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歷史記憶:晚清巡檢暴方子 清廉剛正垂青史

滑縣歷史記憶:晚清巡檢暴方子 清廉剛正垂青史

滑縣牛屯鎮暴方子故里

暴式昭(1847~1895),字方子,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出生於衛輝府滑縣牛屯鎮(今河南省滑縣),一生清貧廉潔。因百姓佩服他的廉潔品格、感謝他的平日恩惠,全島七八千戶自發捐米捐柴,冒雪送到他租住的居所。光緒四年(1878年),暴式昭出任江蘇震澤縣平望司巡檢,受到巡撫譚鈞培賞識,被提拔到軍機處任存記。光緒八年(1882年),因母親病故回鄉守孝三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在中日甲午戰爭中為吳大澂部出山海關購置馬匹。次年病故於關外,時年四十九歲。吳大澂派員運棺柩回滑縣安葬。著作有《鶴夢廬尺一幸草》、《廿四史識小錄》等。

滑縣歷史記憶:晚清巡檢暴方子 清廉剛正垂青史

暴方子銅像

暴方子自幼苦讀經史,畢生刻苦自勵,剛正不阿,為官愛民,清正廉明,為世人頌揚。清光緒四年(1878年),暴方子繼承家訓深邃的文化底蘊,出任江蘇震澤縣平望司巡檢。他“疾惡如仇”,嚴令禁賭,禁鴉片煙、禁娼妓等,民風蔚然一新,短短几年,政績斐然。光緒八年(1882年),暴母因病去世,暴方子辭官歸家守孝。三年之後,他補任洞庭湖西山甪頭司巡檢。上任後,他情操愈礪,立身更加清儉,且“愛民如子”,訪貧問苦,打惡懲霸,興利除弊,拜訪山中遺老,保護文物古蹟,不接受賄賂,不逢迎上司,深得百姓愛戴。該地有三家典商,按照過往規矩,每年都要向巡檢繳納360文錢。別人都痛快收入囊中,暴方子卻分文不取,悉數交給地方繼善堂儲存,以備救濟孤貧。

滑縣歷史記憶:晚清巡檢暴方子 清廉剛正垂青史

林屋山民送米圖

然而,暴方子的這些做法,卻也招致一些官吏的不滿。果然,光緒十六年(1890年)冬,蘇州知府魁元以“情性乖張,作事荒謬”為由將他撤職。在他被罷官後不到十日,家中就無米下鍋了,被困在西山。適值隆冬大雪,年關將至,全家人只能以野菜充飢。家住堂裡陳巷的一位老農張洽泉上門看望暴方子,發現這一情況後,召集全村二十多戶湊滿一石米於臘月初十日用船載去。山裡百姓得知此事後奔走相告,紛紛冒著風雪贈送柴米,船載筏運,肩扛手提,絡繹不絕。儘管暴方子貼出啟示阻攔,可是老百姓送柴送米的熱情已經無法阻擋,自動送柴米的範圍竟蔓延到西山島上八十餘村七八千戶鄉民。來送柴米的人有老農、樵夫、艄公、僧人、尼姑,甚至叟童。從光緒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開始,至第二年的正月二十九日,歷時40多天,共收到白米一百零四石八斗,柴草多於數倍。暴方子便把百姓所送柴米列了一個清單,以備日後歸還。誰知太湖廳竟下了一紙公文,說他“向各戶斂費求索”,訛詐百姓。耿介的暴方子卻認為此事光明磊落,在答覆上司的稟文中反駁道:“此乃萬眾心情所願,願者不能阻,愛者不能勸,非勢驅利誘所能至,亦非乞求討索所能得也”。當地的名流秦散之深受感動,據此繪製了《林屋山民送米圖》,並寫長歌送之。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湖南巡撫吳大澂向清廷請纓,前往山海關外督師禦敵。身在滑縣暴莊的暴方子自告奮勇,來到了吳大澂的幕府。他曾高興地說:“偉哉,此舉吾願從之!”其間,暴方子奉命到塞外買馬,“往返千里,不私一文。”翌年,因積勞成疾,病故於關外。軍中官兵聽到噩耗,無不感到痛惜。吳大澂準於厚恤,派員運棺柩回家鄉安葬,並將遺物《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等一併送歸給家屬。1948年6月,馮友蘭在《在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序》中說:“方子先生是清末有名的廉吏,也是甲午時代的抗日英雄!”

甲午年間,在暴方子奔波於關外購軍馬時,大畫家吳昌碩為其題詩云:“貔貅十萬取韓京,壯志逢君快請纓。今日民心同感戴,壺漿簞食馬頭迎。”高度讚揚了他的抗日鬥志。督師抗日的湖南巡撫吳大澂看到此圖後題詠:“遺愛遍山村,窮黎直道存。官如能造福,民豈不知恩。解組塵生釜,賫糧人扣門。採風疆吏責,手擷到蘭蓀。著名畫家徐悲鴻因鄭文焯的《雪篷載米圖》“埋葬地下致筆跡模糊”而抱病重作《雪篷載米圖》,在圖卷集上,尤為難得的是,俞曲園、俞陛雲、俞平伯祖孫三代題跋於一冊,堪稱題詠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