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研究生導師才是適合你的?

通過校我雙方綜合定位,想必大家心中已經開始形成初步的擇校、擇導意向,構想出了若干潛在的努力目標。那麼,在不斷深化和細化對目標的瞭解之中,為了給自己篩選出最正確的道路,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

眾所周知,坊間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本科看學校,碩士看專業”。

在研究生階段,學術科研工作佔據了很大的分量,專業學習顯得格外重要。而在專業學習的道路上,導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導師往往是對研究生的生活影響最大的人,一位好的導師,不僅能使你的研究生科研生涯更為順利,同時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你的為人處事。

無論是在保研的初選階段還是在最終確定去向的階段,意向院校的導師資源,一定是你納入考慮行列的最重要因素。

所以,在為保研進行長期準備的過程中,認識導師的作用、通過各種途徑瞭解心儀的導師,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課。

研究生導師初認知

01

不同的導師有著不同的教學、研究及工作特點,為此,我們以四類特點鮮明的導師入手,為大家進行介紹。

第一類是論文型導師

,課題多以理論研究為主,發表論文很多且刊物多為核心期刊。對於喜歡純理論研究工作,畢業後想進高校或者科研機構的學生,這類導師是首選,建議申請碩博連讀;如果外語水平優秀還可以在讀研期間或畢業後出國發展。

第二類導師的課題以應用或者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習慣於申請企業或工業界橫向研究課題,一般發表的文章較“論文型導師”要少一些。對於畢業後希望到企業工作或者在有關領域從事研發工作(研發和研究具有不同的含義,研發是要拿出產品或技術,而研究是以探索某些問題、原理、方法為目的,以論文為主要成果)的學生來說,這類導師是首選。

第三類導師以教學為主、科研為輔,項目不多,科研水平有限,但是給予學生的空餘時間較為充足。對於希望在研究生期間廣泛實習、注重自我發展的同學來說,選這類導師可以為自己的其他事業勻出一些時間。

第四類導師花費在科研、教學上的時間均較少,從事學校及院系行政管理工作較多,或者主要負責科研相關的輔助工作,其工作重心已不再為科研,但是這類導師的社會資源及人脈豐富,對於部分學生來說可以考慮。

除了導師在工作上分屬不同類型之外,導師的年齡層次也是一個值得考量的因素。在這裡,我們將導師劃分為老、中、青三個層次。其中年輕導師一般為37歲以下,中年導師為38—55歲,老年導師則在56歲以上。

不少學生習慣將目光放在中年導師和老年導師的身上,而對年輕導師缺乏應有的重視。實際上,年輕導師和年長導師各有利弊,大家可以針對自己的性格特點和不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導師。

選擇年輕導師具有很多優點,如:

① 指導學生時間多。一般沒有過多的行政職務,且指導的學生數量不多,學生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指導和鍛鍊;

② 身處科研第一線。能夠將大量時間投入到科研中,可以為研究生在科研中碰到的各種問題提供快速有效的指導;

③ 研究課題與國際較為接軌。年輕導師一般剛從國外回來,研究課題比較新、比較熱門;

④ 留學經驗豐富,溝通障礙小。年輕導師可以為想要出國深造的學生提供指導性建議,且與學生年齡較為接近,更加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

當然,選擇年輕導師也有一些缺點。比如指導研究生經驗較少,科研經費低、學生科研補貼不高,國內關係網小,對於就業學生的推薦信不如年長老師有分量。有些剛回國的導師還面臨實驗室重新組建、課題組人員重新招募、實驗室研究課題及技術經驗積累從零開始等問題。

年輕導師的差別是隱性的,很難看出來;年長導師的差別則是顯性的,多從職稱、職務和個人榮譽中表現出來。

年長導師的優點主要有:

① 多屆研究生指導經驗,見多識廣,能夠較好地處理指導研究生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② 科研資源豐富,學生科研工作的開展非常有利;

③ 人際關係廣泛,對研究生進一步深造和就業都能提供積極的幫助。

但選擇年長導師也有缺點,他們往往公務繁忙,有時學生想見上一面都難;有些導師存在課題不新等問題,且由於常年在國內,與國際接軌並不是很緊密;指導的學生一般較多,大部分學生較少受到導師的直接關注,而是由代管老師或師兄師姐具體負責指導。

也有人將導師按照知名程度和取得的成就分為大BOSS和小BOSS。對於大BOSS來說,他們取得的成就較大,經驗豐富,知名度高,拿項目也比較容易,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們身兼各類行政任務,公務繁忙,與學生接觸的時間相對較少。相較而言,小BOSS雖然項目較少,但指導學生的時間較為充足,對於學生快速進入課題很有幫助。

瞭解導師的途徑

02

首先,基本情況的瞭解。通過各大搜索引擎或者院校的網站,一般都能搜索到導師的基本信息,包括職務(黨政職務、社會兼職)、職稱(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人才層次(兩院院士、973計劃或863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百千萬人才計劃、傑出青年、長江學者等)、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在國內同行業受到的評價以及地位等等。此外,通過基金、論文等具體情況,更能對導師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瞭解,也更有助於選擇導師。

通過基金。國內現在仍舊是以論文作為主要的衡量標準,不管是畢業、晉升、拿課題等等都少不了以論文作為鋪墊。

導師基金充足,有利於實驗的開展,才能進一步有利於論文的寫作,而且獲得基金也證明該導師有一定數量的具有明確研究方向的課題。目前,各種基金委都在網絡上公佈基金的情況,查詢較為便利。

通過導師署名的論文。目前,藉助CNKI、PUBMED、Google學術、Web of Science等都可以快捷地檢索論文。從論文數量看,近三年論文的數量可以反映導師的學術研究是否積極,而刊發論文的期刊水平可以反映出導師的研究層次。

從論文署名情況看,一般而言,國內外都比較重視論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對其認可度較大。

我們首先應當關注的是學生在這些論文署名的位置;其次是在學生為第一作者的情況下,看是否有不同的學生當了第一作者,這一方面反映了導師門下人手是否充足並且有足夠的流動性,也反映了導師是否能夠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再者可以查看論文署名中有無其他院校的作者,這可以反映導師的人際關係,對自身的發展也十分重要。從論文資金來源看,假如不少數論文都獲得了國家基金的支持,則可以證明該導師的學術水平的確很不錯。

通過導師所在科室其他人員的署名。這與導師沒有直接聯繫,卻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科室的整體水平。假如不少人在一些和自己無相關的專業論文上署名,其科室的水平可想而知。

通過往屆師兄師姐畢業後的去向。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師兄師姐的現在就是自己的將來,因此值得慎重考慮。

選擇適合自己的導師

03

導師類型多種多樣,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加以選擇,我們在這裡為大家提供一些普適性的選擇標準:

① 肯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的導師應是首選,拿學生當苦力卻不願花心思或沒有精力指導學生的導師最好不要選;

② 對導師的研究方向感興趣,導師人再好、實驗室條件再理想,倘若對他的課題沒有興趣,一切都毫無意義;

③ 導師所在實驗室有良好的科研條件(有課題、充裕的經費和必要的硬件設施),進去後不愁沒有科研課題完成畢業論文,也不愁沒有經費和科研條件來開展研究;

④ 導師有充足的時間指導學生,一般來說沒有過多行政職務和兼職的中年導師是最理想的選擇;

⑤ 導師所帶的學生都能順利畢業,且畢業去向比較好;

⑥ 導師每年的在讀研究生數目不要超過6個。如果導師的學生太多,一年也見不上幾次面,從何獲取指導呢?在這樣的研究生生涯中,知識才能的長進將很有限,沒有人指點、引路,走的彎路將很多、很長,學業可能也很艱難。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想選擇的導師是否符合上述標準呢?

① 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的溝通過程去判斷、瞭解導師的人品、性格。為人正直、體諒學生的導師,一般都會認真回答你的問題和郵件。

② 通過導師的外圍人員——在讀研究生了解導師的為人、性格、對學生的要求和實驗室條件等。如果從導師現在的學生口中感覺到這位導師的性格和對學生的要求與自己的情況比較相符,則可以將其納入考慮範圍。

③ 在初步聯繫後,如果有機會,可利用面試前的時間到導師的實驗室裡拜訪導師,親身感受未來學習、工作的環境和氛圍,以此判斷是否適合在這個實驗室裡深造。導師的能力、水平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本科生來說比較難以判斷,但從導師實驗室的條件、科研經費狀況、導師的論文及在讀研究生那裡可以進行初步瞭解和判斷。

如果導師對你的聯繫電話、郵件漫不經心,這可能是因為導師很忙,或是已經有了中意的學生,又或許這位導師不太重視招生環節與學生的溝通,對於學生的選擇較為隨意,等等。但無論是什麼原因,這時候就可以考慮重新選擇一位導師作為重點聯繫的對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