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齊白石字畫泛濫的情況下,還能一字千金?

答案是當然是的,不但如此,而且還屢拍高價!!!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豔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

在齊白石字畫氾濫的情況下,還能一字千金?

1927年作 籬落豆 立軸 水墨紙本

是幅畫家以獨創的甲子記歲法書年款,據學者在《齊白石畫作中的甲子記歲法》藏品想送拍至國內一線拍賣行(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北京翰海等)或私下交易,詳情可詢:一五二,零九八六,零九六三。上圖鑑賞!一文中考訂,將甲子前面的數字除以六,即可得到該作品畫家的創作年齡。以此推算,此作為1927年齊白石六十四歲時所繪。

1910年代末至1920年代末是齊白石衰年變法的十年,他以寫意花卉為變革主體,其畫風從先前的冷逸、疏簡轉變為熱烈、厚重,自此躋身大家行列。是幅構圖滿密,豆棚位於畫面上端,幾根藩籬從不同方向撐起畫面,豆莢勾線亦已有粗拙之貌,與豆藤的靈動細線形成對比。豆莢、豆藤與葉脈線條質感不同,亦合於物象的真實樣貌,洵為生動。右側雙行長款封住畫面,聚攏氣息,自是畫家匠心安排。

在齊白石字畫氾濫的情況下,還能一字千金?

雁來紅雙蜂 自作詩三首 成扇 設色髮箋、水墨髮箋

《雁來紅雙蜂》作於1934年,時齊白石衰年變法已成,確立自家面目。此扇構圖頗見匠心,斜倚入畫的雁來紅,枝橫下方的黃菊,皆呈向左倒伏之姿,好似一陣秋風吹過,而右上方飛動的雙蜂生動傳神,似可聞嗡嗡之聲,為燦爛的秋景再添幾分韻致。左上角的留白處則以題跋填充,平衡了畫面傾斜的態勢。洋紅寫就的雁來紅重勾淡染,菊花墨筆勾瓣,藤黃罩染,簇簇綠葉墨色淋漓,粗放而形神具現,顯示出畫家極強的筆墨控制能力。紅色的雁來紅、黃色的秋菊和青綠色的葉片構成紅黃藍三色,色澤飽滿濃豔,極富視覺張力。

背面為徐炯書法,徐炯,字子休,號蛻翁,四川成都人。曾赴日考察教育,回國後創辦新式學堂東文學堂,後被推選為四川教育會會長,對四川教育事業貢獻頗多。

在齊白石字畫氾濫的情況下,還能一字千金?

辛巳(1941年)作 羅浮仙蝶 立軸 設色紙本

齊白石畫梅花,早年師法湖南畫家尹和伯,後學金農,趨向孤清冷豔的文人畫風。1917年陳師曾為其所繪《墨梅》題詩,末句“何必趨步尹和翁”,對齊白石反思自己畫風、決意衰年變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1930年之後,畫家改為用大寫意法畫梅花,筆力蒼勁,設色濃豔,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

《羅浮仙蝶》作於1941年,繪紅白雙色梅花,畫面佈局頗為獨特,數枝紅梅從左側下部探入,枝杈橫斜,繁密的紅梅盛放其上,紅梅以濃豔的洋紅繪就,輔以深淺的色澤變化,表現出前後層次,又好似微風拂過,嬌豔的花朵正在枝頭顫動一般。另有淡墨表現的白梅老幹自畫面左下角向上伸至高處,兩側分出若干細枝,白梅綻放枝頭,其白似雪。畫面右上留白處,黑色蝴蝶正被梅香吸引而來,畫家僅以焦墨四筆繪出前後翅,其黑薄有絨的質感即已躍然紙上,復以寥寥數筆勾繪軀幹、觸鬚,技藝高超,令人歎服。

齊白石用色強調對比,他的筆下不乏雙色菊、三色菊,亦有雙色杏花傳世,而雙色梅花實屬少見,獨特非常。是作紅梅乾用墨濃重,不乏渴筆飛白,花以畫家擅用的洋紅描繪,取其濃烈豔麗,白梅乾則用淡墨潤筆,其花僅淡墨勾圈,凸顯嬌嫩潔白,兩相對比,既突出了畫面的層次,也豐富了觀者的視覺感受,頗富巧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