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區:「對症下藥」開啓創城整治新模式

山東商報棗莊訊(記者 沈志超 通訊員 耿建存 程程)為助力國家衛生城市的創建,薛城區針對城市車輛亂停亂放的頑疾,加強部門聯動、強化頂層設計、利用科技手段對城區內機動車、非機動車、共享單車(電動車)三車進行“對症下藥”,開啟專項整治新模式。目前,已累計施劃機動車停車位8000餘個,非機動車停車位600餘個,營造了井然有序的城市環境。

規範城市秩序重在監管,為此該區拉緊機動車違法停車“高壓線”,組織綜合行政執法局與交警部門聯合對城區內違法停放機動車進行專項整治。執法人員採取警告—貼條—拖移三步走的模式,將佔用人行道、盲道,騎線停車、不按方向停車的車輛進行整治,自整治活動開展以來,已拖移機動車43輛,下達道路違法停車告知單263張。同時,為保證停車位的配套率和使用率,執法人員繼續在城區內施劃停車位,並嚴控私設停車擋、地鎖、停車樁等私佔停車位的行為。目前,已累計施劃機動車停車位8000餘個,拆除私設停車擋68個,地鎖45處、停車樁260餘個。

標線助停,嚴守非機動車停放“紅線”。該區在施劃機動車停車位的同時將非機動車停放位置、空間同步考慮,每6個機動車停車位之間施劃1-2個非機動車停車位,並標畫出非機動車車體形狀,為非機動車預留出停放空間。同時,根據城區內非機動車的停放密集程度對醫院、學校、車站、市場附近加大停車位施劃數量,並藉助網格管理方式積極引導市民有序停車。目前,已在城區內施劃非機動車停車位600餘個,下一步,將繼續根據城區人口流動密度加強停車位的施劃。

共享單車(電動車)流動性大、停放電子圍欄設置範圍較為籠統,如果不及時管理,極易影響市容市貌。該區採取“微”管理模式,積極發動、廣泛部署,全面利用“共享單車管理微信群”,將執法、市政、園林、環衛工作人員拉進群內,對道路亂停亂放的共享單車(電動車)發送位置及圖片,共享單車(電動車)管理負責人收到位置後及時安排區域內工作人員進行擺放。目前,通過“共享單車管理微信群”管理的車輛每天約300輛,城區內千餘輛共享電動車停放秩序井然,成為城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薛城區:“對症下藥”開啟創城整治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