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十大地方軍閥哪個最強?他們各自有多少兵力?

new2js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城頭變換大王旗,先是北洋軍閥哥幾個老袁死後分髒不均大打出手,衍生出直系皖系奉系等,天天群毆,中原無日不戰,後來的國共一次合作北伐成功,國民黨名義上統一中原,但各地的政權實際上是掌握在各地軍閥之手,蔣執政前期各地軍閥不服蔣某人和蔣大打出手(史稱中原大戰),又是一輪三英戰呂布的群毆,這種情況一直到抗日戰爭,老蔣通過全民族的統一抗戰戰勝日本人的同時也藉機大大削弱了各地軍閥勢力,建立了真正能夠集權的南京政府,隨後才是國共的逐鹿爭霸。

最有實力的十位地方軍閥,綜合掌握兵權與政治影響力,當是如下十位,排名有先後。

第十位劉湘:四川王劉湘掌控四川數十載,最多擁有十萬兵力,有劉湘在一天,老蔣就無法操控四川,但政治影響力也僅限於川地,他的地位與雲南龍雲,新疆雙馬較為類似。

第九位山西閻錫山:

晉系軍閥代表閻錫山,從1911辛亥革命後就掌控山西三十多年,擁有約三十萬兵力,牢牢固守山西。對山西的掌控如鐵桶般不可透(連鐵軌都是小一號的)。

閻錫山是典型的山西老財,小富即安,以當山西為他的極終目的,不像李宗仁馮玉祥他們,有更大的政治企圖(理想)。

第八位李宗仁、第七位白崇禧:

桂系軍閥代表人物,老蔣一生的政敵,李白二人算是開合夥企業,始終在一個利益集團,二人鼎盛時期擁有近四十萬兵力,故有底氣與老蔣數度一爭高下,抗戰時李白均很積極,不惜拿出家底血拼日本人,值得點贊。最後老蔣搞爛了家底,還得廣西人出面給他收拾殘局,李白的政治影響力由此可見。

第六位吳佩孚:

直係軍閥代表,在第一次直系戰爭中打敗張作霖,曾經掌握了大半個中國,鼎盛時期手頭二十萬兵力,曾經登上時代週刊,被美國人盛讚為“"Biggest man in China "”

第五位孫傳芳:

直係軍閥代表,曾經一度貴為五省聯軍總司令,手執雄兵三十萬,國共第一次合作北伐的主要目標就是他,如果沒有後來國民黨南方政權的崛起,當時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是孫傳芳。

第四位馮玉祥:

西北軍代表,雖然數度倒戈,但其帶軍確有一手,帶出的西北軍戰鬥力十分強悍,其鼎盛時期擁有15萬兵力,老馮在近代中國舞臺是極為傳奇的人物,褒貶都極為尖銳,一窮二白的苦出身,最有還能弄這麼一大響動,確實不易,考慮到他帶出的將領在抗日戰爭中有的積極表現,也給他加了不少分。

第三位張作霖:

東北王張作霖是奉系軍閥代表,坐擁東三省,雄兵20萬,是民國初最具實力的地方軍閥,不僅成功的遏制了日本人對東北的企圖,一度將努力範圍擴展到北京,大有問鼎中原的野心,可惜老子英雄兒狗熊,仔賣爺田不心痛,被日本人炸死後有個敗家子兒子,再無法抵制日本人對東三省的野心。

第二位馮國璋:

北洋軍閥代表人物,老袁之後他段祺瑞接承了袁的家底,他掌握的江蘇在他的經營下無論經濟和軍事均為當時全國最強,當上民國大總統後其部掌控直隸江蘇江西湖北,成為直係軍閥的首領,掌控數十萬人馬。但政治上還是鬥不過老辣的段祺瑞。

第一位:段祺瑞:

皖系軍閥首領,袁世凱之後的北洋軍閥代表,成為了袁世凱之後中國最耀眼的明星政治人物,被贊為有三造共和之功,政治影響力是其它軍閥不能望背的,如果當初老段要是能與馮國璋精誠團結的話,就真沒後來的老蔣什麼事,中國歷史命運,又將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


夜狼文史工作室





我是清水空,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在整個北洋政府時期,可謂軍閥林立。既有直,奉,皖,三大派系的軍閥,也有割據一方的小軍閥,這些軍閥大大小小各有不同,有強有弱。各自為政,彼此攻伐。直到國民政府北伐才基本清除。這十大軍閥根據實力。資格做如下排序。

第一名,段祺瑞,

段祺瑞生於公元1865年,是北洋三傑之虎。之所以稱為虎,指的是段祺瑞善攻。可以說,在是十大軍閥裡段祺瑞是唯一的職業軍人。軍事素養也是最高的。在德國軍事院校學習。是皖系軍閥的首領。做過北洋政府總理和臨時執政。任內造成3.18慘案。1926年被馮玉祥趕下臺。就三大派系軍閥而言,皖系居中。在其最強盛時期控制

皖,魯,護滬,浙,閔,陝。最後在直皖戰事失敗。

第二名,張作霖。

張作霖土匪出身,後受招安成為滿清的一個低級軍官,隨後逐步發展,最終控制東北,成為直奉皖三大軍閥實力最大的實力派。而且張作霖也是北洋政府最後一任總統。東三省始終是張作霖的根基。其最強盛時候,控制半個中國。而且是十大軍閥裡,能夠獨立製造各種武器的軍閥。張作霖被暗殺以後,張學良易旗。標誌著奉系的消亡。

第三名,吳佩孚。

吳佩孚是秀才當兵。半路出家的軍人。是直係軍閥的實際當家人。生於公元1874年。吳佩孚居絕對是高開低走。剛剛起事的時候 ,被稱為最有資格,最有能力統一中國的軍人,但無論是直皖大戰,還是直奉大戰,最終結果都以直係軍閥失敗告終。三大派系實力最弱的就是直系。直系最強大的時候也只不過是湖北,江西和江蘇三省,隨著1926年國民政府北伐第一個被消滅的就是直系。

除了這三大軍閥,其他比較有實力的軍閥分別是孫傳芳,其號稱五省聯軍的統帥。老巢在南京。在國民政府北伐中失敗。孫殿英,麾下不過一萬多人。先後依附各個大的軍閥。東陵盜墓。讓其臭名昭著。

其他比如,張勳。韓復榘,範紹曾,張宗昌,陳調元。這些都是規模更小的軍閥。都被消滅北伐中,或者被收編國民政府。而最終消亡。


清水空流


民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動盪、大變革的時期,這一時期掌握中國最高權力的是手上有槍桿子的北洋軍閥。北洋軍自袁世凱死後,就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境地!在這些大軍閥中,誰又是最有實力的呢?以下附上十位民國軍閥及簡述。

北洋之虎段祺瑞:皖系軍閥首領,孫中山“護法運動”的主要討伐對象。1916年至1920年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號稱“六不總理”,曾四任總理,四任陸軍總長,一任參謀總長,一任國家元首。是中國現代化軍隊的第一任陸軍總長和炮兵司令。任過中國第一所現代化軍事學校——保定軍校的總辦。

秀才軍閥吳佩孚:秀才出身,後投效北洋,併成為直係軍閥首領曹錕的第一戰將和智囊。吳佩孚善於用兵,富於韜略,軍事才能在當世中國武人中堪稱首屈一指。吳佩孚平生注重修身,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稱得上是北洋集團中乃至民國政壇軍界中的佼佼者,華北淪陷於日偽之後,愈顯其晚節彌堅。最後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而不可侵犯的氣節。

胡帥張作霖:張作霖出身綠林,當過鬍匪,因而被稱為“胡帥”。由一個被清政府招撫的土匪頭目,升至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成為“東北王”,他還曾問鼎中原,一度控制北京政府並當上國家元首。“智深須有忍,將勇貴能謀”就是他自己的寫照。因而他能統治中國東北達十三年,成為北洋軍閥中別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不倒翁閻錫山:西王閻錫山經歷清王朝末期,辛亥革命北洋軍閥。國民黨統治幾個歷史重大變革時期。不管形勢如何變化。他均能用他的權術或投靠袁世凱,或依附段祺瑞,或與中共合作,乃至與日本勾結來保全並擴展自己的地盤和勢力,因而他統治山西達38年之久,這在中國近代軍閥史上是少的。因此,閻錫山可謂名副其實的“不倒翁”。

狗肉將軍張宗昌:張宗昌無知無識,人稱“狗肉將軍”,他有三不知:一不知兵有多少,二不知錢有多少,三不知姨太太有多少。他當過土匪,後又在張作霖的卵翼下發跡。竟至擁有兵數十萬成為山東的土皇帝。在他督魯的三年間為惡甚多,人民對他恨之入骨。

山東土皇帝韓復渠:韓復榘由一個普通的士兵被提升為統帥千軍萬馬的將軍。繼張宗昌之後,他曾統治山東達七年之久。他自稱“韓青天”,到處斷案,卻草菅人命,留下不少笑話,抗日戰爭開始後,他退棄山東,成了蔣介石的替罪羊。

廣東軍閥陳炯明:陳炯明1911參加辛亥革命,因他極喜趨新弦奇,在當時的廣東社會,就軍事上的言行十分引人注意。一度受到孫中山的相信,後隨個人權欲極度的滋長,擁兵割據,廣州公開設立總統府,背叛了革命,蛻化為反動軍閥。

小諸葛白崇禧:白崇禧是桂系新軍閥中,僅次李宗仁的第二號首腦人物。在眾多的軍閥中,白崇禧以足智多謀,滿腹經綸而聞名,有“小諸葛”之稱。他曾為李宗仁長期籌謀劃策,為統一廣西立下奇功。以後又長期擔任國民黨軍隊副總參謀長及國防部長等要職,為蔣介石立下汗馬功勞。

北洋梟將孫傳芳:孫傳芳是直係軍閥首領,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總司令,“恪威上將”,人送外號“笑面虎”,號稱“東南王”,直系後期最具實力的大軍閥。孫傳芳好戰成性,是其一大特點,機警投機,是其另一特點。而關鍵在於北洋軍閥的時代烙印,使他思想陳舊,拒絕接納新思想和新事物,逆歷史潮流而動,終於折戟沉沙,為大浪淘盡。

青海王馬步芳:馬步芳,回族,甘肅臨夏人,為民國時期西北地區軍閥馬家軍重要人物。國民黨軍高級將領,陸軍中將加上將銜, 民國時期 ,國民政府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早年隨父馬麒投西北軍,歷任陸軍新編第二軍軍長兼第100師師長,青海省保安處處長,青海省政府代主席,西北"剿匪"第一路軍第五縱隊司令。馬步芳為人荒淫無恥,在國民黨上層中少見,各族女性在內,被馬步芳蹂躪過的,不下5000人。1975年7月31日,馬步芳在沙特阿拉伯病逝。


猴子軍師


民國有“舊軍閥”、“新軍閥”,而且沒有所謂地方軍閥一詞,只有暫時掌握中央與想掌握中央的軍閥。

1、奉系軍閥

奉系軍閥在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後,達到第一次極盛;之後擊敗馮玉祥,收服孫傳芳,吳佩孚殘部也歸順,部隊達到六十萬。實力雄踞當時最強。併成立名義上全國政權:安國軍政府。

(北洋軍閥)

2、吳佩孚直系

吳佩孚擊敗皖系、奉系後,實力成為全國第一,關內多數省份都臣服。其巔峰時候名義上節制兵力在五十萬以上,其在對奉系作戰中就投入有20多萬部隊。

3、馮玉祥國民軍

馮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反戈一擊,推翻曹錕政府,成立國民軍。實力迅速膨脹,國民一二三軍迅速擴編到三四十萬之眾。

可以說馮玉祥巔峰時期並不是中原大戰前,而是此時。

(第二次直奉戰爭)

4、桂系軍閥

桂系在二次北伐後達到極盛,控制了河北、河南、兩湖、廣西數省,節制了幾十萬軍隊。僅在兩湖就有十餘萬。

5、蔣介石中央軍

蔣介石的實力在很長時間裡,一直是提高的。到抗戰前,中央軍已經有60萬之眾,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悍。

(新軍閥)

6、閻錫山晉綏軍

閻錫山在第二次北伐後極盛,控制了山西、綏遠、河北、察哈爾、平津兩市,晉綏軍達到三四十萬。在中原大戰參戰就有近三十萬。

(中原大戰)

7、唐繼堯的滇軍

蔡鍔將軍是軍事大才,其訓練了一支精銳。在很長時間裡,滇軍獨步西南。唐繼堯也因此干涉川、桂、貴數省。巔峰時有十餘萬部隊。

8、段祺瑞的皖系部隊

皖系的核心部隊並不算多,主要就是參戰軍,後來編為西北邊防軍,全軍在十萬上下。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北洋政府在袁世凱統治時期曾經形成了名義上的統一格局,但自1916年袁世凱去世以後,北洋政府內部土崩瓦解。北洋各系的實力派人物先後步入政治前臺,爭奪統治地位。

從1916年到1924年這段時間裡,北洋政府中央先後經歷了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的執政。最初是皖系軍閥段祺瑞的勢力最強,皖系的嫡系兵力雖然不多,但是得到了多數軍閥的響應,威望高(徐樹錚收復外蒙);直皖戰爭過後,直系實力派人物吳佩孚取代段祺瑞,擁兵達20餘萬左右;第二次直奉戰爭過後,奉系的張作霖實力最強,他據有關外全境以及關內部分地區,擁兵一度超過30萬。除此之外,民國在地方上還存在著諸多軍閥自立割據,諸如桂系各派、青海五馬、川軍各派、西北閻馮等等。

直係軍閥吳佩孚崛起


(皖系軍閥代表段祺瑞)

1920年的直皖戰爭過後,以段祺瑞為代表的皖系軍閥黯然收場,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奉系和直系的並列坐大。通過1920年直皖戰爭,直系的吳佩孚奪取了兩湖、江蘇、陝西、兩豫,對其他軍閥形成壓迫之勢,佔據了關內的大半壁江山;同時,割據關外的奉系勢力趁中原內亂之際,也迅速壯大起來。當時關外的工業水平和科技實力要略強於關內。張作霖合理利用日俄之間的相互牽制,為自己謀求最大利益。

1922年,直系與奉系兩派因為分賬不均大打出手,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張作霖自恃養精蓄銳,率領12萬奉軍想取道關內,但是遭到吳佩孚的痛擊。直系出動了7個師、5個旅的兵力,共10萬大軍。此外,吳佩孚還以馮玉祥為外援,因此總兵力與張作霖差距不大。第一次直奉戰爭以張作霖的慘敗而告終,吳佩孚掌握了北洋政府實權,直系的勢力達到鼎點。


1924年,美國的時代週刊以吳佩孚作為封面人物,這也是最早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的中國人之一。當時的美國人稱讚他“中國最強的男人”,意思很明確,當時吳佩孚手握20萬大軍,割據中原半壁江山,他的勢力從華北一直延伸到華南,儼然是當時北洋軍閥中實力最強的存在。還有一則趣事,當時的德國駐華大使的千金很仰慕吳佩孚其人,多次向他示愛,可是吳佩孚卻直言“老妻尚在”,毫不猶豫地予以了拒絕。

奉系軍閥張作霖崛起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張作霖以關外6個軍作為主力,共15萬人朝北京進發。吳佩孚再次聯合馮玉祥、張福來等人抵抗張作霖,拼湊了20萬大軍前往迎敵。此時的直系內部已離心離德,已經沒有了當初的銳氣。加上張作霖有備而來,戰爭進行得很困難。戰爭中途,馮玉祥竟然配合奉軍夾擊吳佩孚,導致吳佩孚腹背受敵,兵敗如山。

戰後,張作霖掌握了北洋政府中樞,並組建了最後一任北洋政府內閣。此時,奉系軍閥的勢力達到鼎點,張作霖自任海陸空三軍元帥,成為北洋軍閥中實力最強的存在。由於吳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遭到慘敗,導致他無力對抗南方的國民革命軍北伐。1927年以後,吳佩孚徹底失敗,直系基本瓦解,退出了歷史舞臺。


(1922年民國軍閥形勢圖)


(1927年民國軍閥形勢圖)


中外歷史


十大軍閥除了幾個還說的過來,其他的都沒什麼好說的,也就湊個數而已,就說說比較厲害的吧


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

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陝等省;皖系軍閥嫡系部隊,系西北邊防軍和參戰軍。部隊素質較高,但因成軍較晚,實戰經驗較差,故不敵曹錕、吳佩孚所屬北洋第三鎮。 皖系軍閥外圍武裝,主要為陳樹藩陝軍、倪嗣沖皖軍及趙倜毅軍。大多為舊軍或革命軍組成,戰鬥力很差,且與皖系軍閥不同心。 皖系軍閥地方軍,主要在山東、浙江、湖北、福建一帶。 人員素質 皖系軍閥核心力量,大多為參謀型軍人,實戰經驗較少。外圍武裝大多為舊軍出身,有勇無謀。地方省皖軍缺少全能人才。



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直係軍閥主力有18個師和18個混成旅.地方部隊有湖北、江西、福建、河南共8個師、13個旅和5個鎮守使等.總兵力約60萬人。代表人物為馮國璋、曹錕、吳佩孚、孫傳芳等


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佔踞東北三省。奉系軍都算共40萬的要,其中精銳軍,就是嚴格軍規新式裝備的20萬,其餘的都是雜牌,畢竟和張作霖一起起家的都是些鬍子、強盜、馬賊。

東北易幟歸順民國的是張學良率領的20萬東北軍,入關後順便駐守北京一帶,後被調到西北“剿匪”,適值日軍全佔東北,磨刀向熱河省的時候。

東北軍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後被蔣介石一步步的拆散、打亂、分駐到全國各地了。東北軍這名號沒了。

山西的晉系軍閥閻錫山,徐州一帶張勳的定武軍,

西南的滇系軍閥唐繼堯和桂系軍閥陸榮廷等。舊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先後以廣西為統治基地,以廣西籍軍政人物為主要代表的軍閥統治集團。按代表人物來分,可以分為以陸榮廷為代表的“舊桂系”,以及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的“新桂系”。


到解放軍解放全中國時,最頭痛的對手也是桂系的部隊。他們長期在華東和中原戰場。國軍佔兩淮、蘇北,鋼七軍是和七十四師一樣的頭號主力。粟裕在蘇中時候,陳毅在泗縣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攻桂系七軍,結果慘敗。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被華野殲滅後,中原戰場有四大旗杆:五軍、整十一師(18軍)、七軍、整四十八師,桂系佔了兩個。 華野七月分兵後,葉飛、陶勇的一、四縱,就是被七軍和整四十八師纏住,後來很長時間擺脫不了,使這兩個縱隊失去了戰鬥力,損失了兩萬多人。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七軍、整四十八師又給劉鄧部隊以重大的打擊,使劉鄧損失慘重!後來劉鄧被迫改變作戰方針:先打雜牌軍,後打中央軍,避開桂軍。連中國第一悍將劉伯承都對桂系懼怕三分、避其鋒芒。


李宗仁

新四軍2師師長張雲逸及其部下曾經評價桂軍:“桂軍被反動宣傳灌輸得麻木,作戰勇猛得如野人拼命,陣地上戰至最後一人時,仍能堅決拼刺刀頑抗,直到被打死,反抗才停止”、“且戰術靈活,動作熟練,認為桂軍比同等條件下的日軍更難對付”

能有這麼高的評價,說明桂軍的戰鬥力是相當不錯的,唯一的不足就是裝備差了點,其主力7、48軍一直到李宗仁當上總統後才裝備了少量的美式裝備,聽不少現在在我們廣東的南下四野老兵回憶,一直到49年衡寶戰役的時候,桂軍士兵還有不少拿的是那種已經快被淘汰的“漢陽造”步槍呢!裝備差一直是桂軍在解放戰爭中的弱點。

桂系七軍後被四野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消滅。這一仗直打了五天(衡寶戰役),林彪動用了用十七,八萬的兵力,外圍還有五個師共二十五萬的兵力,圍住桂軍的主力四個師將近三萬六七千人,打了五天,結果也只殲滅不到三萬桂軍,還是讓桂軍突圍出去兩個建制團。

在國內戰爭時期,中共劉伯承元帥曾經在大別山制訂了殲敵順序是:“先打最弱之保安隊,次打較強之中央軍,最後打最強之桂軍。”

彭德懷元帥在紅軍時期也說了: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

大約有10萬左右

馮玉祥軍閥

馮玉祥,曾經是民國時期軍事實力集團首領之一,鼎盛時期他的兵力多達50萬人,因為他的駐地在中國西北部的陝、甘、寧、青諸省,所以人們稱馮玉祥的部隊為“西北軍”



前文思沿


清末之後是民國,民國時期中華大地上出現了許多的兵災之星,他們每人擁地做王,成為了掌控一地軍政大權的軍閥,這些軍閥數不勝數、窮出不窮,兵力有強有弱、有大有小,所以我們暫且說一下其中最強大的幾位軍閥。

前期的大軍閥我們暫且不說,我們就說一下民國後期的幾大軍閥吧。

東北王張作霖

我覺得當時全國各地最強大的軍閥應該是張作霖,張作霖當時坐擁東三省,勢力最龐大的時候甚至打到了北京,連山東、內蒙古都在他的勢力範圍內,張作霖時期的東北軍起碼有20多萬人,有全國最先進的瀋陽兵工廠,還有200多架的飛機以及當時全中國最先進的軍艦20多艘。

有著當時全國最完善的海軍空軍系統,兵工廠中生產出了無數的火炮以及炮彈,還有自行研究出來的許多坦克,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我覺得張作霖是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閥。

接下來的不好按排名算,所以我們暫且一個一個說來。

廣西王李宗仁

李宗仁是廣西的新桂系軍閥,他和白崇禧、黃紹竑等人聯手擊敗了廣西的舊軍閥陸榮廷,成為了真正的廣西之主,李宗仁手下的廣西軍隊在當時被稱為了廣西狼軍,個個都是從山區裡面挑選出來的健壯漢子,在北伐和抗日戰爭中發揮出來巨大的作用,在李宗仁的帶領下廣西軍走出了廣西,在國民政府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山西王閻錫山

閻錫山是山西的軍閥,他早期在辛亥革命時期以革命軍的身份起家,最終成為了山西之王,在他的治理下,廣西大力的發展實業以及教育,在山西境內修建了許多的中學小學,在當時的山西每個人讀小學都是不要錢的,這在當時來說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非常具有突破意義,是當時的全國教育模範省。

但閻錫山也極為的排外,他專門把山西境內的鐵路修得跟全國其他地方的鐵路不一樣,就是為了防止外地的勢力滲透進入山西跟他搶奪地盤,在抗日戰爭爆發後,甚至拒絕了蔣介石帶兵支援的想法,自己一人對抗起了日本人。

倒戈將軍馮玉祥

馮玉祥是民國時期非常著名的倒戈將軍、布衣將軍,他出身於袁世凱手下的軍隊,後來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時候又反叛了袁世凱,投靠了新主,在以後甚至成為了一種習慣。



原本溥儀退位後每年都有民國政府資助的400萬大洋的生活費,但是在馮玉祥主政北京之後他將溥儀逐出了紫禁城,為民國政府節省下了許多的開源,同時他也是一個愛國的將軍,在九一八事變之後,他積極帶兵對抗日本人,但在蔣介石和日本人的聯手下,他不得不屈服,最終只能悲愴放棄。

山東王張宗昌

張宗昌也是一個倒戈將軍,他通過幾次叛變最終成為了張作霖手下的大將,開始為張作霖主掌了山東,成為了山東王,張宗昌因為喜歡吃狗肉,也因此被稱為了狗肉將軍,他的一生女人無數,他不知道自己的女人有多少,不知道自己的錢有多少,不知道自己的軍隊有多少,所以被人稱之為了三不知將軍,與此同時他還是一位有名的大詩人,他寫的打油詩成為了無數人廣為誦讀的經典。


青海王馬步芳

馬步芳是青海的大軍閥,手下有著一支馬匪一般的馬家軍,馬步芳的一生作惡無端,在青海對百姓們壓榨無比,他的祖上是清朝時期回亂的始作俑者,他們起義叛變雖然失敗了,但也奠定下了天大的事業,在西北一帶紮下了重要的根基,馬步芳就是在自己的祖上手中接替了青海的地盤,最終成為了青海王。


接下來還有四川的劉湘、廣東的陳濟棠、山東的韓復渠、陝西的楊虎城、雲南的龍雲等等,都是在那個時代裡擁地作王的大軍閥,因為篇幅有限,就不一一講述了。

所以說我覺得當時最強的軍閥應該是張作霖,這是按照綜合實力來算的,當然還有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張宗昌、劉湘、陳濟棠、韓復渠、楊虎城、龍雲等人,都在那個年代裡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在當時影響力十足的大軍閥。


孤客生


軍閥:是指舊時以武力為後盾,擁有軍隊、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軍人或軍人集團。詞源出自《舊唐書·郭虔瓘傳》,歷史上有漢末群雄、北洋軍閥、直係軍閥、皖系軍閥等;

民國不同時期軍閥勢力輪番登場,十大軍閥是泛指,我們以區域劃分,簡單描述抗戰前後有代表性的地方軍閥;

附1917復辟結束後地圖、1928年12月東北易幟時地圖各一張:

一、奉系軍閥

以張作霖、張學良為代表,勢力範圍奉天、吉林、黑龍江,簡稱“東三省”,部隊簡稱“東北軍”, 擁有當時中國最先進和規模最大的兵工“瀋陽兵工廠”,能自行生產大炮、迫擊炮、炮彈、機槍、步槍等;

東北易幟後大概有40萬兵力,編成步兵25個旅、騎兵6個旅、炮兵10個團,陸軍還裝備有法制“雷諾FT-17”輕型坦克、空軍估計有200架,其中戰鬥機150架;海軍擁有大小艦隻21艘,3.22萬噸,艦隊官兵3300人;實力堪稱最強;

二、晉軍軍閥

以閻錫山為代表,勢力範圍山西、綏遠一帶,部隊簡稱“晉綏軍”, 晉綏軍是民國期間生存時間最長、實力最為雄厚的地方軍之一,擁有合併各軍工企業的“西北製造廠”,可自產山野炮、重炮、迫擊炮、輕重機槍、手榴彈等,抗戰前夕總兵力大約20萬;晉綏軍戰力不算最強,裝備僅次於東北軍;

三、桂系軍閥

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勢力範圍廣西,部隊簡稱“桂軍”,桂系強大不在於兵力多少、裝備多強,而在於民風剽悍、單兵作戰能力強;總兵力大概20萬;

桂系軍隊的戰鬥力十分了得,一直流傳著“川軍 滇軍 黔軍是隻羊,湘軍是頭狼,桂軍是虎又是狼!”的諺語

四、川軍軍閥

以劉湘為代表,勢力範圍四川,部隊簡稱“川軍”或“川軍團”, 川軍裝備不足,缺乏彈藥、給養和醫療設備,抗戰前夕總兵力大約40萬(含民團等組織);

川軍內部派系繁雜,防區制盛行,內戰之烈聞名全國,在抗日戰爭中四川承擔了全國30%的財政稅收和40%的抗戰兵力;

五、滇軍

以龍云為代表,勢力範圍雲南,和川軍差不多,裝備不足、缺乏彈藥、給養和醫療設備(雲南白藥管夠),抗戰前夕總兵力大約10萬;

六、黔軍

以王家烈為代表,勢力範圍貴州,和滇軍一起被稱為兩隻羊,戰力一般,裝備差;抗戰前夕總兵力不足10萬;

七、馬家軍

以馬步芳為代表,勢力範圍甘肅、寧夏、青海,馬家軍作戰英勇,裝備一般、以騎兵見長,抗戰前夕總兵力大約15萬;

八、西北軍閥

以馮玉祥、楊虎城為代表,勢力範圍陝西,簡稱“西北軍”,最出名的是大刀隊,在武器裝備奇差的情況以,以肉博戰出名;頂峰時兵力達40多萬,抗戰前夕以十七路軍為代表總後力約6萬多;


河東三叔


如果從題目來看,民國十大地方軍閥,那麼綜合實力排在首位的數張學良無疑,因為其父張作霖是不承認中華民國的。並且其父子二人執政時期內的整體實力和軍力是不一樣的。說張學良實力最強不是虛的,至9.18之前,東北軍(這時候已經不能叫奉系了)是全國唯一備建海陸空三大軍種的地方部隊,其陸軍備建步兵25個旅,騎兵6個旅,炮兵12個團,約計36萬餘人。空軍擁有各式飛機200餘架,其中比較先進的戰鬥機100餘架。海軍擁有艦船20餘艘,總噸位30000餘噸。另外還有一支裝甲部隊,配備法制坦克及英制裝甲車,其實力遠超其餘軍閥部隊。也是中國最窩囊最無恥的一支部隊,就因為賣國六一句不抵抗,居然全都撒丫子跑到關內躲起來了,要知道他們都是東北人,一家老小都在東北呢,這幾十萬人丟下妻兒老小給鬼子欺壓,自己先跑了!而且打他們的關東軍只有2.5萬人!還都是步兵!某些人還動不動大言不慚的說什麼東北漢子有血性,是打中國人的時候有血性吧!遇到鬼子就成麵人了!


馮玉祥的西北軍是老牌的軍閥部隊了,特點是兵多裝備差,西北軍是出名將的部隊,大部分是愛國將領。也出石友三這樣的漢奸,不過不多。老馮手低下有十三太保和五虎將,大部分是愛國將領像宋哲元,鹿鍾麟,佟林閣,孫連仲等大家都耳熟能詳了。西北軍解體之前大約有近40萬人。

晉軍閻老西的部隊大約有30萬左右,裝備比較精良,部隊素質也不錯!麾下名將最出名的當屬傅作義!閻老西是個治理地方的能手,打起仗來差點事,總的說來還是抗日的,他的部隊在抗戰中起到了一定作用,當然這也是有衛立煌督戰的原因。

楊虎城的部隊比較特殊,他的部隊是脫胎於老馮的西北軍,後來坐鎮陝西,與老馮一向不合。他的17路軍下轄兩個軍共6萬餘人,裝備較差。楊虎城出身綠林,本人性格豪爽,是個愛國將領。可惜被殺於重慶。

西北二馬也是比較特殊的軍閥,勢力是繼承祖上的,效忠於左宗棠。他們特殊在他們是軍政教一體的勢力,勢力範圍內信仰回教的回民較多。依靠軍政教一體的制度,區域統治力較強,部隊戰鬥力也不差。其兵力十餘萬左右,下轄大量騎兵。抗戰中曾奉命出兵作戰,狠狠地打擊過日軍。

陳濟棠號南天王,早年參加同盟會,民國時期坐鎮廣東。為人性格複雜,反蔣又聯蔣,反共還通共。為地方建設做出很大貢獻,並大力提高教育建設。國民黨一級上將,麾下兵力十萬左右,抗戰將領。

龍雲坐鎮雲南,他是少數民族將領,也是著名的彝族愛國將領,曾率領滇軍參加抗戰!雲南擁有兩個軍的兵力。後通電起義。

韓復渠坐鎮山東,西北軍出身,任山東省主席,轄第三集團軍約十萬人,都說他不抗日,實際上此人自抗戰以來多次組織對日作戰且時常身臨一線,給日軍不小的打擊,他前期是積極抗日的,不過此人軍閥習氣太重,老蔣拆分了他的部隊後他認為老蔣要對他下手,因此才造成了他違命後撤最終被殺的結局。

桂系軍閥也是老牌軍閥了,實力不在東北,西北各軍閥之下。代表人物李宗仁,白崇禧。桂系勢力龐大,內部又分有各個山頭,抗日戰爭中約擁兵30萬左右,桂系在抗戰中起到很大作用,湧現出很多英勇悲壯的英雄部隊,不論別的,就衝這點就值得我們尊敬,就算是軍閥,他們也是愛國的軍閥!

最後說川軍,裝備弱,訓練差,更沒有什麼海軍空軍了,算是實力最差的一支軍閥了。代表人物劉湘,時任四川省主席,麾下部隊按出川抗日來算前後約60萬,我個人覺得是抗戰中最英勇也是最悲壯的一支部隊,四川遭受的戰火是全國各省中算輕的,可是他們卻義無反顧的踏出家鄉走上抗戰之路,拿著最簡陋的武器挺著瘦弱的身軀給日寇最沉重的打擊!無川不成軍!他們中有多少人再也沒能回到家鄉?再沒能見到親人?他們中湧現了多少血染沙場的英雄將領!李家鈺,王銘章,饒國華,趙渭濱,甚至連劉湘也死在了抗戰的崗位上!他們有的寧死不做俘虜自戕殉國,有的力戰身死,有的被俘後仍奪槍擊敵,還有的戰亡後屍體都找不回來!有這樣的英雄將領何愁我軍不強,何愁日寇不滅!所有抗戰的四川軍民都是民族英雄!所有抗戰的各省戰士都是民族英雄!讓我們永遠的緬懷他們!

3


火紅色的葫蘆


我個人覺得民國時期還是奉系軍閥最強,東北這個地方是福地,最能養人也最富人。張作霖在東北要槍有槍,要人有人,進可入關爭天下,退可休養生息自給自足。

當時的東北軍隊是中國最早海陸空三棲建制配齊的部隊,第二次直奉戰爭後,東北的空軍和海軍是全國最強的。當時奉系有四十多萬軍隊,後來考慮到開支太大,裁軍到了30萬。但是實力仍然不容小覷。



  1. 當時全國的艦艇總重量大約是4.2萬噸,而東北海軍有三萬噸。東北的海軍艦艇種類齊全,從巡洋艦到護衛艦各類型都有。
  2. 東北的空軍也毫不遜色,各類戰機有300多架,幾乎都是外國的先進戰機,抗戰爆發後這些戰機還投入使用並且都是主力戰機。
  3. 東北的陸軍部隊是各大軍閥裡面配備最好的,東北的陸軍有當時全國都沒有的“雷諾”坦克,還有各種輕重機槍,配有山炮,榴彈泡,戰力非常強悍。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從東北軍繳獲的武器和彈藥總數量巨大,大概有15萬支步槍,大約3百萬發槍支子彈,約6百門的迫擊大炮,大約40萬發炮彈,山、野、重炮約250門,炮彈約10萬發,火藥約40萬磅。

張學良真的是手握王炸加四個二被人家打成了春天,這麼好的裝備不抵抗白白送給人家侵略了。

和奉系相比,其餘各派的實力就要差了好幾個層次。山西的晉系部隊在閻錫山的手上裝備算是不錯的。四川的川軍部隊裝備就差了很多,抗戰時期被稱為“草鞋軍”,但是人數比較多。廣西的桂系軍閥雖然人數和裝備都不怎麼樣,但是勝在戰鬥力強悍。基本上牛逼的就這些了,剩下來的像滇系軍閥,粵系軍閥等等他們的實力就不能和上面幾位相比了。

不知道各位看官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