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農村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的大餅卷雞蛋」這個說法?有什麼科學依據麼?

農人馬小妞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的大餅卷雞蛋”,是農民群眾根據二十四節氣的氣候特點和食材供應,以及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而總結出的一句農村俗語,內含諸多科學道理。


首先內含節氣知識和五行相生相剋知識。

“冬至當日九,夏至三庚伏”,每年從冬至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最冷的日子。從夏至開始數第三個庚日起為頭伏,第四個庚日起為二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

五行中認為最熱的夏天為火,而庚為金,火會克金,金怕火熔,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所以才有規定庚日入伏,變伏!



餃子形似元寶,元寶也屬金,伏與福同音,頭伏吃餃子愚意元寶藏福(伏)!頭伏吃餃子自然就有納福的意思了!

其次,內涵五穀收穫的時間信息和中醫理論。

古人認為,惡五月,邊六月,人們是要辟邪的!而中醫認為,六月暑寒出,用熱湯麵把身體中的溼熱發散出來有利於身體健康。

而入伏的時候,恰逢剛剛收完麥子,新小麥磨成麵粉煮湯吃,香味濃郁可口,趁熱吃下正好祛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除了熱湯麵,還可以吃過水麵(涼水泡過的麵條),可敗心火!吃炒麵(古時把糧食炒熟了再磨著吃),可解煩熱,止瀉,實大腸!

而末伏呢,已經立秋,早晚已有涼氣,再吃湯麵讓大汗淋漓的話,就容易著涼了!

而農村人又知道,母雞下蛋是要“避伏”的!立秋了,天氣轉涼了,母雞經過二三十天的休整重新開始工作“下蛋”了,此時,正好做個營養美味的“大餅卷雞蛋了”!同時也有慶祝炎熱的暑天即將離去的意思!



親們要記得再過幾天,今年7月17日頭伏,要記得吃餃子的哦!

關注村姑說村事,更多精彩話題共分享!


村姑說村事


為什麼農村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的大餅卷雞蛋”這個說法,有什麼科學依據麼?

這是流行於北方農村的飲食習俗(北方以麵食為主),阿兮家鄉膠東農村就有這說法。要知道民俗中為什麼有這種說法,我們就要先了解一下三伏天。

“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的時節,高溫高溼氣壓低,一般為30天或40天,是農村人最難熬的日子。所謂“伏”,是指夏日陽氣熾烈,將陰氣壓得不得不潛伏地下。可正因為熱,吃食放不住容易腐敗,大家為了解暑,又偏愛吃生冷食物,睡室外涼處,晚上也蓋不住被子,很容易造成邪侵,導致身體生病。

所以,北方農村人的飲食習慣,越是三伏天最熱的時候,越是要吃熱熱的燙麵,以熱攻熱,出一身透汗,通過發汗祛病,洩心火。

南朝《荊楚歲時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說得就是此事。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的大餅卷雞蛋”,其實這句話所傳遞的另一層含義,是三伏天容易因出汗脫水,或中暑、染上瘧疾等疾病,人更要注意保養身體,要多吃一點有營養的飯食,尤其不能貪涼,要多吃熱飯菜。

在兒時農村,阿兮記得母親再熱的夏日,也要堅持每天至少在大灶燒火一次(一般是早晨或中午),要保證火炕乾燥不返潮,晚上睡時不會受溼氣邪氣大舉入侵夏日張開的身體毛孔。而夏天吃最多的,就是手擀麵了。

熱感冒比冷感冒還纏人,夏天蒼蠅蚊子多,飯菜稍微一放,就容易腐敗,吃後容易拉肚子。北方農村的小偏方就是大蒜泥。蒜泥悶面,藥食兩用,治熱感和痢疾最為霸道。

北方農村有“冬病夏治”之說,這也是有“頭伏餃子二伏面”說法的緣由。

農村人面朝黃土背朝天,日日在田野勞作,難免腰肌勞損,老寒腿,腰椎間盤突出,以及頸椎等毛病,有經驗的老農都知道,冬天的病夏天治效果最好,尤其是腰腿疾病。

還記得老家二大爺,早些年是個獵人,冬天在雪地裡時間太長,就有很嚴重的老寒腿,那幾年每到夏日三伏天,二大爺都穿著大棉褲和棉襖,火炕還得燒得熱熱的才睡。那時候阿兮還小,根本不懂,只覺得二大爺真是怪物,夏天穿棉褲。可別說,就這樣每天大汗淋漓的,那些骨頭縫裡的陰邪病氣,就這麼一點點被帶出來了。後來二大爺的老寒腿好了,若干年後他還跟鄰村一個老漢一起,去四五百里外販牛呢。

阿兮覺得,這些農村人以生活實踐總結出的經驗,還是很有道理的。這句話所傳遞的不只是飲食文化,還有夏日養生,冬病夏治等理念,是農耕文化的精粹,也很符合科學,您說是不是這麼個理兒?

農村農民農業,民諺民俗民情。關注阿兮隨筆,看不一樣的三農解讀!謝謝轉發分享點贊。

阿兮隨筆


我們這邊說法是“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說的意思非常相似。其實對於北方中原地區來說,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下面就簡單聊一下關於這方面的話題,僅供參考:

一、為何“頭伏吃餃子”?

要知道,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之一,在頭伏吃餃子有文化寓意,因為餃子像元寶,而“伏”與“福”又諧音,因此有“元寶藏福”的含義,是個好兆頭,自然人們不會錯過了。另外,一般炎熱天氣來臨,就會因為季節變化而胃口不好,或出現上火厭食等症狀。而餃子是麵食帶餡,再加上以前都是當年新打的麥子,會含有蛋白質、氨基酸以及一些礦物質等等,都是對於高溫出汗缺失的必備營養成分。

而且麥子也是一味中藥材哦,煎湯可以止虛汗、除熱、煩熱、消渴等功效,再加上一些開胃的菜餡,就會比較開胃,容易吃下!也有不錯的食療價值。

尤其是吃著餃子,再來一碗餃子湯,可以發汗去火,利於身體的健康!

二、為何“二伏吃麵”?

其實這是說的北方哦,因為北方人比較喜歡麵食。而且吃麵的習俗在三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主要是指熱湯麵,可以解熱、爽口開胃!而且也寓意“一年順順溜溜”。而且這時候吃的都是手擀麵哦,都是當年新收的小麥磨成的麵粉,營養會更豐富,也可以發汗祛病。

另外,就是北方人吃麵一般會拌上蒜泥或者拿瓣蒜就著吃,這樣不僅可以增加食慾,也可以敗心火。

三、為何會“三伏烙餅攤雞蛋”?

烙餅是我們這邊平常也喜歡做的食物,由於末伏已經立秋,天氣開始轉涼,溫差越來越大!需要多補充相關營養成分。而烙餅也是麵食,但由於不過水,其含有的可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一般就會損失比較少,這樣補充的相對就會多!而且烙餅受熱均勻,可以避免B族維生素的流失。再加上雞蛋,既可以開胃很香很好吃,也可以食療補充能量!


龍百曉生


伏日宜吃麵,北方有句俚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伏日吃麵,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上說,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何晏肌膚潔白不是塗粉掩飾,而是自然白。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為什麼在熱天裡吃熱面?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這是迷信說法。用新小麥磨成麵粉煮湯吃,吃後出一身汗,新糧營養豐富,發汗可以驅病,六月食湯餅是有科學道理的。伏天除了喝熱湯麵,還可以吃過水麵。將煮好的麵條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滷子,不僅刺激食慾,而且“敗心火”。伏裡還可以吃“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

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洩,實大腸”。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對於過去很難吃到肉蛋奶的平民老百姓來說,上述主食是非常重要的營養來源。相比於把蛋白質幾乎去除掉的涼粉、涼皮,直接吃麵食更有利於補充營養,因為麵粉的蛋白質含量在10%左右。如果能在麵粉之外再加點肉蛋,配些蔬菜,做成餃子,能增加蛋白質含量,併發生“蛋白質營養互補作用”,綜合營養價值就更能得到提升。

即便現在看來,這種說法也有一定道理。雖然都是經過處理的糧食,但和精白米相比,白麵粉中的蛋白質含量約高50%,B族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約高一倍。所以,從主食角度來說,吃麵食和喝白米粥相比,顯然是麵食更加有利於提供充足的營養。


愛農幫


為什麼農村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的大餅卷雞蛋”這個說法,有什麼科學依據麼?


這個老張認為是氣溫對人的影響,我們知道夏有三伏,一伏熱過一伏,越往後越熱,再加上一個秋老虎,所以氣溫都是很熱的,天熱的時候人都不太願意動,而且食慾下降,所以就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的大餅卷雞蛋”的說法。

頭伏餃子:

頭伏的時候,那會才入伏,天氣並沒有特別熱,這個時候氣溫人還能夠接受,所以大家在做完田地裡的活之後,都還有些心勁做其他活。餃子一向是民間比較喜歡吃的伙食,這個時候大家幹完活一家人包個餃子吃一下,挺悠哉的。


二伏面:

等到時間進入二伏天,天氣就漸漸轉熱了,這個時候人越來越食慾差,吃的人,而且稍微一動就大汗淋淋,都想著在哪裡躺著一會涼快涼快,所以這個時候大家做飯都喜歡做面,因為面做起來快、還管飽。


三伏的大餅卷雞蛋:

隨著天氣轉入三伏天,這個時候基本迎來天氣最熱的時候,這個時候人早上一起來就大汗淋淋,誰願意去燒火做飯呢?於是只好趁著夜裡兩塊多做幾個大餅,到了白天餓了的時候,隨便炒兩個雞蛋當菜,反正炒雞蛋速度快,就這大餅吃,有的索性炒雞蛋也嫌麻煩,直接大蔥蘸醬卷大餅,圖個方便、涼快。



以上就是老張談三農個人對於這句話的個人理解,如果有不對之處還請多多指教,最近天熱,老張都是吃西瓜,你們呢?


老張談三農


伏天氣溫很高,到處都感覺熱烘烘的,很不舒服。從現代營養學來說,人體新陳代謝會加快,身體會大量出汗,對能量需求也増大。由於暑熱,人們會食慾大減,如果食餃子等易消化吸收的麵食,有助於身體,因此,在北方就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大餅卷雞蛋”的說法。

頭伏餃子。傳說餃子是漢朝神醫張仲景所發明,自然就與健康養生有了聯繫。做餃子皮,得用麵粉,六月正是小麥收穫的季節,到了七月頭伏的時候家家戶戶糧食裝滿囤,人們吃餃子是為了改善伙食,也是為了慶祝豐收,更重要的是人都會因天氣炎熱,食慾不好,有時還要挑食,而餃子有皮有餡,吃起來或許很可口哩!能不開胃解饞嗎?


二伏面。麵條可是北方人的最愛了。隨著天氣越來越熱,人們有時還真不想吃。幹完活回來,滿身是汗,那個疲憊沒法說。畢竟勞累了,沒點啥充飢,胃還真不舒服,力氣也沒有。女人們便手工擀麵,煮熟了,拌些油,放案板上晾涼,再炒些西紅柿之類的拌飯菜。吃起來涼爽可口,也算是伏天的一種美食享受。

三伏大餅卷雞蛋。

三伏,已是最熱的時候了。就是還沒幹活也汗涔涔的,誰還會生火做飯?女人們就著夜間和些稀面,烙些死麵的大餅子。這種餅子皮薄、層多、柔軟,可以切成條下到湯裡,也可以捲起來,夾些佐料。雞蛋就是最好的選擇。農家人都喂著雞,雞蛋那是天天新鮮的。女人們一大早會炒雞蛋,就等著大人娃娃大餅卷雞蛋吃。既改善了一下生活,也提高了食品的營養價值。

其實,這些吃法,時至今日很有借鑑意義,也很符合現代營養學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