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法」的樓層劃分中如何認識「層號」這個概念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在"平法"的樓層劃分中如何認識"層號"這個概念,我們都知道樓房都是一層一層地蓋起來的。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

在工程預算中,為了便於施工管理和進度管理,經常要"分層"來做預算的。

同樣在"平法"技術中,用以"平法"標註的平面圖也是"分層"繪製的。"平法"的這些規定是與施工和預算的工作實際完全一致的。

在“平法”的樓層劃分中如何認識“層號”這個概念


但是,在"分層"操作中,"層號"的概念值得大家充分注意。因為,在建築圖和結構圖中,對"層號"的認識剛好差一層(也就是說,建築師和結構師對"層號"的認識剛好差一層)。我們在"建築"施工中,如果我們正在"抹五層的地面",那就是在抹我們腳下的那個地面: 如果我們正在進行"五層主體結構的施工",那就是對"面前的柱、牆,以及頭頂的梁、板"的施工(包括支模板、綁鋼筋和澆築混凝土)。而"五層"頭頂上的樓板,正好是"六層"腳下的地面。

在“平法”的樓層劃分中如何認識“層號”這個概念

搞建築設計,建築學專業是"龍頭",結構師有必要在"層"的定義上與建築師保持一致,以使建築師與結構師對話方便。因此,某層結構平面佈置圖應當與該層的建築平面佈置圖相一致。在層的定義上與建築學專業保持一致後,結構所說的某層梁,就是指承受該層平面荷載的梁(站在該層上,這些梁普遍在"腳下"而非在"頭頂之上")。

為了幫助大家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舉出一個例子,

在“平法”的樓層劃分中如何認識“層號”這個概念

這就是16G101-1圖集第11頁上對框架柱變截面的描述: KZ1的第一次變截面(即由750X700 變為650X600) 是在19.470 的標高分界線上,在該頁圖左邊的高程圖上標註"6"應該理解為是"第6層的地面",即"第5 層的頂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