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三跑田」變成「三保田」

甘谷:“三跑田”變成“三保田”

雨後初晴,天藍如洗,走進被群山懷抱的甘谷縣西坪鄉,望山山翠,看地地平,層層梯田如雕如塑,如詩如歌,將黃土高原精心描繪成一幅景色迷人的風景畫。

“以前,耕地用牛,地陡路陡,非常不方便。現在,梯田推平了,6米寬的砂化道路直接通到地邊,到處平展展的,大家都說好。”西坪鄉陳家灣梁吳家組群眾郭迎福高興地說。

西坪鄉位於甘谷縣東北部,東北與秦安縣接壤,西與八里灣鎮相連,是絲綢之路中線上的重要通道。這裡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境內遍佈齊家文化、仰韶文化遺存,曾出土人面鯢魚瓶等國家一級珍貴文物。

可與優秀的文化不相適應的,是落後的自然生產力。由於西坪鄉境內梁峁起伏、溝壑縱橫,長期以來,農業在低投入、低效益中徘徊,人們靠天吃飯,廣種薄收。“耕地難、行路難、灌溉難”成為擺在群眾脫貧致富面前的三座大山。因此,多年來該鄉的老百姓一直在努力削崖填溝、截彎取直,搞農田基建興修水平梯田,與嚴酷的自然作鬥爭。

為了儘快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今年來,甘谷縣大力推進土地整理開發,在西坪鄉馬家河、四方咀、朱陽屲、陳家灣等14個行政村,投資5820.67萬元,實施土地整治項目,建設規模3.75萬畝,土地翻耕2224.62公頃。混凝土硬化路面田間道25.43公里,生產路106.42公里,並配套完善排水邊溝、涵洞等基礎設施。

甘谷:“三跑田”變成“三保田”

為了解決好思想上的“總開頭”問題,甘谷縣國土局整理中心和土地所、鄉村幹部一起上門入戶,面對面徵求群眾意見建議,做到項目選址準確,規劃合理。並通過發放土地整治宣傳冊、辦黑板報、製作漫畫牆等群眾 喜聞樂見的方式,向群眾及時宣傳土地整治政策。按照“道路建設、平整土地、農渠開挖、防護林栽植”的總要求,縣國土局積極組織施工機械從上到下,打破村組戶界限,集中連片,整山、整坡、整流域施工,使新修的 每一塊梯田都達到田寬、面平、埂實的技術要求。

為了保證土地整理開發質量,幾個月以來,甘谷縣土地整理中心和土地所、鄉村幹部一起,堅持每天吃住在村,按照大彎就勢、小彎取直、等高線、繞山轉、寬適度、長不限的原則,採取“成熟一片、驗收一片、資金兌付一片”的辦法,將驗收結果與資金兌付緊密掛鉤,確保梯田高水平、高標準實施,真正使梯田成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增收田”。

如今,地推平了,曾經“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變成了 “保水、保肥、保墒”的“三保田”。 路也加寬了,風景樹栽上了,柏油馬路直通田間地頭,三輪車、小四輪、覆膜機、旋耕機、播種機可以直接開進田間地頭了,過去肩挑背扛的時代,成為了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