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鄭二代,不是富二代!

每次談到鄭州,我們總會說說老鄭州的優越,再聊聊鄭漂的苦,但很多人會忽略夾在中間的一個群體——鄭二代。

隨著鄭州的發展,鄭二代這個群體也越來越大。他們有在上學的00後,也有剛剛踏入社會的90後,還有在鄭州拼搏的70、80人。

但有關這些人的誤解,好像從未停止過。

我們是鄭二代,不是富二代!

我是鄭二代,不是拆二代

-“呀嗨,你是鄭州人啊,土豪啊……”

-“……”

-“你們家是鄭州的,那分了幾套房,幾棟樓啊?”

-“……”

我們是鄭二代,不是富二代!

鄭州人=有錢人?

鄭二代=拆二代?

這種觀念是許多鄭漂對於這座城市土著的第一印象。也是鄭二代遇見最多也最煩的偏見。

鄭漂們始終覺得,鄭二代就是“有錢”的象徵,不用像他們一樣每天為了交房租不懈努力著,更沒有機會體會無家可歸的漂泊感。

我們是鄭二代,不是富二代!

隨著鄭州的城區改造,誕生了新的名詞——“拆二代”。拆二代越來越多,鄭州土著的優勢暴露的越發明顯,也使得鄭漂眼裡,拆二代早已與鄭二代畫上了等號。

我們是鄭二代,不是富二代!

但真正的鄭二代,似乎很難用“拆二代”來侷限定義。

你說鄭二代就是拆二代,拆二代就是有錢人,所以拆二代就富足有餘?可是你去逛大衛城,去逛萬象城,去逛王府井,鮮有拆二代的身影。

相反的,大部分鄭二代是憑藉自身努力在鄭州落戶,或者因父輩的事業而定居鄭州過上的小資生活,與“拆二代”毛線關係都沒有。

我們是鄭二代,不是富二代!

攝影部落@奇正相宜

鄭二代VS鄭漂,我們都一樣

對於許多鄭二代來說,他們沒有拆遷致富的命運,只是溫飽有餘,富貴不足。

父輩趕在了房價瘋漲前買房,不必為了租房買房困擾。家中也略有積蓄,在這個城市生個孩子也是可以納入計劃的事,不用像鄭漂那樣對房子如飢似渴,甚至連生不生孩子都要再三考慮。

我們是鄭二代,不是富二代!

買不起大衛城和萬象城的奢侈品,但是過年去那兒買個新衣服還是成的。不是頓頓鄭州烤鴨,在家吃個剩菜也是正常的。

簡單的說,

生活就是平凡的生活,只是城市是這個特別的城市。

-“你家應該挺有錢啊,為什麼還要出來工作?”

-“不工作你給我錢花?我爸媽一個月也不會給我4000。”

這大概是鄭二代們最為反感的一問了。

我們是鄭二代,不是富二代!

小編的同事是標準的鄭二代,但家住經開區,為了離辦公地點近一些,便搬來和我們這群鄭漂一起租房住,偶爾週末的時候才回一趟家。

問到鄭州的風土人情,她也鮮少知曉,還一臉無辜“鄭州的變化這麼快,哪能跟小時候一樣的?”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很難判定出是標準鄭州人。

這大概是大多數鄭二代的真實寫照了。過著大多數鄭漂的生活,為了幾千塊錢的工資努力著。

我們是鄭二代,不是富二代!

網絡有一個詞叫“啃老族”,不否認鄭二代裡有這樣的人出現,但絕大多數的他們沒有這方面的念想。比起貪圖父母半生辛苦攢下的養老錢,更多的鄭二代選擇努力工作,專心掙錢。

在公平的城市,房子誰都買不起

雖然鄭漂吐槽著這所城市的種種不是,但是不可否認,相比小縣城的“人脈說話”,鄭州這所城市算得上公平。

至少人才不會被埋沒,每一個職位都靠實力說話。在這裡,哪怕遇見所謂的“貴人”,也需要靠自己慢慢整合資源,沒有人可以“混吃等死”,鄭二代也是。

我們是鄭二代,不是富二代!

成家立業,是每個人必須要走的人生軌跡,在鄭州,沒有哪所公司的招聘裡寫著只招鄭州人,也沒有哪所大學寫著鄭州人畢業包分配。所以步入社會,每個人都要埋頭苦幹。

一樣的拼命工作,一樣的買不起房。鄭州的發展太快太快,今天這個區還是個不起眼的小鄉鎮,明天可能就搖身一變,洋房豪墅。

我們是鄭二代,不是富二代!

即使爆出了一大批的拆二代,可是大部分老鄭州,卻是守著自己的一戶小套房度日。

房價漲的令人心生絕望,今天覺得努力努力就能買得起的樓盤,明天過後,可能就只能仰望了。於是,無論房子多舊,都要好好住,不敢談換房,老房子足矣。

推向鄭二代的落戶婚姻

-“你們外地人要求還怪高,能找個本地的夠不錯的了,還挑什麼啊。”

在鄭州一處相親角,一位替兒子找對象的大爺,理直氣壯地訓斥一位剛剛拒絕了自己的姑娘。

-“閨女,我給你介紹了個鄭州本地的,本地的呀,要不要見見?”

-“本地的就這麼吃香?”

這是鄭漂家庭的餐桌上,常見的對話。

在鄭州,找一個土生土長的鄭州人託付終身,似乎是紮根省會城市的便捷方式。

我們是鄭二代,不是富二代!

頂著鄭州戶口的金字招牌,鄭二代的感情選擇增加了許多。鄭漂首選鄭二代作為擇偶條件,房子、車子、人脈關係能夠減輕不少負擔,而對於鄭二代而言,只留下一臉懵,“緣分天註定……”

我們是鄭二代,不是富二代!

而在老鄭州眼裡,“鄭籍”和“鄭戶”還是有差別的,就像清朝的鑲黃旗和正黃旗之分一樣。雖然二者都享受著鄭州戶口應有的一切待遇,但畢竟有著地域、口音、生活習慣、婚嫁習俗、過年探親的懸殊之分。

於是,鄭二代的婚姻總是被賦予一些不一樣的意義。即使這樣,他們也認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他們依舊和大多數人一樣,追尋著自己認為合適的緣分。

不一樣的意義,因為是家

-“鄭州有什麼好的?”

-“沒啥好的,就那樣吧,習慣了也分不出好賴。”

-“鄭州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應該就是家吧,沒想到自己在這座城長大就覺得好像也不錯。”

我們是鄭二代,不是富二代!

對於很多人來說,鄭州是一座可以完成夢想的城市。但對於鄭二代,這片土地的意義遠不止於此。

如果一定要擇一城終老,在鄭州,似乎也不壞。

早餐的標配是水煎包胡辣湯,午餐是砂鍋炒菜蓋澆飯,晚上買袋饅頭回家炒菜煲粥。

春天一定要吃野菜,有條件的就會親自去挖,夏天一定要在晚上擼串到深夜,四季僅靠餐桌上的菜色變化就能辯個分明。

我們是鄭二代,不是富二代!

雖然在很多時候,被問是哪裡人的時候會糾結猶豫,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這座城市愛得深沉。

我們是鄭二代,不是富二代!

他們會因為老樓的拆遷而感傷,會因為校園的搬遷而懷念,也會為了鄭州取得一個榮譽而歡欣鼓舞。鄭州,早已打上了他們的印記,將這些可愛的人包容其中。

我們是鄭二代,不是富二代!

無奈也好,糾結也罷,這片土地見證了他們的成長,記錄了他們生活的喜怒哀樂,他們的聚散離合。

我們是鄭二代,不是富二代!

無論有怎樣的誤解

無論對鄭二代有何判定

他們依舊有自己驕傲的姿態

活出老鄭州不一樣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