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三大軍師,爲何姜子牙、劉伯溫功成名就,而諸葛亮卻失敗了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朝末年著名的戰略軍事家。智謀過人,一生征戰。被後人評為歷史上與姜子牙,劉伯溫並列的“三大軍師”之一。

我們都知道姜子牙,劉伯溫作為不同時期的智囊軍師。都幫助自己的主公開疆立國,完成統一。於自己做到功成名就。獨諸葛亮沒有幫助劉備統一天下。出師末捷身老死,撒手遺憾而去。

歷史上三大軍師,為何姜子牙、劉伯溫功成名就,而諸葛亮卻失敗了

天不助劉啊

那是什麼因素制約了諸葛亮的統一大業。是智力嗎?當於不是。三國諸葛亮當時智絕天下,是頂級的存在。謀不才,思慮再三,得出以下幾點結論。望諸位頭條大賢共同探究。

一,劉備軍事上的不重用。進入中老年,劉備急於早日克履中原,偏向喜歡軍事用奇的法正,龐統來統兵作戰,而讓諸葛亮主政治。諸葛亮軍事是穩妥型的,喜歡穩中求進,但有自己的深謀遠慮。劉備讓其主政治勢必會打亂他的計劃,限制了他的施展。

歷史上三大軍師,為何姜子牙、劉伯溫功成名就,而諸葛亮卻失敗了

二,劉備不聽諸葛亮勸阻,執意破壞“吳蜀聯盟”,攻打東吳。導至夷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劉備損兵折將。消耗了蜀軍過半精銳,元氣大傷。導至後來的諸葛亮北伐是“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人才凋零,難以成事。

歷史上三大軍師,為何姜子牙、劉伯溫功成名就,而諸葛亮卻失敗了

三,可以理解為“司馬懿的崛起”,強大的對手成北伐的大障礙。司馬懿軍事才能雖不如諸葛亮。但他主張堅守避戰,耗費蜀軍。這一攻一守,司馬懿就佔大便宜了。高築牆,廣積糧。以逸待勞。攻出十分力,守出五分就足以應對了。時不時還可以打個反擊。而諸葛亮是大軍遠征,地勢易守難攻,後方糧草運輸不濟。所以面對善守的司馬懿,這個戰很難打。而司馬懿卻大力的消耗了蜀漢國力!

歷史上三大軍師,為何姜子牙、劉伯溫功成名就,而諸葛亮卻失敗了

四,形式明朗時。無能之主劉禪信奸佞,瞎猜疑,搞破壞,拖後腿。所以面對如此局面,神機諸葛亮也不能改天換命。註定復漢無望!

歷史上三大軍師,為何姜子牙、劉伯溫功成名就,而諸葛亮卻失敗了

綜上幾點因素制約,就算換姜子牙,劉伯溫來到蜀漢,只怕也難已成事啊,怪道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時,水鏡先生司馬徽要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可嘆!

歷史上三大軍師,為何姜子牙、劉伯溫功成名就,而諸葛亮卻失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