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之戰和壬辰之戰爲何明軍表現差距這麼大?

朴刀sword


首先,最坑的就是所謂“同一波人”——準確點說,坑在同一個人上,這人就是壬辰之戰的明軍經理、薩爾滸之戰的遼東經略楊鎬。楊鎬此人可以說是不知兵的,在蔚山之戰裡面進退失當,先是攻城不克,後又遇敵驚逃,靠著拉關係走後門才沒被重罰。在這之後又能被起復經略遼東,只能說是朝中一干大臣都瞎了眼。

第二,領導問題。援朝期間雖然有宋應昌和李如松的將帥不和,但是前有宋應昌後有總督邢玠,都還算是知兵之人,而且朝中除了嘴炮罵一罵之外也沒有過多的掣肘。薩爾滸期間北京的方從哲等人為了貪功冒進,多次催戰,導致明軍使用“四路進軍”的方案,各軍自行其是,被各個擊破。

第三,明朝軍將戰鬥力的下降。萬曆十九年李成梁去職之後,遼東總兵十年八易,沒人能整頓軍備,導致遼鎮戰鬥力日益下降,邊事趨緊。二度鎮遼的李成梁又年老體衰,只求平安無事,毫無建樹。這麼多年過去,遼東軍將早就不復當年之勇(李氏最能打的李如松已經戰死,而李如梅等人基本上就是庸才)。


直江信綱


薩爾滸之戰,非輸在兵,而在帥上,這是一場真正由一個主帥的蠢決定一個帝國命運轉折的戰爭。

其實壬辰之戰(既兩次萬曆朝鮮戰役)和薩爾滸之戰間的對比,我們沒有必要去說當時日本和後金誰更強一點,反正以明朝的實力,基本上都是絕對性碾壓。

壬辰之戰就不用說了,日本異國作戰,遇到的又是當時明朝最為精銳的遼東部隊,再加上鎮守薊鎮的戚家軍,還有名將宋應昌、李如松(第一次),邢玠、麻貴(第二次)等人。最主要的是主帥(兵部尚書)石星雖然不怎麼樣,但是沒有剛愎自用,能夠知人善任,而且第二次時豐成秀吉突然病逝了。

基本算是送給明軍一場戰爭,這裡並不是說壬辰之戰不慘烈,只是我們從各項數據對比分析,明朝都沒有輸的道理。

當然,薩爾滸之戰也是如此。我們僅僅從賬面上去分析,它比壬辰之戰還不可能輸,明朝用了自己幾乎東北防線上最強大的家底,去打一個連自己一半數量都不到的遊牧民族部隊,怎麼可能輸嘛!但現實是殘酷的,明朝還是輸了,並且是一敗塗地。

不同於日本對明軍的不熟悉,努爾哈赤早前準備抗明的時候就已經在明軍內部安插了眼線,總之從努爾哈赤的戎馬生涯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人是非常善於和喜歡利用間諜戰的,好處就是他可以提前知道明軍的一舉一動。

只是按理說,如果明軍合攻,在絕對實力面前,即使提前知道明軍的路線也無濟於事。但是在如此巨大的優勢下,且是長途深入敵營,當時的明軍主帥楊鎬竟然把部隊一分為四,分而推進,然後在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匯合。他完全就沒有考慮到這樣的行軍意圖一旦被敵軍發現,將會各個擊破。可笑的是,努爾哈赤對此一清二楚,結局大家也都知道了。

薩爾滸之戰之所以會打輸,可以說主帥楊鎬背90%以上的鍋,基本就是戰略上的失敗和輕視對手所致,反而努爾哈赤臨危不懼,沉著應戰,不失為一個牛逼的軍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