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陽:讓創文成爲一種生活態度

文明,浸潤著一座城市的人文氣韻,衡量著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2016年以來,隆陽區緊抓創衛碩果,砥礪前行,在這方熱土上,讓文明之花美麗綻放,讓這座城市和生活在這裡的每個人,幸福共享宜居宜業的文明新家園。

乾淨整潔的馬路,有序經營的商鋪,整齊排放的固定攤點,有序停放的車輛,各個公園裡環境優美、鮮花怒放……為讓這座美麗的城市更有魅力,隆陽區將創建第四屆雲南省文明城市作為一項重要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來謀劃、來推進,成立“雙組長”高位推動創建工作,建立健全常態化規範化工作機制,堅持“兩手抓”,一手抓集中行動,一手抓經常性創建,創建工作理念更加明晰,實現了由部門創建向全民創建、由抓硬件創建向重軟件創建、由階段性創建向常態化創建、由達標創建向為民創建。通過創建文明城市逐步實現城市管理與文明程度的同步提升,推動城市管理進一步精細,城市環境進一步改善,市民文明素養和城市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

“‘創文’就是從我們身邊的點滴做起,通過一次次志願服務,帶動廣大市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讓‘創文’成為一種生活態度。”隆陽區文明辦主任楊蓉說道,“市民的素質體現一個城市的文明,沒有文明的市民,就談不上文明的城市。”隆陽區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的工作宗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建設崇德向善的城市。全區各級文明單位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範之中。

在隆陽區幼兒園裡,有一張“隆陽寶貝明星榜”,上榜的寶貝比的是禮儀、誠信、友善,“我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於‘一日生活’教育中,再通過評比上榜,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理解‘24字’。”隆陽區幼兒園院長楊明芹介紹。

與此同時,全區各單位、各學校結合“文明隆陽人 靚麗保山城”開展各類志願服務,讓“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蔚然成風。隆陽的大街小巷、學校、車站、公園……處處活躍著這樣一群“紅外套”,他們有時是清潔工,有時在紅綠燈口幫助行人,有時在敬老院給手腳不便的老人剪指甲,而有時是校園裡的法治宣傳員......

“我們以青年志願者為基礎,組織區志願者協會開展品牌志願服務活動,比如:春運期間組織了大學生志願者到保山客運站自助售票區、取票區、檢票區等地點進行“暖冬行動”,為進出隆陽的“主人”“客人”提供幫助,寒暑假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和“微心願”品牌活動。”共青團隆陽區委副書記王舒介紹,“在城市社區、政務大廳、醫院、機場、長途汽車站、公園、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場所建設學雷鋒志願服務站,依託青年文明號、青年示範崗積極引導青年志願者們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真正發揮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功能作用。”

文明離不開法治,在法治環境建設中,隆陽區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六進”活動,並創新方式豐富活動內容,在法律知識講座的基礎上,增加了法治演講、法治歌舞表演、法治徵文、法治書畫比賽等,讓人人參與法治建設。實驗小學五(7)班的董怡君同學,參加了法治演講比賽,她說:“通過比賽,學到了很多法律知識,明白了不但要自己遵守法律法規,還要監督爸爸媽媽們不酒後駕車,疲勞駕駛,超速行駛等等,讓我們用自己的小手去拉父母的大手,讓爸爸媽媽們也遵守交通規則。”隆陽區不僅開展“法律六進”活動,為擴大法治宣傳範圍,提出了“法律六+N”進活動。“‘法律六+N’進活動就是在‘六進’的基礎上,法律進的範圍更廣,比如,進車站,利用車站人流量大的特點,讓更多人關注法律服務相關微信公眾號,從而更為便捷的獲得法律幫助,”隆陽區司法局副局長蔣飛蘭介紹,“通過‘法律六+N’進活動,轉變單純的法治宣傳思維,將法治與文化、文明相結合,整合力量,進一步提升廣大市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隆陽區從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入手,全區300餘所學校積極開展“我的中國夢”、“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清明祭英烈、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爭做美德少年、童心向黨、向國旗敬禮等主題活動強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充分發揮鄉村學校少年宮的作用,組織開展以孝敬、友善、節儉和誠信為主要內容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同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隆陽區婦聯和區文明辦組織宣傳評選“美麗家庭”“文明家庭”,保障未成年人在文明、溫暖的家庭中成長,打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基礎。全區各街道、社區建立了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各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向未成年人開放,形成了全社會齊抓共管、合力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工作格局和長效機制。

在不斷追逐文明的過程中,隆陽區由內到外、由表及裡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文明有禮必將融入隆陽人的血液,人車互相禮讓,斑馬線前顯文明;亂穿馬路的行人少了,非機動車逆行少了,交通秩序井然;市場更乾淨整潔,市民買菜購物更舒心;助人為樂隨處可見,好人好事越來越多……

記者 張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