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記憶里的故事

有的人值得你一輩子銘記,

因為他將是你心中永恆的回憶。

——題記

重逢|記憶裡的故事

秋意漸濃,漫山橘紅淺黃間隙著墨綠,厚重的霧氣幻化成白練縹緲在半山,一路相隨的山溪在綿綿細雨中守著近旁的白牆黛瓦,山水寫意就此入畫。這時節的隴南減了三分剛強,添了七分柔腸,我們便在這“杏花微雨江南”的意境裡驅車向前,只為赴一場隔了44年不散的約,見一個在歲月中默默守望的人。

重逢|記憶裡的故事

記憶

重逢|記憶裡的故事

車進漢中褒城,由於不熟悉路我們繞了好大一圈,待回到原地時,那裡站著一位身著藏青色衣衫頭髮花白的老人,手邊拎著一把黑色長雨傘,站姿一絲不苟地挺拔,就是他了——陳海明,一個有故事的老兵。

他的故事和我們有關,翻開故事的就是那篇隴南微信發佈的文章《我的父親》,作者是我們的夏局。卻原來,他們有共同的記憶,也有相同的回憶,一個深刻銘記對自己影響至深的老父親,一個難以忘懷對戰士關懷備至的老首長,深深埋在心中的是同一個人,感恩懷念的也是同一個人。

重逢|記憶裡的故事

重逢|記憶裡的故事

重逢|記憶裡的故事

一個回憶父親因為家貧沒有上過一天學,在部隊裡的速成識字班勤奮自學才成為了能讀通報紙的軍官;另一個回憶老首長自小沒有入學,在部隊通過自己的努力,文化程度理論水平才達到了一定高度。

一個回憶父親不會給親戚辦事,因為當了一輩子兵的他不諳此道,當了一輩子官的他不想安於此道,感慨父親那一輩人的思想境界之高;另一個回憶老首長幽默詼諧平易近人,很受戰友們的愛戴,許多戰士在老首長的培養和提攜下,命運都有了改變,有的入了黨提了幹,有的退伍後有了好安置。

重逢|記憶裡的故事

重逢|記憶裡的故事

一個回憶父親常說因為參加瞭解放軍自己才不再是農村不識字的放牛娃,是託了共產黨的福全家才有了好生活,所以必須感恩知足;另一個回憶在老首長的關心愛護下,自己一個出身農家的子弟才入了黨上了軍校,改變了人生方向,所以對老首長感恩懷念。

他們回憶著宜昌蓮沱,談著那條在崇山峻嶺中開闢出的宜蓮公路,不提工程多麼艱難,說起的全是這條通往三峽深處的交通動脈,為國家的大工程建設做出了怎樣的貢獻,那麼驕傲!

他們回憶著天山獨庫,玩笑說著當時如何保密,家人都猜測是去新疆建設導彈基地了,不提環境的惡劣、任務的險重,說起的是這條路如今沿途風景是如何的美麗,那麼自豪!

重逢|記憶裡的故事

重逢|記憶裡的故事

重逢|記憶裡的故事

點點滴滴記起,徐徐緩緩道來,相同的差異的,都匯流凝聚成那個時代一個有著博大心胸、高尚情操、家國情懷的錚錚軍人形象。作為一個見證者,我覺得自己彷彿穿梭了半個世紀,從47年前部隊中老首長與新戰士的相遇開始,一幕幕的情景幻燈片似的放映,直至這一刻兩代人的再次重逢,喚起從未冷落的記憶。雖然沒有在那個崢嶸年代駐足過,我卻深受感染,為著那個時代的純粹,為著成就了那樣純粹時代的偉大精神。

有人說,很多記憶是藤科植物,纏著你繞著你,只是因為你不想忘記也難以忘記。我卻認為,是記憶本身的魅力,因為那些與我們一起走過歲月經歷過風雨的領路人,他們自身就如同寶石一樣折射著人性善與美的光芒,那種璀璨會滲進血液、浸入心扉,相攜一生而不失色。

重逢|記憶裡的故事

重逢|記憶裡的故事

重逢|記憶裡的故事

筆不停滑動,字句踏過我的指尖落在紙上,勾勒出一幅靜美的圖,呼應著我心中所想,溫暖而有力量——有機會走一下那條江邊懸崖上的宜蓮公路,據說可以看到鋼釺鑿出炮眼的長長痕跡,一排一排橫七豎八地刻劃在堅硬石壁;有機會去看看那條英雄的獨庫公路,在喬爾瑪烈士陵園為築路犧牲的戰士們獻束花,銘記下那句碑文:人是躺下的路,路是豎起來的碑。

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