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總結:雄雞獨立,衆神回家,每人都來一個獎盃

世界盃總結:雄雞獨立,眾神回家,每人都來一個獎盃


四年一屆的世界盃決賽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盧日尼基球場落下帷幕。

屏幕上法國隊的年輕人忘我地慶祝,這是屬於他們的王者之夜。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陪伴著各國政要在雨中走向球場,大力神杯正等待一次過度。

沒有人會記住第二名,這是法國隊主教練德尚在賽前扔給隊員的鐵砂掌。一陣亂拳相加之後,克羅地亞球員陷入了沉思,他們臉上掛著波德萊爾式的青春的陰鬱——看看莫德里奇。

作為億萬圍觀群眾中的一員,我挪了挪僵硬的身體,環顧周圍的桌椅、器物,窗外深深的夜色,驀然發現自己是身在中國,於是默默拿起桌上的西瓜,痛快淋漓地啃起來。

七月中旬的北京猶如烤爐。在空調的吹拂下反覆吃瓜,是人生路上的一種姿勢。

然而,吃瓜群眾也想下館子。結束意味著新的開始,我們有資格進入包廂嗎?無論如何,中國足球已經給過答案,且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那就是,失敗乃失敗之母。

法國奪冠了,舉國歡騰的法蘭西人民將擁堵在巴黎的凱旋門,迎接他們的英雄。一股悵然若失的情緒在我心底徘徊,盪漾,若隱若現。四強中沒有一支亞洲球隊,這很合理;沒有一支非洲球隊,這很無奈;沒有一支美洲球隊,令我詫異。

世界盃終於在世界足球蓬勃發展了幾十年後重新回到了它的發源地——歐洲。法國、比利時、英格蘭、克羅地亞,東西南北各佔一席。

此時我像一個數學家那樣思索,為什麼第一名只有一個,如果1等於10,那就有十座大力神杯。體育競技為何不能向影視音樂行業學習,同一屆頒獎,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配樂……啊啊,給我一杯忘情水,還我一夜不傷悲。

給這次世界盃的各路英豪頒一次影視獎,是對「吃瓜在中國」的唯一可靠回應。

▎最佳影片獎:芭比娃娃之戰

沒有巴西隊這場令人遺憾的失利,就沒有四強賽世界盃向歐洲盃的傾斜與演變。

如果你目光足夠毒辣,就會發現向來以盤帶令人聞風喪膽的阿扎爾在巴西隊面前軟弱可欺,他的「結合球速度」瞬間掉了下來,遇到巴西隊的中後場球員經常跋前疐後畏首畏尾,接應點上的球員都不如往日從容。

世界盃總結:雄雞獨立,眾神回家,每人都來一個獎盃

倘若不是費爾南迪奧的烏龍球,整場比賽的過程與結果將截然相反。直至80分鐘前巴西隊扳回一球,我都堅信他們至少將把比賽拖進加時並解決問題。然而巴西隊主帥犯了一個錯誤,他換下威廉尚可原諒,最後十分鐘右路衝擊比利時這一殺手鐧卻來得比2002晚了一些。

內馬爾一味在左路和中路亂突,讓巴西隊錯失了眾多機會。巴西仍舊是一支虎狼之師。那麼比利時贏在哪裡呢,德布勞內,沒有他的冷靜就不會帶來那粒致命的並且具有一定運氣的進球。

▎最佳導演獎:烏拉圭主帥塔瓦雷斯

直到與法國隊的四分之一決賽,我才意識到在教練席上也有掃地僧一樣的世外高人。沒錯,被稱作烏拉圭足球導師的塔瓦雷斯比法國隊那些天才球員與烏拉圭的壯漢們更讓我注目。

這位垂垂老矣的「紳士」默默地坐在座位上,偶爾與助理喁喁細語,空茫的眼神裡寫滿世事滄桑與洞悉一切的寧靜。球場上的風雲變幻與人山人海的賽場氛圍在他看來只是生命中平常一天經歷的小事。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足球的哲學是贏球,但真正的足球哲學是對輸贏相生相剋的變化之道的認識。瞧瞧那些在足球場邊大吼大叫的教練,那些皺著眉頭欲言又止的面孔,你就會知道巴拉圭這個300萬人口的南美小國是多麼幸運。

據說他們的球風變得優雅了,但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你得知道一切都是過眼煙雲。烏拉圭闖進了八強,他們不是弱隊,他們無所畏懼的勇氣和風格,已經融化在塔瓦雷斯那無用之用的哲學世界裡。這就是急不可耐勇於表現的C羅率領的葡萄牙隊倒在烏拉圭腳下的原因。

▎影帝獎:巴西球員內馬爾

網絡上流傳著一段幼兒園的視頻,孩子們紛紛跑向綠茵場,隨著老師的一聲哨響,姿態各異地倒在了地上痛苦呻吟——這就是偶像的作用。

在走向影帝的道路上,誰與爭鋒。內馬爾,讓我想起俄羅斯文學巨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足球場簡直就是一個巨大陰謀的所在地,全世界球員都在醞釀如何剷倒內馬爾。

世界盃總結:雄雞獨立,眾神回家,每人都來一個獎盃

他的倒地姿勢已經排出了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這不是足球,是藝術,是創造,是偉大的人類精神在個體身上迸發出的無上榮光。無論人們如何將罪惡的黑腳對準馬拉多納、羅納爾多、羅納爾迪尼奧、齊達內,他們都沒有汲取足夠的教訓,把自己的命運寄託於裁判的憐憫和時間的停頓。

所以我想知道的是,當巴西隊領先時你倒地不起算拖延時間,在巴西隊落後時這麼做的苦衷究竟源於何處。

▎影后獎:法國球員姆巴佩

世界盃決賽有三十二支球隊,每支球隊有二十多位太太或女友,她們或隨隊征戰俄羅斯,或停留在祖國後方搖旗吶喊。從中挑出一位影后實在難於登天。

望著電視屏幕以及互聯網頁上那些豐碩的胸部與健壯的臀部,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為什麼足球是圓的?答案不言而喻。所有柔美的弧線都是審美世界裡的傲嬌元素。在顧此失彼的愁緒之中,我放棄了帶領我們上升的偉大女性。她們的光芒顯然在姆巴佩的倒地不起「來回滾動」中黯然失色。

十九歲的天才,世界上最昂貴的球員,在與阿根廷一戰中將對手的防線撕成碎片的那個小夥子,沒有人動他一根手指,他像巴黎聖日耳曼的隊友內馬爾(影帝)那樣倒地不起,而比利時隊的11名隊員都在焦急地等著他,法蘭西的勝利也在等著他,決賽中唱國歌時那自鳴得意的一刻在等著他。

影后,非姆巴佩莫屬!女士們,請原諒我的慳吝。

▎最佳編劇獎:法國隊主帥德尚

世界上沒有什麼幸運兒,能夠打破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但法國隊主帥德尚能。

世界盃總結:雄雞獨立,眾神回家,每人都來一個獎盃

在九八年世界盃的法國隊中有齊達內、利扎拉祖、圖拉姆、維埃拉、亨利……同時還有德尚,他們奪冠了。在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盃法國隊有博格巴、鄔姆蒂蒂、坎特、格里茲曼、姆巴佩、吉魯、登貝萊……同時也有德尚。只不過上一次他在場上,這次在場下。

如何將這些天賦爆棚的年輕人編織在一起,是一道世界性難題,他做到了。儘管法國隊為自己的年輕付出了一些失球的代價,但他們以逸待勞的防守和高效的進攻粉碎了擋在冠軍路上的一切障礙!

最佳編劇獎不歸德尚簡直天理難容。

▎大智若愚獎:法國球員博格巴

早在數年前,我就看好二十出頭的博格巴,高盧雄雞在經歷了98年的輝煌之後,是否能夠再創輝煌,博格巴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很多人都關注進球的格里茲曼和姆巴佩,而忽視了隱匿在球隊中場的博格巴。

正是他,讓法國隊無論面對阿根廷、比利時還是克羅地亞,都能夠將整場比賽的節奏控制在自己腳下,法國隊總是讓出中場,讓對方球員帶球左右盤旋耗費體力,但當真正威脅到球門時,斷球后的法國隊只要經過博格巴,總會精確地將球輕易推送到前場,接球后的天才球員面對後方空虛的對手。

這是法國隊進攻效率極高的奧妙所在。博格巴如同齊達內一樣謹慎,精確,防止球隊在奪冠道路上付出太高的代價,以逸待勞的方式讓對手如同面對一位太極高手,任你如何發力,都打不到法國。博格巴策動的反擊卻總是一擊而中。

在最後的決賽上,他衝上去,進球了——因為這時候不需要再保守!

▎悔不當初獎:比利時球員德布勞內

不要問我為何不選擇C羅和梅西。沒有原因。假如有原因的話,僅在於倘若有誰能夠阻擋法國奪冠,只有歐洲紅魔比利時;誰能夠在比利時的比賽中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只有德布勞內。

因此沒有人會因倒在球場上而比他更後悔與惋惜。

世界盃總結:雄雞獨立,眾神回家,每人都來一個獎盃

這屆比利時隊擁有一群世界級的光芒耀眼的球星,阿扎爾的天賦毋庸置疑,盧卡庫的進攻無可挑剔,後防線的穩固也可圈可點,但能夠彌補左後衛的唯一弱點,聯結前後場的後腰無疑只屬於德布勞內,他的冷血、精確、鎮定自若的性格與避免錯誤的經驗是比利時最珍貴的財富。

因此當半決賽馬丁內斯將德布勞內推至前場時,我有不良的預感,他們對法國隊這幫年輕人的老謀深算顯然認識不深,並且我懷疑這是否是亨利的主意。故此,假如要選一個悵然若失悔不當初的人,還能花落誰家呢。

▎團結奮進獎:克羅地亞隊

不可否認,克羅地亞隊有著結構主義式的戰術素養,脫身於南斯拉夫的這個只有400多萬人口的小國在足球領域人才輩出。各種「維奇」平日裡散落在歐洲豪門的某些位置,看似默默無聞,一旦結合起來則迸發出難以置信的整體力量。

每個位置上的球員都像繃帶一樣將前後左右的隊友緊緊扯在一起,堅韌的防守和進攻時毫不拖泥帶水的打法,讓東道主俄羅斯,阿根廷、英格蘭這樣利維坦級別的球隊吃盡了苦頭,幾乎沒什麼還手之力。但這絕非個人成就的偉業,而是絕對性的整體結構導致的後果。

如果不是法國隊的天才太多,本屆世界盃並非不能誕生一個新的冠軍得主。克羅地亞隊體現了足球精神,這個獎項,非克莫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