唐燁:邁開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實步伐

——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習心得體會

唐燁

5月15日至7月13日,有機會到中央黨校參加為我們“量身定製”的縣委書記研修班學習,感到十分榮幸,也倍加珍惜。學習期間,適逢全國生態環境大會召開,第一時間學習了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第一時間接受黨校教授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系統解讀,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對黨忠誠最根本的就是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中央、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決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迅速邁開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實步伐。

一、感悟智慧之光:深刻認識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做出系統部署和安排,全面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態智慧的結晶、是我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新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內涵。我們要切實增強政治意識,深刻領會新思想。一是深刻領會生態文明思想新內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高度重視和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問題,新思想中又明確提出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等重要原則,這六項重要原則,是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的思想遵循和行動指南。縣區委書記作為我們黨執政興國“一線指揮部”的“總指揮”,必須要提高政治站位,不斷強化“四個意識”,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行動中做好表率。二是深刻領會生態文明思想新要求。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總書記首次提出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建立健全生態文化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目標責任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安全體系,“五個體系”是對“五位一體”戰略佈局的具體部署,也是解決生態問題的對策體系。對縣區委來講,就是要按照高質量發展新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建設,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三是深刻領會民生需求新變化。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從過去“盼溫飽”到現在“盼環保”、從過去“求生存”到現在“求生態”,期盼享有更加優美的生態環境。我們要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生態優先、民生優先,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二、堅定信心之道: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是時代賦予的重大政治任務。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我們必須要搶抓機遇、堅定信心,充分發揮我黨和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集中優勢兵力,強化保障措施,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攻城拔寨的拼勁,堅決打好打贏,努力做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一是強化問題導向,打好“四大保衛戰役”。我們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加大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落實,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贏藍天保衛戰,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打好碧水保衛戰,還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打好淨土保衛戰,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打好農村人居環境保衛戰,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二是強化務實舉措,實施“四大生態工程”。全力實施“治氣、淨水、增綠、潔地”四大工程,統籌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描繪“天藍、水清、城綠、村美”的生態文明畫卷,努力實現“治氣”天更藍、“淨水”綠水長、“增綠”美家園、“潔地”換新顏。對縣區來而言,“治氣”就是要突出園區、城區重點領域,全面加強“散亂汙”企業治理,加大燃煤小鍋爐、老舊柴油貨車淘汰力度,繼續做好城區禁燒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工作,切實把重汙染天數減下來;“淨水”就是要全面落實河長制,堅持“一河一策”,重點是推動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同時保護好飲用水水源地、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加強農業農村面源汙染防治;“增綠”就是高標準實施景區景點、城市主次幹道、鄉村道路景觀化建設,加大荒山造林和“三邊”綠化,提高全域森林覆蓋率、城市綠化覆蓋率;“潔地”就是全面實施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汙染物,加大重金屬汙染治理,加快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加強固體廢物汙染防治,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三是強化源頭防範,落實“三線監督管理”。深入實施 “氣十條 ”“水十條 ” 和 “ 土十條”,緊盯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對能源、礦產資源開發“一支筆”審批制度,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織密紮緊生態環境保護的“籬笆”。

三、擔負政治之責: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執行力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關鍵就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一是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我們必須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政治責任體現在狠抓落實上,把擔當精神體現到實際工作中,堅定生態文明理念,實施生態發展戰略,發展生態富民產業,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地方發展良好形象的發力點。二是自覺履行“兩個責任”,發揮 “關鍵少數”帶頭作用。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要求,扛牢抓實本縣區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不折不扣執行好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決策部署,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要環節親自協調、重要案件親自督辦,層層壓實責任,層層抓好落實,答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這一歷史性答卷。三是敢於擔當負責,用好考核評價利器。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嚴格目標考核問責,完善考核制度,科學制定考核目標,嚴格實施考核,堅決杜絕“數字環保”“口號環保”“形象環保”。認真貫徹執行中央《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完善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切實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撐腰鼓勁,對不作為、慢作為、無作為的幹部要嚴肅問責,凝聚形成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

四、落實治本之策:奮力走出生態文明發展新路徑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汙染問題的根本之策。我們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走出一條生態文明建設與其他各項建設協同共進、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一是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堅持生態優先、節約優先,加強源頭管控,轉變發展方式,培育壯大文化旅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清潔化改造,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全面節約能源資源,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二是加快構建生態城鄉體系。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並重,整體規劃城鄉生態佈局和功能分區,重點是實施“特色小鎮”建設計劃,建設一批地域特色鮮明、本土元素明顯、民俗文化展示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健康養生、特色種養等產業,打造美麗田園,釋放綠色紅利,努力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三是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傳播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導人們樹立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形成以綠色消費、保護生態環境為榮,以鋪張浪費、加重生態負擔為恥的社會氛圍。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進入新時代,要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迅速邁開生態文明建設堅實步伐,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為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加快建成美麗中國做出貢獻。

作者系零陵區委書記唐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