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玉米芽子不需要去掉的那些專家,我用事實讓你們閉嘴

玉米芽子也就是玉米的分櫱,分櫱屬於禾本科植物的一個特徵,玉米在進化過程中,分櫱能力雖然逐漸減弱,但是分櫱數量都在一半左右,每年玉米出苗長到大喇叭口時節,分櫱的苗子根部少著一個多則兩三個,扳了頭遍不久又長出來了,實在費工費時。有專家建議不需要掰,理由是由於分櫱的存在,玉米植株葉片的面積有所擴大,對比沒有分櫱的植株來說,葉面積增加百分之30—80%,自然也能夠為玉米產生更多的幹物質積累。同時認為玉米苗期是最為乾旱的時候,乾旱對於植株的影響也最為敏感,分櫱在增加遮擋面積的同時也減少了土壤表層的直接蒸騰作用,有利於蓄水。實驗表明,保留分櫱的植株10公分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可比沒有分櫱植株的土壤高出14%。

作為一個農民,我相信專家的話,誰願意匍匐在地裡受那個苦呢。

今年我在自家門前種了五百多株玉米,專門留了一株分櫱的玉米對照觀察,每天都看它們成長。現在玉米楊花授粉已經結束,玉米棒子到了膨大成熟階段,現在上圖用事實說話。

說玉米芽子不需要去掉的那些專家,我用事實讓你們閉嘴

授粉後開始膨大的玉米長這麼大了,還是雙棒子,而它旁邊的這棵玉米分櫱苗子長得這麼高了,還在繼續生長。

說玉米芽子不需要去掉的那些專家,我用事實讓你們閉嘴

這樣看分櫱玉米,只有跟前的分櫱苗子差不多有它一半高,而主幹上至今不見玉米棒子。

說玉米芽子不需要去掉的那些專家,我用事實讓你們閉嘴

近照拍一張仔細看,什麼都沒有。

說玉米芽子不需要去掉的那些專家,我用事實讓你們閉嘴

專家說,大多數的分櫱在進入生殖生長的時候就會逐步死亡,也就是說,這些分櫱在前期不斷的做出貢獻,然而卻沒有在生殖生長階段額外消耗植株的營養。

事實證明這分櫱苗子不掰是做的正面貢獻還是反面的,大家留言,我們再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