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張古山,談談張靈甫

吹捧張靈甫的果粉們一談起張靈甫必然會說起萬家嶺的張古山,他們神劇般的把張靈甫描繪成身先士卒親率敢死隊攀登懸崖絕壁神兵天降的大神。說張古山是張師長的成名之戰,把萬家嶺戰鬥的勝利都歸功於張靈甫。但是正像神劇會被人詬病一樣,一旦事實真相被揭露,粉飾出來的形象即會立即坍塌,甚至其真實的部分也會被質疑。張靈甫的萬家嶺張古山一戰的形象早晚會讓這些編造神劇的果粉們給毀了。

萬家嶺位於江西省德安城西北20餘公里,此地為山區,但沒有高山峻嶺,都是一個山包接一個山包的當丘陵地帶。當年薛嶽在這裡指揮國軍15個師10萬餘人佈下口袋陣,將企圖側後偷襲的日軍106師團的3萬多人包圍於此,多日激戰後將106師團打殘,但卻讓日軍殘部突圍而去。即便如此此戰確實是國軍少有的勝仗,也被吹捧張靈甫的果粉們作為神話張靈甫的平臺。

實際上所謂張古山之戰只是萬家嶺之戰的一個點,參加萬家嶺之戰的國軍共有15個師10萬餘人。由薛嶽指揮,吳奇偉為前敵指揮。下面軍長師長一大堆,張靈甫此時僅僅是一個旅長。也就是說張靈甫在戰鬥中根本不具備指揮全局決定戰鬥勝利的地位。下面再談談張古山,張古山只是萬家嶺山巒之中的一個點,10多萬國軍沿著山巒佈置成一個大型的口袋陣,在張古山左右兩邊還有大小金山楊家山等大小山頭。時任51師上校作戰參謀葉方華,記述了張古山的作戰經過。

說說張古山,談談張靈甫

從中可以看到張古山並不很高,所以根本沒有所謂攀登懸崖峭壁一說。而且葉方華明確了張靈甫的153旅並不是張古山主陣地的防守部隊,而是防守的側翼陣地。日軍是在連日向張古山主陣地衝擊未果後,才轉攻153旅的。當然戰鬥也是非常激烈的,153旅也付出了很大的犧牲。但張靈甫並沒有像網上所忽悠的帶敢死隊攻佔張古山,並親自端搶殺敵的。雖然張靈甫作為153旅的旅長,在最後關頭親赴前線組織被打殘的部隊重新增援一線,擋住了日軍的進攻,守住了陣地。但所謂提議奇襲,率隊攀懸崖親上戰場的情節是並不存在的。其他國軍部隊表現也很英勇,張靈甫的表現並不突出。更可笑的是為吹捧張靈甫,而把只有30多米高的張古山說成高山峻嶺懸崖絕壁,歪曲誇大了歷史事實。國軍三十二軍一四一師師長唐永良。也對張古山的地形地貌作了說明,現把他們的回憶文章節截圖出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說說張古山,談談張靈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