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搶渡金沙江跳出蔣軍包圍圈

在83年前的今天,1935年5月1日 (農曆三月廿九),紅軍搶渡金沙江,跳出蔣軍包圍圈。

1935年遵義會議以後,中央紅軍經過四渡赤水、南渡烏江、佯攻貴陽三個多月的轉戰,甩開了尾追的國民黨部隊,於當年4月23日,進入雲南境內,由曲靖向馬龍、尋甸、嵩明等地進發。

紅軍搶渡金沙江跳出蔣軍包圍圈

4月29日,中央軍委在雲南省尋甸縣境內發佈了“關於我軍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蘇區的指示”。根據電令,中央紅軍兵分三路向金沙江集結。左路為林彪、聶榮臻率領的紅一軍團,經由尋甸攻打嵩明縣城,造成紅軍要攻打昆明的態勢。此時由於滇軍主力已全部東調,國民黨雲南省主席龍雲只得將昆明附近的民團和為數不多的駐軍收攏,致使金沙江沿岸的防守更加空虛,為紅軍渡江創造了有利條件。

以彭德懷、楊尚昆率領的紅三軍團為右路,經七星橋進入尋甸壩子佔領尋甸縣城,掩護中央軍委縱隊前進。中路即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率領的中央縱隊,向祿勸皎平渡前進。30日,紅軍總部進駐尋甸柯渡丹桂村。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在這裡對搶渡金沙江作出了部署,其中,搶佔皎平渡是這個部署中的關鍵。紅軍總部把搶渡皎平渡的任務交給了幹部團。周恩來對幹部團團長陳賡和政委宋任窮說: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取皎平渡。

紅軍搶渡金沙江跳出蔣軍包圍圈

紅軍幹部團先頭連從丹桂村出發,經過急行軍趕到金沙江邊,搶佔了南岸皎平渡口,繳獲停留在江上的兩條渡船,並偷渡成功,殲滅國民黨川康邊防軍1個排和江防大隊一部,佔領北岸渡口。為鞏固渡口,幹部團在通安附近擊潰川軍2個團,牢固地控制渡口。

與此同時,紅一、紅三軍團也分別搶佔龍街渡口和洪門渡口。由於洪門渡江流太急,龍街渡江面太寬,飛機低飛騷擾,兩處均不便渡江。除留第十三團在洪門渡口渡江外,主力紅軍全部改由皎平渡口渡江。

紅軍搶渡金沙江跳出蔣軍包圍圈

6日,追軍先頭部隊1個師進抵團街附近。紅五軍團依託有利地形節節抵抗,遲滯該師行動,保障主力紅軍渡江。

紅軍主力在皎平渡依靠7只小船,從5月3日至9日,經過6天6夜的搶渡,不失一人一馬,順利渡過金沙江。與此同時,單獨行動的紅九軍團也在東川以西的樹節、鹽井坪地區,渡過金沙江。從而跳出了幾十萬國民黨軍圍追堵截的包圍圈,把尾追之敵全部甩在金沙江以南。

紅軍搶渡金沙江跳出蔣軍包圍圈

為了搶渡金沙江,紅軍在此戰前威逼昆明,迫使敵人調回部分兵力,使防守金沙江的兵力和滇北兵力減少,為紅軍渡過金沙江創造了有利條件。在調動了敵人的兵力後,紅軍又以一晝夜行進100公里的速度,快速趕到金沙江邊,並偷渡成功,牢固地控制了渡口,為大部隊渡江創造了條件。通過廣闊戰場上的機動作戰,調動和打擊敵人,並最終實現渡江北上,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勝利,是毛主席高超的指揮藝術的生動體現,是紅軍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