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成立僅一年,日訂單突破1000萬,用戶已達4600萬!

品牌頭版:業界唯一百萬用戶交流平臺!聚焦互聯網、新零售、新商業的品牌玩法、幹法,第一時間報道最新品牌案例、營銷方法,在這裡,創造品牌影響力!

如今的共享單車市場爭奪已經快要落下帷幕,在眾多單車中似乎只有ofo和摩拜存活了下來。

但是除了在一線城市之外,我們很難看見這兩家單車的身影,中國這麼大,二三線城市的共享單車市場難道就視而不見嗎?

答案肯定是有!它是“哈羅單車”。

雖然成立時間僅僅只有1年時間,但是卻已經進入全國100多個城市,日訂單已突破1000萬,這個數字淘寶用了8年,滴滴用了3年!中小城市中的霸主,曾經ofo想要進入山東,卻被多個市拒絕,就是因為哈羅單車的地位無可撼動!

它成立僅一年,日訂單突破1000萬,用戶已達4600萬!

創業老兵做共享單車

哈羅單車的創始人叫做楊勇,今年才29歲的他已經是個創業老兵了,大一時就開始嘗試創業,在電腦零配件行業撈到第一桶金。2013年,他憑著一腔熱血進入競爭激烈的代駕行業,創立“愛代駕”與將近30家公司廝殺,用了一年時間突圍成為行業第二名。

它成立僅一年,日訂單突破1000萬,用戶已達4600萬!

在代駕業務進入穩定期後,楊磊便辭去愛代駕CEO職務,找了一位CEO打理愛代駕,但他本人仍擔任愛代駕的董事長和大股東。他認為自己更適合創業,而不是當一名職業經理人。

楊磊一直想創立一家技術驅動的出行公司,於是成立了智慧停車項目“車鑰匙”。該項目的主要商業模式是,通過APP一鍵呼叫專人泊車、還車,同時對停車場資源進行整合和管理。

2016年4月,車鑰匙獲得了A輪融資,但是在苦苦摸索了一年後,楊磊一直沒有找到可行的商業模式。後來楊磊去美國考察停車業務,發現最有價值的模型還是停車場租賃模型,即整租停車場之後再分租,但楊磊認為這跟團隊基因差別比較大。

它成立僅一年,日訂單突破1000萬,用戶已達4600萬!

他們開始尋找新方向,恰好共享單車在國內風起雲湧,而楊磊團隊一半以上人員有出行基因。楊磊認為,共享單車的核心是智能鎖,車鑰匙正好在硬件方面,比如嵌入式開發、藍牙設備、通信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整個團隊具有一定的技術能力,便決定轉型做共享單車。

避開燒錢戰,深耕二三線城市

但是這時候,摩拜、ofo融資已經到了B輪,正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打燒錢戰。而且在互聯網行業中,沒人會關注第三第四,大家只會關注第一第二,即使轉型成功,哈羅單車也不會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家。

但也是因為ofo和摩拜將主要精力放在一線城市的品牌建設,但二三線城市共享單車市場空間大,這正降低了其它單車品牌紮根二三線城市的競爭力度。

它成立僅一年,日訂單突破1000萬,用戶已達4600萬!

幸運的是,哈羅單車從車鑰匙項目中傳承的硬件技術、產品思維讓他們沒有在一開始就被遺忘在聚光燈之外,隨後許多的投資接踵而來。

楊磊還發現滴滴之所以對一線城市勢在必得,是因為在不同城市的打車單價會呈現一個梯度形態,但是共享單車不管是往下沉到幾線城市,用車單價都是一塊錢。

於是楊磊帶領著哈羅單車隊伍從蘇州、寧波開始,圍攻二三線城市。2016年9月1日,楊磊正式啟動哈羅單車,確定了產品的三大原則——

免維護、防偷盜、防破壞。

在哈羅單車進入像東營這樣高鐵尚未開通的三線城市時發現,單車損壞率這個指標在小城市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高,使用頻次、維護成本也都不錯。

它成立僅一年,日訂單突破1000萬,用戶已達4600萬!

最重要的是,楊磊算了一筆賬發現,如果沒有燒錢競爭,共享單車完全是個“暴利”行業。“一臺車如果1天被騎3次,就有3塊錢的收入,一臺車造價大概是800塊錢,3年折舊,每天折舊成本不到1塊錢,加上每天不到1塊錢的運營成本,算下來,你一輛車子每天就有1塊5毛錢的毛利。”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歡迎共享單車這個新興經濟體,哈羅單車很快碰到了蘇州市這個硬茬。這是一座道路基礎設施完善、花草環繞的小清新城市,非常適合騎行,但是哈羅單車在蘇州投放僅幾天的時候,就遭遇了當地政府部門的禁止令。至今蘇州市政府未向共享單車企業開放。

而這次碰壁也讓楊磊知道想要繼續發展就應該跟政府打好關係。面對相對開放的城市,先做,有問題再改,但要加強運營管理,積極配合政府工作;而對處於觀望狀態的城市,則需要和政府主動溝通,不斷用一些好的樣本來說服他們,打消顧慮。

做好體驗才能贏得市場

但在這個過程中,哈羅單車也遭遇很多“坑”。比如二三線城市用戶素質相對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而言更低,“有時候會遇到用戶將車輛騎到城鄉結合部甚至更偏遠的農村的情況”。而這些區域都遠遠超出了哈羅單車劃定的運營區範圍,這給運維人員找車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和成本。

它成立僅一年,日訂單突破1000萬,用戶已達4600萬!

對此,哈羅單車採用信用積分管理體系,即根據用戶使用單車行為,評估用戶的信用積分,正常的騎行和良好的騎行行為、停放意識會被獎勵個人信用分。如果用戶持續違反單車使用規則亂停亂放甚至蓄意破壞車輛,用戶個人信用會一直處於被扣分狀態,用戶的帳號可能會被永久凍結。

為爭取到海量的二、三線長尾用戶群體、贏得城市口碑,哈羅單車在佈局初期就開始制定車輛管理的系統化解決方案。

首先在單車損壞維修方面就必須下功夫,其他的共享單車還只是停留在用戶報修和人工檢測上。哈羅單車的做法是結合AI技術和人工進行運維。

它成立僅一年,日訂單突破1000萬,用戶已達4600萬!

通過哈羅單車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後臺監測單車數據,自動判斷其是否損壞:比如,如果出現開鎖率遠高於騎車率或閒置時間過長的情況,可能表示該車輛已損壞,哈羅單車運維人員重點尋找這些車輛。

不止滿足於最後一公里的需求

近期,共享單車的戰略打法發生一些變化,集聚用戶流量後,共享單車企業試圖尋找更多的應用場景。

今年5月份,摩拜推出“摩拜+”開放平臺戰略,即全面佈局生活圈、大數據和物聯網三大開放平臺。最先開始的“生活圈”平臺,在百度地圖、神舟專車等合作方的服務模塊中接入摩拜單車入口。摩拜單車企圖將自身定位為一種生活方式,增加更多用戶使用場景。

它成立僅一年,日訂單突破1000萬,用戶已達4600萬!

在摩拜發佈會的第二天,ofo宣佈進軍衛星發射行業,提供太空自拍等功能,嘗試探索業務多樣化線路。

哈羅單車的嘗試,則是在滿足用戶“最後一公里”的需求之外,提供更立體化的共享出行解決方案:3公里以下的出行工具由共享單車解決,5公里左右的距離可以由電單車解決,而10公里段的出行則由共享電動汽車來解決。

它成立僅一年,日訂單突破1000萬,用戶已達4600萬!

為此哈羅單車在獲得威馬汽車數億元B+輪投資後,雙方宣佈聯手建立“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共享汽車”立體交通,打造“4+2”(四輪+兩輪)共享出行模式。

為此哈羅單車建立了人工智能大數據平臺——“哈勃系統”。不僅能夠實時監控和管理運營中的車輛,指導線下車輛運維工作,車輛運營更加高效、精細化,同時大大降低運營成本。

還能對用戶騎行記錄和騎行軌跡進行大數據分析,進而指導線下車輛的投放和調度、預測用戶騎行行為。開放後臺騎行大數據系統,還可以為入駐地城市交通局提供慢行大數據騎行報告,助力當地的城市智慧交通體系建設。

目前哈羅單車的獨家合作城市已經達到20多個,1年時間便已經入駐了超過100個城市,將來進入一線城市也只是時間為題。這場農村包圍城市的結果也必定會以勝利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