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岁重拾梦想

四十多岁的人了,还谈梦想是不是有些不切实际?是不是有点矫情?在中国这个重视年轻人的国家,四十多岁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好在小女尚幼,给人错觉感觉年轻了不少。这些都是表象,内心的世界不是外人能看的到的。

二十年前第一次听说了财务行业还有注册会计师考试,据说非常难考。翻看了学霸同学买的教材和资料,试着做了一下练习,十道题要错八道,实际上就压根不会做。那时候在想要是自己能考上这个证书该有多好,第一次有了自己很想去挑战的目标,瞬间觉得连谈朋友结婚成家的终身大事都没有什么吸引力了,那真的像是一种魔力在吸引着自己前进。之前不论有什么想法都是天马行空,这一次却正儿八经落到实处,开始踏踏实实地看书。

从计划报考注会开始,就梦想着如果真能通过这个考试,以后就可以自己开会计师事务所了,这个想法一直鞭策自己好几年。考试的过程还算顺利,两年的时间就通过了考试,之后顺利地进入疆内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在会计所做了几年,发现注会在会计师事务所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是没有什么自己的思想的,也不允许有自己的思想。现在想想,年轻时候的这些想法也真是挺狭隘的。

虽然在会计所做审计,但也真的很好奇那些大公司的财务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因为工作经验比较少,做审计的时候只能看到表面。正好有家上市公司招财务,那个时候只要有注会证,找工作很容易。去了才知道,虽然是上市公司,除了办公环境好点薪酬高点,工厂不过是个规模大点的作坊,大部分生产工序还都是手工,先进的设备是摆着看的,上市公司不缺钱。

财务每天很忙很乱,都是应付的状态,白天基本是各种查数据翻凭证,下班加班做凭证。稍微动脑筋思考点新业务,这时间马上不够用,如果不每天加班,后面连轴转估计也干不完活。正好有前同事要自己接个会计师事务所想让我加盟,这也是咱当年的梦想,虽然薪水降了三分之二,但不妨碍这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果断同意。

新所规模很小,基本没有什么客户,合伙人迟迟没有离开原单位,我自己不擅长找客户也没有经营思路,最后以散伙告终。从此,继续打工之路,在企业里做财务,一路走到上海走到今天。

因为自己这段不成功的经历,所以在做财务的过程中时常反思自己当年失败的原因,不论在哪个行业都尽可能地去多了解业务,包括战略、市场、销售、采购、生产等等,也包括ERP上线、计划、人事、绩效考核等等,甚至学着识人用人。身边的同事不太理解这些行为,觉得简直就是多管闲事给自己找活干,也有人觉得这样较真地工作是为了升职或权力,当然,一切成为过往之后也就轻风轻云淡了。

十多年在内资企业的这种强化训练,基本可以做到不论空降到哪里都可以很快适应,不论多混乱的财务都能快速理出头绪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这么多年下来,对自己成立会计师事务所已经没有什么念想了,应该说是对审计业务没什么念想了,风险太大。对于会计师事务所除了审计以外的其他业务还是很有兴趣的,正好也可以借这样的机会把这些年的实践经验分享出去。如今,可以换一种方式重新拾起自己当年的梦想,希望还能有二十几岁时的激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