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你的上司看起來比你年輕?

從“你被同齡人拋下”、“最後一批90後已成年”到“中年危機”,傳遞焦慮的話題總能迅速引起社會關注與熱議。

根據領英“職場心態”洞察數據發現,年輕無關年齡,一份年輕的“職場心態”才是保證不掉隊的關鍵。工作年限越長、職級越高反而職場心態越年輕,這背後環境的影響至關重要。

僅四成職場人認為自己心態年輕

對於職場人來說,實際年齡並非“年輕”的唯一評價標準,心態才是職場人“年輕觀”的第一定律。

根據領英“職場心態”洞察數據顯示,超七成職場人將“心態年輕”評為年輕首選標準,而實際年齡則排在了最不重要的位置。然而經過調研,只有40%的職場人認為自己具備這種比實際年齡年輕的職場心態。

為什麼,你的上司看起來比你年輕?

與身體上的衰老一樣,心態上的衰老也有一些“病症”可尋。

經調研,影響大多數人心態年輕化的三大症狀分別是:做事變慢、工作效率降低(57%);不再具有闖勁兒、瞻前顧後猶豫不決(52%);以及害怕做出改變、渴望穩定(51%)

為何你的上司看起來比你還年輕?

在職場混的越久心態越油膩、思維越老套?

這個理論並不再適用於當下職場人的心態了。此次調研發現,職場心態與工作年限實際上是呈現負相關的趨勢:

認為自己心態年輕的比例,從工作5年以下的33%到工作15年以上的55%呈現出穩步的增高;同樣的,這一比例也隨著工作職級的提升而增高。

可見,工作年限越久、職級越高的職場人,反而職場心態越年輕,對自身的評價越積極正向。

為什麼,你的上司看起來比你年輕?

為什麼,你的上司看起來比你年輕?

雖然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總有人說老一輩的資歷和經驗已經不再具有優勢,只有年輕才是王道。但事實上,在工作和生活中長期累計的閱歷,賦予了職場人一份跳脫眼前焦慮的長遠格局,能夠在浮躁的社會更加泰然自信地迎接變化與挑戰。

“被年輕人拋下”是個偽命題,“被心態年輕的人拋下”才真正值得擔憂。

年輕無關年齡,環境至關重要

如何保持一份年輕的心態?

職場人普遍認為這取決於能否經營好興趣愛好(63%)、周圍社交圈子的影響(58%)、以及個人對自我的認知評價(52%),而實際年齡則被認為是影響最小的因素,只佔13%。

為什麼,你的上司看起來比你年輕?

都說“環境改變人”,從這三點影響因素中不難看出背後環境的決定性作用。

諸如所在城市的生活節奏和配套設施、公司的工作強度及文化、日常交往圈子的氛圍等都直接影響了個人的心態保持。

具體來看,在生活中影響心態衰老的焦慮主要來自工作和人際關係的壓力(57%),父母或子女的家庭壓力(55%)以及業餘生活貧乏、缺乏興趣愛好(52%);而工作中的焦慮則來自高強度的加班(55%),複雜的人際鬥爭(51%)以及企業文化沉悶老舊(41%)。

拒絕“職場初老症”該怎麼做?

有哪些措施能夠幫助職場人保持年輕的心態?

數據顯示:工作中,不斷為自己設置目標、接受新挑戰(52%),關注行業資訊、學習新知識技能(50%),以及積極社交、拓展人脈(42%)成為了職場人保持年輕最重要的措施;同時在生活中,職場人則多會選擇發展興趣愛好、旅遊以及堅持運動健身。職級越高,採用這些措施的比例也越高

為什麼,你的上司看起來比你年輕?

為什麼,你的上司看起來比你年輕?

除了通過自身習慣的堅持,超過70%的職場人表示願意通過搬去更年輕的城市幫助自身保持年輕的狀態。

而被問到什麼樣的城市更年輕時,一線城市的“活力和年輕程度”相較於新一線城市已經不再具有優勢。

對於城市的選擇,職場人普遍最看重的是城市人才吸引力與多元程度(55%)、發展空間和機會(54%)、城市文化娛樂設施和活動(52%)、以及生活節奏(50%),而數據顯示新一線城市在這些重要的決定因素方面,更能吸引職場人。

為什麼,你的上司看起來比你年輕?

具體到最想去哪個新一線城市,職場人最想去的前五座城市分別是杭州(46%)、成都(32%)、蘇州(28%)、南京(26%)以及重慶(20%)。

年輕無關年齡,是時候停止販賣焦慮了,以一份積極向上的心態對待工作和生活,任何時候都可以實現更多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