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面对“持刀行凶”,老人和孩子如何应对?

生活,从来都是不容易的。今天,小东想和大家聊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面对生活,小东自认为已是经过百起案例、万页卷宗历练的铮铮铁骨,然而,当看到一周内发生的两起暴力事件,自认为情绪控制能力很强的小东,却也湿红了眼眶,迸出了怒火。

快评:面对“持刀行凶”,老人和孩子如何应对?

当第一次在社区群看到倒在血泊里的老人的视频时,小东的内心颤抖,不,是震颤了很久。据邻里街坊反映,遇害的几位老人平时待人处事都很和善。行凶者罗某2013年刑满释放后,认为几位遇害者经常议论并说其坏话,故心生怨恨,而向他们扬起屠刀。

而就在数日前,上海市徐汇区也发生了一起持刀砍人的恶性事件。

多段现场视频显示,有两名孩子躺在人行道一侧,一名身穿黑色上衣白色裙子的女子身上与面部有血迹,并蹲在其中一名孩子身边,按压其脖子部位,周围路上也可见血迹。经抢救,2名受伤男童经抢救无效死亡,另1名受伤男童和女性家长脱离生命危险。

创办于1993年的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教学成绩突出,校园秩序井然,被称为本地“四大民办小学之首”。事件发生后,校方的校园网首页已变成灰色,挂上“给世外小学家长的一封信”,以抚慰家长和孩子们的心殇。

在公安民警和过路群众的配合下,行凶男子被当场抓获。然而,那两名天真烂漫的稚童,却永远停止了呼吸。很难想象,这对他们各自的家庭是怎样的灭顶之灾!

老人和孩子从来都是弱势群体,面对丧心病狂的施虐暴徒,我们绝不应苛责老人和孩子的临阵脱逃;面对持刀的暴徒,我们更不应该向老人和孩子鼓吹“牺牲精神”和“团队精神”,而唯一应该要求他们做的,就是尽全力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也许,我们的媒体是越位的。在类似事件刚刚爆出来的时候,部分无良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打着“现场群众”的旗号,对犯罪的细节进行过多描述甚至恶意放大,一定程度上会诱导潜在犯罪者的“模仿”;甚至编造情节,为暴徒“站台”、开罪,通过过度消费受害者,罔顾事实,混淆视听。本已悲痛凄惨的被害人亲属面对“吃瓜群众”风言风语的二次攻击,无异于在那未愈合的伤口上,被撒上了一把粗盐,这,让小东想到了“江歌案”中,那位可怜的母亲。

在道德层面上,我们从传统教育里学到的,是尊敬长辈的谆谆教诲,和倾听小辈的童言稚语。然而,长者之风和童稚之趣,在角力的天秤上,从来不是能压倒暴徒之狂的砝码。会将屠刀对准孩子的暴徒,心中满满的恶意,是无法被感化的。

面对行凶者的狞笑和高高举起的屠刀,我们能教给老人和孩子的,是什么?

跑开!

面对持刀歹徒,保护自己的最佳途径,就是远离他那闪光的刀尖。只要不被歹徒近身,被伤害的危险系数就会大大降低。而只要尽全力分散跑开,持刀行凶的歹徒就很难造成大范围的伤害,在歹徒被制服之前,尽最大可能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家长,我们能身体力行去保护他们的可能性,真的很小。更多的,只能是劝说老人、教育孩子。比如:告诉老人改掉“爱看热闹”的习惯,因为很可能被误伤;告诉孩子遇到斗殴、抢劫,要尽快跑开,或者跑到能保护自己的成年人的身后。

面对沉甸甸的血的案例,我们无法想象若是屠刀落在自己的亲人身上的场景会让自己如何的歇斯底里或生无可恋。毕竟,对老人和孩子来说,面对疯狂行为,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我们需要教会弱者如何保护自己,却希望他们永远用不上这些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