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殺招!千夫所指的「老賴」,末路來臨!欠錢不還不再是大爺

五大殺招!千夫所指的“老賴”,末路已經來臨!欠錢不還不再是大爺

五大殺招!千夫所指的“老賴”,末路來臨!欠錢不還不再是大爺

如今,國家已經多管齊下,整治嚴重失信。比如:12大“酷刑”伺候:拍賣老賴住房;查封老賴支付寶賬戶;網上凍結、劃扣老賴財產;限制老賴網購;不得擔任老闆或高管;不準老賴上高速;水陸空阻止老賴出行;禁止高消費;老賴子女不允許上重點私立學校;限制老賴炒股、買房;養老金可直接劃扣;最高可判7年。

近日,再出臺五連殺,重拳整治老賴,讓老賴“生不如死”,苦不堪言!

殺招一

實施限制不動產交易懲戒措施

五大殺招!千夫所指的“老賴”,末路來臨!欠錢不還不再是大爺

最高人民法院、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聯合下發:《關於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限制不動產交易懲戒措施的通知》發改財金〔2018〕370號,宣佈對失信被執行人,實施限制不動產交易懲戒措施。

什麼叫限制不動產交易懲戒措施?說白了,就是老賴們在買賣房產、土地的時候,將受到限制!他們將無法參與政府的土地轉讓。他們將無法參與房屋的司法拍賣。如果他們要辦理轉移、抵押、變更等涉及不動產產權變化的不動產登記時,將由國土資源部門將相關信息通報給人民法院,便於人民法院依法採取執行措施!

有人也許會問,如果他們偷偷去買賣房產土地,誰能清楚?根據通知,國家還將建立國家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與國家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信息互通共享機制。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將最高人民法院提供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及時推送至國家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國家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將失信被執行人名下的不動產登記信息及時反饋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也就是說,當一個人成了老賴,只要法院在平臺上一查,他名下的房屋、土地就一清二楚。啥時候想凍結這些資產,那是分分鐘的事。

殺招二限制乘坐火車

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文明辦、最高人民法院、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稅務總局、證監會、鐵路總公司下發的《關於在一定期限內適當限制特定嚴重失信人乘坐火車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見》發改財金〔2018〕384號,宣佈對嚴重失信人,限制乘坐火車高級別席位,包括列車軟臥、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座以上座位。

殺招三限制乘坐飛機

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文明辦、最高人民法院、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稅務總局、證監會、民航局下發的《關於在一定期限內適當限制特定嚴重失信人乘坐民用航空器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見》發改財金〔2018〕385號,宣佈對嚴重失信人,限制乘坐民用航空器。

殺招四銀行存款網絡凍結、扣劃

最高人民法院、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通知:2018年3月31日,21家銀行存款可網絡凍結、扣劃!4月30日拓展至所有地方性銀行。

21家銀行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國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浦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渤海銀行、浙商銀行、興業銀行、恆豐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北京銀行,在2018年3月31日前上線銀行存款網絡凍結功能和網絡扣劃功能。

有金融理財產品業務的19家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國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平安銀行、渤海銀行、浙商銀行、興業銀行、恆豐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北京銀行在2018年3月31日前上線金融理財產品網絡凍結功能。

21家銀行以外的地方性銀行業金融機構在2018年4月30日前上線銀行存款網絡凍結功能和網絡扣劃功能。

21家銀行以外的地方性銀行業金融機構在2018年3月28日前完成與最高人民法院的金融理財產品查控功能測試(有無金融理財產品業務都需進行測試);有金融理財產品業務的地方性銀行業金融機構,在2018年5月31日前上線金融理財產品網絡查詢功能,在2018年6月30日前上線金融理財產品網絡凍結功能。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支持銀行存款在網絡凍結狀態下的全額扣劃和部分扣劃。網絡扣劃功能上線後,網絡凍結的款項,原則上應進行網絡扣劃。

人民法院網絡扣劃被執行人銀行存款時,應當提供相關《執行裁定書》《協助執行通知書》、執行人員工作證件及聯繫方式;現場扣劃的,參照執行。

人民法院網絡扣劃被執行人銀行存款的,應先採取網絡凍結措施;網絡扣劃款項應當劃至人民法院執行款專戶或案款專戶;人民法院在網絡凍結被執行人款項後,應當及時通知被執行人。

殺招五

超級大殺器!在線查詢被執行人的收入和婚姻信息

五大殺招!千夫所指的“老賴”,末路來臨!欠錢不還不再是大爺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與民政部正式簽署《關於開展部門間信息共享的合作備忘錄》,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最高人民法院與民政部通過網絡專線實現共享當事人的婚姻登記信息、低保信息(包括家庭收入信息)、社會組織登記信息、涉婚姻和涉社會救助對象收入財產的案件信息、失信被執行人(社會組織)名單信息等;同時民政部對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社會組織加強管理,實施信用約束和聯合懲戒。

以上共享信息將納入法院“總對總”網絡執行查控系統。今後,人民法院在辦理執行案件時,可以通過“總對總”網絡執行查控系統,查詢到案件當事人的婚姻登記信息、低保信息(包括家庭收入信息)、社會組織登記信息等信息,進一步拓展“總對總”網絡執行查控系統的查控範圍,提高執行效率。

五大殺招!千夫所指的“老賴”,末路來臨!欠錢不還不再是大爺

上述只是採取強制執行措施的一部分,如果找到老賴還可能會司法拘留,更嚴重的是可追究刑事責任即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3月15日,浙江三門縣法院在一起對拒不執行案判決、裁定罪案件被告的庭審中,讓另外14名“老賴”旁聽,庭審結束後,12名旁聽“老賴”主動要求還款。同為“老賴”,他們本想咬死沒錢還,以為不配合法院執行也沒多大關係。當看到法院對那名拒不執行的“老賴”作出刑事判決後,他們才真的受到震撼了。庭審結束後,接受體驗式普法教育的12名“老賴”主動承諾“還錢”。

是的,最高信號,已經釋放!那些惡意欠款,嚴重失信的老賴走到了窮途末路。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劉貴祥指出,當一個案件得不到執行時,不僅影響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實現,更重要的是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對司法的信任。此次連出重拳,多措並舉,聯合懲戒,頂層設計。涉及擔任公職、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出行、旅遊、投資、消費等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大格局正在逐步完善,查人找物難題通過信息技術得以解決。當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能得到有效履行,甚至是主動履行的比例大大提升時,我們的社會就真的成熟,進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