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攤上大事了,配料里竟然有屎?!假的!食藥監管部門已澄清!

臭是一種惡趣味,諸如酸筍、豆汁兒、黴千張、臭鱖魚、螺螄粉……

還有一種遍佈街頭巷尾的臭——臭豆腐!

說到臭豆腐,人們的站隊向來分明,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這種聞著臭吃著香的感受——不吃的人永遠體會不到。

但臭豆腐卻有一個讓人難以啟齒的傳言……

民間一直流傳臭豆腐都是用“粑粑”泡的,特別髒。

臭豆腐攤上大事了,配料裡竟然有屎?!假的!食藥監管部門已澄清!

最近兩天,臭豆腐更是因為一張圖火了:

某品牌臭豆腐配料裡有屎

(經證實該圖片是假的)

↓↓↓

臭豆腐攤上大事了,配料裡竟然有屎?!假的!食藥監管部門已澄清!

在還沒有確定真假的時候,大家因為恐慌、有趣等種種原因,使這張照片在各大平臺上迅速傳播。

小衛士也看到了,我朋友獻寶一樣發給我說“你們還辟過謠,看哇,真的是屎泡的!”

我就只能回她一個

臭豆腐攤上大事了,配料裡竟然有屎?!假的!食藥監管部門已澄清!

咋不想一下糞水泡的臭味哪個還吃的進去?!!

臭豆腐攤上大事了,配料裡竟然有屎?!假的!食藥監管部門已澄清!

真的有「糞水」臭豆腐嗎?

咋可能嘛!

從技術角度來講,單獨用糞水也無法做出“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臭豆腐來的。

一般來說「臭豆腐」是把豆腐泡在「臭滷水」中發酵而成,不同的生產者製作臭滷水的方式也不一樣:

有的用稻草以及肉類露天放置,任其腐敗、發酵,獲得含有各種微生物的發酵液;

有的不用肉,用刺桐葉、野莧菜、竹筍、姜、花椒等植物進行發酵,這也還是需要八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來發酵,才能獲得合格的臭滷水。

如果真用屎,那不曉得臭成啥了……

臭豆腐,為什麼那麼臭?

在臭豆腐的發酵過程中,臭滷水中複雜的微生物群,會將豆腐的一部分蛋白質分解,生成氨以及含硫化合物等物質,這造就了「聞著臭」的主要來源。

除此以外,發酵過程中還有大量其他種類的醚類、醇類、酯類等揮發性分子生成,這就構成了臭豆腐各具特色的氣味。可以說是“十里飄香”啦~

就是這聞起來臭臭的氣味,使得臭豆腐和「屎」傳了“緋聞”……

臭豆腐攤上大事了,配料裡竟然有屎?!假的!食藥監管部門已澄清!

臭豆腐為什麼吃起來香?

微生物發酵不僅能產生臭味,同時產生的蛋白酶也會把蛋白質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這些發酵後的產物則具有濃烈的香味。

最典型的就是穀氨酸——遊離的穀氨酸鹽是味精和雞精的有效成分,各種發酵的豆製品有著濃郁的鮮味,奧秘也就在於此。

再經過油炸、燒烤等烹飪,將那些“臭味分子”揮發掉一些,臭味也就不濃了;另一方面,穀氨酸等氨基酸的鮮味被突出,加上在高溫下發生“美拉德反應”,還會進一步生成各種香味分子,於是就“吃起來香”了。

臭豆腐雖好吃,但這些事情要注意……

臭豆腐攤上大事了,配料裡竟然有屎?!假的!食藥監管部門已澄清!

「臭滷水」的確有安全隱患

臭滷水雖然不是糞水做的,但由於加工方式限制,確實有一些隱患。

無法控制其中的微生物種類。傳統制作臭滷水的方式,固然可以得到發酵所需的“友好微生物”,但也無法排除對健康有害的致病微生物。

再加上有些不法商販,可能會採用劣質原料以及汙水來製作臭滷水,衛生狀況無法保證。

相比之下,現代化的生產可以對臭滷水進行一定程度的品質監控,比如監測致病細菌數量等。這樣生產出來的臭豆腐,安全性就要高得多了。

臭豆腐攤上大事了,配料裡竟然有屎?!假的!食藥監管部門已澄清!

臭豆腐還能吃嗎?

規範生產的臭豆腐是可以食用的。

而且相比於豆腐,臭豆腐經過發酵,會產生一些維生素,比如維生素 B12,營養價值甚至還有所增加。

對喜歡吃臭豆腐的人來說,購買來源明確、在政府監管之下的大企業產品,它們的安全衛生性無疑會比來源不明的路邊小攤要可靠得多。

臭豆腐攤上大事了,配料裡竟然有屎?!假的!食藥監管部門已澄清!

臭豆腐攤上大事了,配料裡竟然有屎?!假的!食藥監管部門已澄清!

警惕身邊的謠言和造謠者

此次臭豆腐風波,很快就得到了闢謠。

該臭豆腐品牌所在地的食藥監局查實,網上瘋傳的這張照片是假的,當事企業已經向公安機關報案。

臭豆腐攤上大事了,配料裡竟然有屎?!假的!食藥監管部門已澄清!

謠言無處不在:塑料大米、塑料紫菜、麵條注膠、人造雞蛋、糞水臭豆腐……

這些貼近生活的謠言,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給身邊的朋友們,特別是父母長輩造成恐慌,還會給一個產業帶來巨大的打擊。

而這些謠言的製造者,正在背後通過賺取大量的點擊而獲利。

造謠張張嘴,闢謠跑斷腿。

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信謠,多闢謠。

讓我們的生活,多一點真相和安心,少一點謠言和恐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