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財經」大學研究人員轉向區塊鏈以保護文化遺產

蜜蜂財經編譯報道:中國清華大學的一個團隊提交了一份專利申請,詳細說明了區塊鏈技術在保護文化遺產中的作用。

「蜜蜂財經」大學研究人員轉向區塊鏈以保護文化遺產

根據四月提交的一份專利申請,該大學的三名教職員已經開發出了一個概念,該系統可以使用區塊鏈技術存儲和共享重要的文化遺產的數字版本。

這三位開發人員包括博士後研究員譚佳佳和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陸曉布,在文件中解釋說,這個系統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第一個階段是3D計算機模型,它可以掃描一個重要的文化物質,以便在數字領域為它建立一個模型。在第二階段,系統通過一個稱為散列的加密過程自動將每個對象的數據存儲在私有的區塊鏈上。

他們表示,通過將其他文化遺產持有者(如博物館)作為參與節點,這個平臺最終可能發展成一個財團,在這個聯盟中,各方將獲得文化遺產數據的共享分佈式賬本,並且每個節點都可以更新。

此外,專利申請補充說,無論何時更新私有鏈,該系統都將為其上的全部節點生成哈希,這鏈將會被進一步轉換為公有鏈,以提高可見度。

“基於獨特的信息交換區塊鏈設計,每種文化遺產的數字識別可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在各方之間進行轉移,從而擴大其經濟和社會價值。”

儘管這份文件沒有透露該私有鏈將如何開發的確切細節,但這些發明者表示,他們的早期探索是基於去年4月騰訊的信託區塊鏈平臺。

原文:CCN 作者:Wolfie Zhao 編譯:蜜蜂財經

本文為蜜蜂財經編譯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