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痛風20多年,全身關節變形像個「樹人」

來自株洲縣的鄧大爺今年六十多歲了,多年前開始手腳腫痛至今,到醫院就診時他的四肢已經完全看不見原來的形狀了,像極了《指環王》裡的樹人,醫生護士都被驚呆了。

六旬老人痛風20多年,全身關節變形像個“樹人”

株洲市中心醫院風溼免疫科副主任醫師羅筱雯介紹:這位鄧大爺40餘年嗜酒如命,每日飲酒量均在半斤以上。

六旬老人痛風20多年,全身關節變形像個“樹人”

20多年前他就開始出現多處關節腫痛,為了省事,在當地衛生所輸激素治療。後來漸漸出現輸液也不能緩解的狀況,而且全身關節開始長出無數的痛風石,長出的石頭逐漸侵犯雙手及雙下肢關節,將四肢全部破壞。

六旬老人痛風20多年,全身關節變形像個“樹人”

鄧大爺還是個特怕麻煩的人,一直不肯來大醫院就診,疾病越來越加重,目前已完全不能行走,雙手也喪失勞動能力。

羅筱雯介紹:在痛風病人的發病過程中,會出現一種堅硬如石的結節,稱為"痛風石",又名痛風結節。是尿酸鈉結晶沉積於軟組織,引起慢性炎症及纖維組織增生形成的結節腫。

六旬老人痛風20多年,全身關節變形像個“樹人”

痛風石大小不一,小的如芝麻,大的如雞蛋。這種尿酸鈉結晶沉積於軟組織,引起慢性炎症及纖維組織增生形成的結節腫。痛風石可在全身的關節附近的骨骼中侵入骨質,形成骨骼畸形,或使骨質遭受損毀,影響日常生活。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又出現了“第四高”——高尿酸,高尿酸最嚴重的危害,就是導致痛風。在我國痛風患者超過7500萬人,並且以每年9.7%的年增長率迅速增加。

尿酸是體內一個本身就存在的代謝產物,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新生成尿酸600mg,排除600mg,保持著平衡。

為什麼尿酸會高?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座工廠,尿酸就好比工業生產時的廢物。工廠裡垃圾堆放的多少,不外乎兩方面因素:廢物產生的速度,以及垃圾處理的速度。

六旬老人痛風20多年,全身關節變形像個“樹人”

尿酸這種廢物產生的來源有外源性和內源性兩種:外源性尿酸是由食物中的嘌呤等分解而來的。進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雞鴨魚肉、蘑菇、紫菜等,都會使血尿酸濃度升高。此外,飲酒特別是長期飲用啤酒,也是血尿酸增高的原因。內源性尿酸是人體代謝過程中自行產生的。除了正常細胞衰老分解產生的之外,有一些疾病如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在放療和化療的過程中,腫瘤細胞的大量破壞分解,也會導致內源性尿酸水平的急劇上升。大體上而言,約 2/3 的血尿酸來自於內源性。

廢物的處理速度也是影響血尿酸濃度的重要原因。腎臟是人體重要的的“垃圾”處理系統,約有 2/3 的血尿酸通過腎臟排出人體,因此,患腎臟疾病導致腎臟功能下降時,尿酸這種“垃圾”也會慢慢在體內越堆越多,血尿酸濃度也隨之上升了。

高尿酸的危害

1. 關節:

大量尿酸結晶沉積關節腔內,可誘發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往往在深夜突然出現關節疼痛,呈撕裂樣、刀割樣疼痛,嚴重時影響走路,伴關節紅腫,局部皮膚溫度升高。如果尿酸控制不好,痛風反覆發作,大量尿酸結晶沉積在皮下、關節腔內,會形成痛風石,造成關節骨質破壞、畸形。

2. 腎臟:

尿酸結晶沉積於腎臟,可導致急、慢性尿酸性腎病和尿石症。大量尿酸結晶沉積在腎小管等處,造成急性尿路梗阻,會突然出現少尿、無尿、急性腎功能衰竭等症狀,這是急性尿酸性腎病。

患高尿酸血癥10~20年的患者,由於結晶長期沉積於腎間質,導致慢性間質性腎炎,可出現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輕到中度蛋白尿,也就是慢性尿酸性腎病的表現。上述腎臟病變長期發展,終將導致慢性腎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癥使終末期腎病風險增加4~9倍。

3. 心腦血管和胰腺:

高尿酸血癥之所以被稱為“第四高”,是因其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一樣,會導致全身多器官、組織損害。尿酸鹽結晶會損傷胰島細胞,還會降低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升高。

高尿酸還會刺激、損傷血管壁,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危險。

六旬老人痛風20多年,全身關節變形像個“樹人”

羅筱雯提醒市民朋友:除了平時的飲食及生活習慣要注意以外,及時就醫十分重要,痛風早期發現是可以治癒或者控制病情發展的,像鄧大爺這種因為就醫不及時而延誤病情導致四肢行動能力喪失的就太可惜了。因此一旦發現有關節疼痛等症狀,建議及時到有風溼免疫科的醫院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