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爲什麼叫上黨?

友誼天長地久161285985


【上黨】二字在中國古代並不僅僅是指如今的長治地區,它所指的地域要比如今的【長治】更為廣大一些,如今的長治之所以被簡稱為上黨,並被認為是“古之上黨”的名號繼承者,是兩千年來行政區域變更的結果。下面,寒鯤就為您全面梳理一番【上黨】的來龍去脈,以及它與【長治】的關係:

“上黨”的含義

黨,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黨也。——劉熙《釋名》
地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狄子奇《國策地名考》

關於【上黨】的含義,無外乎【上】、【黨】相結合,所謂【上】,【高地】之義,所謂【黨】,【與天為黨、與天相伴】之義(“黨”字有“結伴”的含義),無論【上】還是【黨】,都是對【上黨】之地如何高峻的描述,這與上黨之地所在的晉東南地區之地形特徵是一致的。也就是說,【上黨】作為地名,本身就是對所在地(太行山)地形特徵的描述。(下圖攝於東太行山區)

古“上黨”的地域範圍

在實行郡縣制以前的先秦時代,除了作為城邑名稱,其他任何地名都是沒有一定界限的泛指,所謂西河(關中平原東部)、河外(靈寶陝縣一帶)、太原(晉中盆地)都是如此,【上黨】亦然。

先秦時期的【上黨】約莫是指整個晉東南山地,主要是指長治、晉城兩個地區,外加河北省的涉縣,以及現代被劃到山西省晉中市的左權、榆社、和順三縣,被劃到臨汾市的安澤縣


“上黨郡”逐步縮減為今日的“長治市”

【上黨郡】最初可能是韓趙魏三晉在分晉前後設置的,而且韓、趙、魏三國曾經各自設置過自家的上黨郡,其管轄的地域範圍尚且無法確證,不過三家上黨郡合起來,大體與上面所述的地域範圍沒有太大的出入。秦並天下後,上黨郡終於從韓趙魏相互攻伐、三分而治的狀態下襬脫,成為一個完整的行政區域。

秦朝上黨郡包括長治全部晉城全部晉中市東南四縣(榆社、左權、和順、昔陽縣)、涉縣、安澤。在兩漢的絕大部分時期,上黨郡依舊沿用秦朝的範圍,沒有太大變化。

漢獻帝建安末年(公元219年或220年),就在大漢王朝的最後一年,今天的晉中地區東南三縣(昔陽、和順、左權)所在地域從上黨郡分離,設立樂平郡,這是上黨郡的第一次縮減。

到了五胡十六國時期,西燕慕容永治下的上黨郡在公元383年再度被分割,這次從上黨郡分割出去的便是以如今晉城地區為主設置的建興郡,從此以後,晉城地區便開始不再與上黨構成一個郡級行政區。

北魏建義元年(528年)僅剩如今的長治全部+涉縣+安澤的上黨郡,被分割出一個義寧郡(包括沁源、安澤、沁水等沁河流域地區)。

隋唐時期,幾經反覆,上黨郡最終演變成了潞州、樂平郡演變成了遼州、義寧郡演變成了沁州、建興郡演變成了建州\\澤州嗎,在這個過程中,榆社地區開始劃歸太原郡管轄(618年),而後輾轉歸屬遼州(623年)。

以上歷史地理過程大致可以概括為下圖所示:

宋元時期,沁州逐漸被分割到潞州(隆德府)與澤州,涉縣地區也在金朝最終脫離了潞州。明清時期的潞安府,便是宋元潞州疆域變化結果的繼承者,現代的長治市則是明清潞安府的疆域繼承者。

綜上,上黨郡-潞州-隆德府-潞安府-長治市的歷史脈絡,使得長治擁有了上黨這一別名。雖然“上黨”曾經代表了整個晉東南山地(東太行+南太行),但樂平郡、建興郡的相繼析出,使得晉中東南與晉城在上黨郡消失前便“與上黨分家”,也使得長治市得以成為上黨郡的“正牌繼承人”。

覺得本答對您有所幫助的話,還望點贊轉發支持

如果您有獨到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如果您喜歡寒鯤的文字,可以點擊頭像關注哦

歡迎提問與本題類似的中國地名問題,並邀請寒鯤作答哦


寒鯤


上黨是古稱,範圍要大於如今的長治,大體包括現在的長治和晉城的全部,臨汾和晉中的一小部分。這一地區地勢明顯高於周邊的河南、河北和山西省內相鄰的其他地區,取與天同黨之意。古上黨的主體和中心區域都在現在的長治,所以現在只有長治叫上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