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震,那英不敢和她比,恥於上電視當導師,慈善事業讓人嘆服


近些年來一些所謂的實力派歌手,不斷的參加各種綜藝節目充當導師,其實際上根本都不如學員。最為讓人談之鉅變的就是那英和姚貝娜的事情,然而在中國的歌壇還有著一位重量級的歌手,她不但把中國的民族風唱出國門,還積極做慈善、不上電視當導師。她就是朱哲琴,一位靈魂歌手,97年,在全球65個國家發行專輯《央金瑪》。

朱哲琴七歲時,考上廣州東山區少年宮合唱團。父親是《科學世界》雜誌的主編,不希望朱哲琴學唱歌,因此反對朱哲琴報考音樂學院附屬中學。1990年,畢業於廣州師範學院。同年,參加第四屆“五洲杯”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憑藉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獲得專業組通俗唱法亞軍,成名後的她央視的安排,沒再留在北京,而是跑去四川,做她心目中最純粹的音樂。

走進深山、草原,朱哲琴不僅聽見,她還看見很多民間手藝的窘境:苗家姑娘丟下織布機、繡花針,藏族小夥不肯繼承祖輩都在做的黑陶,有著精湛手藝的景泰藍師傅只能做著廉價的旅遊紀念品餬口……於是她之後一直致力於這項事業的保留和發展。


隨後95年,她在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學院舉行個人音樂會,英國樂壇重量級人士及全球各大媒體均熱情出席此次盛會,並給予最高的評價。她出席第一屆亞洲音樂大展(MidemAsia) 並舉辦“Dadawa之夜”,其傑出表現轟動全球唱片業界與新聞界,Dadawa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此後作為東方音樂使者應邀作世界巡訪和演出,並接受了《紐約時報》、《時代週刊》、《華盛頓郵報》、《泰晤士報》、等四百家媒體採訪。

《阿姐鼓》讓中國音樂走向了世界,《七日談》則讓世界的音樂走進了中國。那就是中國音樂與真正的世界音樂進行的一次對接。她是第一位以本土音樂走向世界的中國女歌手,她與富有創新精神的作曲家何訓田合作,以東方素材為基礎配以現代作曲手法及表現手段,令世界由衷地為中國音樂喝彩。

另外她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特使,正是她聚集了眾多民族音樂藝人,向世人奉獻了這一場場的民族音樂盛宴。她扛起了保護民族音樂的重擔。

多年前,朱哲琴成為聯合國親善大使,任務是要讓全世界都能“聽見、看見”中國民族的寶貴文化。責任很重大,年薪只有象徵性的1美金。“世界看見”作為一個“公益性質開放式合作平臺”,對民藝尋訪的目的是重新連接傳統工藝和當下大眾生活,搭建設計師和手工藝師傅的合作平臺,對工藝進行“再設計”,鼓勵產品在當地生產,解決周邊手工業者的生計問題。

當下很多音樂人紛紛到電視節目中擔任嘉賓,給聽眾帶來不少新鮮體驗。有歌迷提到,如果有朱哲琴加入,相信這位敢於打破流行音樂形式的歌者,定會帶來不一樣的驚豔。不過,一向特立獨行的朱哲琴鮮有涉足大眾娛樂。因此對是否願意接受電視音樂節目邀請,擔任音樂導師的活計,朱哲琴只是笑笑,“這個跟我現在最想做的事情,距離還是比較大的。我還是專心做自己的事情。人不是什麼飯都要去吃的”。

談到如上“跨界”,朱哲琴說,“這些年來,我去國外參加音樂節或者別的場合,常常感慨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美學沒有被很好地發掘。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些事情去改變。”從音樂到民間工藝產品的推廣,如此轉變,還是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就我個人來說,其實,不管是抽象的音樂,還是實體的民間工藝,這對我都是共通的,是我個人修行的一部分。”如此藝術家你喜歡嗎?這樣致力於推動中國文化的人是田震、那英能比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