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一聲最「奇葩」論文,你敢答應嗎?

只要隨便堆砌幾萬個文字,通過答辯,就能拿到學位,這樣的學位價值幾何?

“太奇葩”論文標題長啥樣

2016年4月,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吉德在評審一篇教育部抽檢的博士論文後,稱該論文差到讓他憤怒。“我從未見過這種讓人暈倒的論文,不僅觀點完全論述不清,而且通篇都是各種資料堆砌出來的,最可笑的是,標題雷人、語句不通,連小學生都不會犯這種錯誤。”雖然事隔一個多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陳吉德仍然對這篇博士論文耿耿於懷。

叫你一聲最“奇葩”論文,你敢答應嗎?

論文第八章第三節標題

陳吉德表示,該標題“太奇葩”,這不但說明學生的水平太差,也說明導師嚴重不負責任。而該節的內容,就是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新聞發佈的資料,一點兒論文“味”都沒有。此外,這篇論文裡還有更奇葩的內容,陳吉德老師沒有再貼出來。他說,有問題的論文就該提出意見,論文評審工作,如果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態度,這項工作也就失去了意義。

30天速成論文問題何在

事實上,“奇葩”論文並非個例,而每逢畢業季,有關畢業生論文的爭論總是甚囂塵上。

你會花多少時間寫畢業論文?《勞動報》在2014年的一份問卷調查中得到的答案是:超過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完成論文,有47%的學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準備時間不足、重視程度不夠成為畢業論文注水的主因。而作為大學學術教育的最後一道關卡,畢業論文是否真的已被“抄襲、購買、粗製濫造、拼拼湊湊”等詞彙裹挾?如何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國外大學的做法或許能夠帶給我們一些啟迪。

在日本大學本科教育的四年中,課程教學時間只有三年,而用整整一年的時間來完成畢業論文。日本大學生的畢業論文課題分配會按專業分組召開全系大會,每一位指導老師都上臺去宣講自己過去的科研課題和成果,然後學生填志願,雙向選擇。大四時,學生會進入到相應的科研室做畢業論文,從查閱資料、寫開題報告、外出調研、設計實驗方案、做實驗、分析數據結果到整理論文都得在研究室完成。為了加強考核,日本大學還在四年級第一學期末和第二學期中安排兩次中間小答辯以及平時的研討會考核,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把論文修改裝訂好,交給導師才算完成任務。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將學生的交流技能作為畢業條件之一,要求學生在本科學習期間必須學習一系列與交流技能相關的課程,包括寫作、修改和陳述實驗報告、準備和主持研討會、高年級的專業論文及獨立研究項目,如果學生沒有達到相應的要求,則不予畢業。

此外,國外很多大學將學術研究與寫作納入課程體系。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育學院專門設有“閱讀和設計研究”課程,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和分析教育研究的相關文獻,繼而著手在課堂或學校實施小規模的調查,然後形成專業論文。

在國外大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的重任瞭然可見。

針對國內畢業論文的諸多“弊病”,某高校學位辦老師表示,學生自身降低要求,只想拿“學位”不想做“學問”,導師也放水的話,那麼後續其他環節都很難保證論文質量。

對於“奇葩”論文,陳吉德也表示,“我最想諷刺的對象不是作者本人,而是他的導師。學生差,可以讓他改、讓他延期畢業,但是作為導師,一個如此差的論文都能進入答辯流程甚至畢業,實在讓人憤怒。”

的確,水平低下的論文能被通過,導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對導師的考核需要督促機制。近日,中山大學出臺了《中山大學研究生導師遴選辦法(試行)》,提出實行導師隊伍的動態管理。凡任職期間未認真履行導師職責,不能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如學位論文抽查不合格),違反學術道德規範,違反學校教師行為規範及其他違法違紀行為者,應報學位評定委員會重新審議。對情節嚴重者,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將取消其導師任職資格,3年內不再接受其導師任職資格申請,並提請學校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