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郑二代,不是富二代!

每次谈到郑州,我们总会说说老郑州的优越,再聊聊郑漂的苦,但很多人会忽略夹在中间的一个群体——郑二代。

随着郑州的发展,郑二代这个群体也越来越大。他们有在上学的00后,也有刚刚踏入社会的90后,还有在郑州拼搏的70、80人。

但有关这些人的误解,好像从未停止过。

我们是郑二代,不是富二代!

我是郑二代,不是拆二代

-“呀嗨,你是郑州人啊,土豪啊……”

-“……”

-“你们家是郑州的,那分了几套房,几栋楼啊?”

-“……”

我们是郑二代,不是富二代!

郑州人=有钱人?

郑二代=拆二代?

这种观念是许多郑漂对于这座城市土著的第一印象。也是郑二代遇见最多也最烦的偏见。

郑漂们始终觉得,郑二代就是“有钱”的象征,不用像他们一样每天为了交房租不懈努力着,更没有机会体会无家可归的漂泊感。

我们是郑二代,不是富二代!

随着郑州的城区改造,诞生了新的名词——“拆二代”。拆二代越来越多,郑州土著的优势暴露的越发明显,也使得郑漂眼里,拆二代早已与郑二代画上了等号。

我们是郑二代,不是富二代!

但真正的郑二代,似乎很难用“拆二代”来局限定义。

你说郑二代就是拆二代,拆二代就是有钱人,所以拆二代就富足有余?可是你去逛大卫城,去逛万象城,去逛王府井,鲜有拆二代的身影。

相反的,大部分郑二代是凭借自身努力在郑州落户,或者因父辈的事业而定居郑州过上的小资生活,与“拆二代”毛线关系都没有。

我们是郑二代,不是富二代!

摄影部落@奇正相宜

郑二代VS郑漂,我们都一样

对于许多郑二代来说,他们没有拆迁致富的命运,只是温饱有余,富贵不足。

父辈赶在了房价疯涨前买房,不必为了租房买房困扰。家中也略有积蓄,在这个城市生个孩子也是可以纳入计划的事,不用像郑漂那样对房子如饥似渴,甚至连生不生孩子都要再三考虑。

我们是郑二代,不是富二代!

买不起大卫城和万象城的奢侈品,但是过年去那儿买个新衣服还是成的。不是顿顿郑州烤鸭,在家吃个剩菜也是正常的。

简单的说,

生活就是平凡的生活,只是城市是这个特别的城市。

-“你家应该挺有钱啊,为什么还要出来工作?”

-“不工作你给我钱花?我爸妈一个月也不会给我4000。”

这大概是郑二代们最为反感的一问了。

我们是郑二代,不是富二代!

小编的同事是标准的郑二代,但家住经开区,为了离办公地点近一些,便搬来和我们这群郑漂一起租房住,偶尔周末的时候才回一趟家。

问到郑州的风土人情,她也鲜少知晓,还一脸无辜“郑州的变化这么快,哪能跟小时候一样的?”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很难判定出是标准郑州人。

这大概是大多数郑二代的真实写照了。过着大多数郑漂的生活,为了几千块钱的工资努力着。

我们是郑二代,不是富二代!

网络有一个词叫“啃老族”,不否认郑二代里有这样的人出现,但绝大多数的他们没有这方面的念想。比起贪图父母半生辛苦攒下的养老钱,更多的郑二代选择努力工作,专心挣钱。

在公平的城市,房子谁都买不起

虽然郑漂吐槽着这所城市的种种不是,但是不可否认,相比小县城的“人脉说话”,郑州这所城市算得上公平。

至少人才不会被埋没,每一个职位都靠实力说话。在这里,哪怕遇见所谓的“贵人”,也需要靠自己慢慢整合资源,没有人可以“混吃等死”,郑二代也是。

我们是郑二代,不是富二代!

成家立业,是每个人必须要走的人生轨迹,在郑州,没有哪所公司的招聘里写着只招郑州人,也没有哪所大学写着郑州人毕业包分配。所以步入社会,每个人都要埋头苦干。

一样的拼命工作,一样的买不起房。郑州的发展太快太快,今天这个区还是个不起眼的小乡镇,明天可能就摇身一变,洋房豪墅。

我们是郑二代,不是富二代!

即使爆出了一大批的拆二代,可是大部分老郑州,却是守着自己的一户小套房度日。

房价涨的令人心生绝望,今天觉得努力努力就能买得起的楼盘,明天过后,可能就只能仰望了。于是,无论房子多旧,都要好好住,不敢谈换房,老房子足矣。

推向郑二代的落户婚姻

-“你们外地人要求还怪高,能找个本地的够不错的了,还挑什么啊。”

在郑州一处相亲角,一位替儿子找对象的大爷,理直气壮地训斥一位刚刚拒绝了自己的姑娘。

-“闺女,我给你介绍了个郑州本地的,本地的呀,要不要见见?”

-“本地的就这么吃香?”

这是郑漂家庭的餐桌上,常见的对话。

在郑州,找一个土生土长的郑州人托付终身,似乎是扎根省会城市的便捷方式。

我们是郑二代,不是富二代!

顶着郑州户口的金字招牌,郑二代的感情选择增加了许多。郑漂首选郑二代作为择偶条件,房子、车子、人脉关系能够减轻不少负担,而对于郑二代而言,只留下一脸懵,“缘分天注定……”

我们是郑二代,不是富二代!

而在老郑州眼里,“郑籍”和“郑户”还是有差别的,就像清朝的镶黄旗和正黄旗之分一样。虽然二者都享受着郑州户口应有的一切待遇,但毕竟有着地域、口音、生活习惯、婚嫁习俗、过年探亲的悬殊之分。

于是,郑二代的婚姻总是被赋予一些不一样的意义。即使这样,他们也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他们依旧和大多数人一样,追寻着自己认为合适的缘分。

不一样的意义,因为是家

-“郑州有什么好的?”

-“没啥好的,就那样吧,习惯了也分不出好赖。”

-“郑州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应该就是家吧,没想到自己在这座城长大就觉得好像也不错。”

我们是郑二代,不是富二代!

对于很多人来说,郑州是一座可以完成梦想的城市。但对于郑二代,这片土地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如果一定要择一城终老,在郑州,似乎也不坏。

早餐的标配是水煎包胡辣汤,午餐是砂锅炒菜盖浇饭,晚上买袋馒头回家炒菜煲粥。

春天一定要吃野菜,有条件的就会亲自去挖,夏天一定要在晚上撸串到深夜,四季仅靠餐桌上的菜色变化就能辩个分明。

我们是郑二代,不是富二代!

虽然在很多时候,被问是哪里人的时候会纠结犹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这座城市爱得深沉。

我们是郑二代,不是富二代!

他们会因为老楼的拆迁而感伤,会因为校园的搬迁而怀念,也会为了郑州取得一个荣誉而欢欣鼓舞。郑州,早已打上了他们的印记,将这些可爱的人包容其中。

我们是郑二代,不是富二代!

无奈也好,纠结也罢,这片土地见证了他们的成长,记录了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聚散离合。

我们是郑二代,不是富二代!

无论有怎样的误解

无论对郑二代有何判定

他们依旧有自己骄傲的姿态

活出老郑州不一样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