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四十年」八旬老黨員吳殿華的大愛人生

「我家四十年」八旬老党员吴殿华的大爱人生

「我家四十年」八旬老党员吴殿华的大爱人生

白衣天使

「我家四十年」八旬老党员吴殿华的大爱人生「我家四十年」八旬老党员吴殿华的大爱人生

他是年過八旬的耄耋老人,他是從醫70載的仁愛醫生,他是數十次奔赴地震、泥石流等救災一線的志願者,他是為家鄉老人提供養老服務的帶頭人,他就是冀州職工醫院名譽院長——吳殿華。

「我家四十年」八旬老党员吴殿华的大爱人生

見到吳殿華時,83歲的他像往常一樣,不到八點就來到醫院出診。面對一個個病人,他耐心地詢問病情、開具處方……這樣的日子,他已經堅持了70年。

「我家四十年」八旬老党员吴殿华的大爱人生

不忘初心、救死扶傷

1949年,十幾歲的吳殿華被分配到剛剛組建的冀縣(今冀州市)醫院從事外科醫學。為了提高診療水平,他廢寢忘食地學習、悉心研究每一個病例,先後取得12項科研成果,創下了40項國內外醫療先進技術。

如果說精湛的醫術是一個醫生的“本分”,那高尚的醫德則是醫生的“靈魂”。

1960年,冀州醫院接收了一位被鍘草機卷掉右手的患者劉孟戀,吳殿華親自擔任手術醫生,為保住傷者的手臂,需要進行植皮手術。可當時的條件下,大家根本不知道植皮是怎麼回事,情況緊急,吳殿華割下自己大腿的8塊皮膚為劉孟戀做了移植。

「我家四十年」八旬老党员吴殿华的大爱人生

年輕時的吳殿華↑↑↑

1961年,為了救治一位腰椎及膝關節結核的患者孔秀玲,吳殿華又從自己的髖骨上取下5塊骨頭移植給病人。“如果要治癒她,唯一的辦法就是施行植骨固定手術,可是取誰的骨呢?誰又願意把自己的骨頭奉獻出來呢?我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要治好我的病人。”這種骨移植手術在當時並沒有先例,吳殿華只能親自上陣,先是自己給自己取骨,縫合,緊接著再忍著傷口的疼痛給患者手術。整個過程五六個小時,當給患者做完手術後,吳殿華一下子暈倒在手術檯上。

「我家四十年」八旬老党员吴殿华的大爱人生

如今50多年過去了,說起這些往事,吳殿華輕描淡寫,“植皮”、“移骨”彷彿都是別人的事。“敢擔當,不放棄,是對患者最大的承諾,也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吳殿華始終踐行著自己最初的諾言,完成了醫學界一個又一個奇蹟。上世紀70年代,他成功為病人摘除巨大卵巢腫瘤;80年代,他實施的“對稱性胸腹聯體兒分離手術”,創下了雙嬰同時存活全國第一例的紀錄;90年代,他帶領醫院開展了心臟手術,開創了縣級醫院向高新技術進軍的先河……

「我家四十年」八旬老党员吴殿华的大爱人生

連體嬰兒資料照

「我家四十年」八旬老党员吴殿华的大爱人生

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除了是冀州最有名的外科大夫,吳殿華還有一個外號——抗震救災專業戶。從1966年的邢臺地震,到1978年唐山地震、再到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甘肅泥石流、天津大爆炸……哪裡有災難,哪裡就有吳殿華的身影。

1966年邢臺發生7.2級地震,當時已經是冀州醫院院長的吳殿華接到上級指示,要派出醫療隊救援,那是他第一次親身感受“地震”。雖然之前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但趕到現場,吳殿華還是驚呆了:“

房子都垮了,到處都是傷員,帶的止血、消炎等藥品根本不夠用……

有了這次經驗,等到12年後的唐山地震,遠在衡水的吳殿華半夜就感覺到了房屋的震動,敏感的神經一下子緊繃起來,天一亮,他便開始打聽是不是地震了,哪兒地震了。那時通信並不發達,吳殿華打爆了醫院僅有的一部電話,最後得知,可能在唐山附近發生了地震。“我有救災經驗,我必須得去啊”,幾個小時後,由七八個人組成的臨時醫療隊奔赴災區,他們也成為唐山大地震後最早抵達災區的救援隊。

雖然經歷了邢臺的地震,可來到唐山,吳殿華還是被 “震驚”了,“太慘了,路都翹起來了,很多樓整個塌了,一個人也沒活……”多年後回憶起當時的場景,80多歲的吳老淚眼婆娑,而更讓他難忘的是傷員看到他時“求救的目光”。

顧不了想太多,吳殿華就地開始救治傷員。三天三夜,他幾乎沒有閤眼也沒有吃東西,累了坐下來休息一下,渴了喝口水,“根本想不了那麼多,也沒那個時間,就想著能救一個人是一個人

。”

兩個月的救援讓吳殿華深刻的體會到,災難時刻,最需要的就是醫生,於是在30年後的2008年,當從電視上看到汶川地震的消息後,吳殿華又坐不住了,此時的他已經73歲,不顧孩子的勸阻,他和同是醫生的老伴帶了幾位醫生和護士,找來兩個司機,開著救護車,花了20個小時來到四川。

「我家四十年」八旬老党员吴殿华的大爱人生

第一排右二吳殿華、右三吳殿華的愛人焦靜↑↑↑

雖然當時前去救援的醫生不少,但大都沒有經驗,吳殿華還記得,當他看到一個醫生四處尋找專業的半月形夾板,細緻地為一個骨折的傷員完成固定時,他“一下子就急了”:“

外面三五分鐘就拉來一車傷員,照你這樣固定下去,一個月都做不完。”最後,他領著大家把廢墟里的桌椅、窗戶和椽子都拿來鋸成木條,當做幫傷員固定的臨時夾板,包紮的速度才快了起來。在災區的20天裡,吳殿華先後轉戰德陽、綿竹、什邡、北川等重災區,會診篩查危重傷員5000多人,救治184名。

「我家四十年」八旬老党员吴殿华的大爱人生「我家四十年」八旬老党员吴殿华的大爱人生

吳殿華為玉樹地震中接生的嬰兒聽診↑↑↑

←吳殿華在玉樹救災時用雪洗臉

之後的十年裡,從青海玉樹到四川雅安,從保定淶水到雲南魯甸,從內蒙古呼倫貝爾到九寨溝……只要有災難的地方,都能看到吳殿華忙碌的身影,“我永遠都是人民的醫生。不管面臨什麼困難,只要病人需要,我都義無反顧地去做,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

醫養結合、孝親敬老

吳殿華是個閒不住的人,1998年從冀州市醫院院長的崗位離休後,他貸款創建了冀州市職工醫院。創建之初,他就立下規矩,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貧困戶和下崗職工看病實行特殊優惠,住院費減免20%。從最初的七間小平房發展到如今近4000平方米,十幾年來,吳殿華先後為困難病人減免檢查治療費用50多萬元。

2004年,吳殿華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醫院後面建一個老年公寓。原來,在多年的接診過程中,他對老年人看病問題感觸頗深:有的因為子女工作忙顧不上;有的因為經濟困難無力醫治;還有一些重症患者癱瘓臥床,得不到專業看護……“

我們以醫院作依託辦老年公寓,老人們既能養老也能就醫,這也是為老年人辦了一件好事。”

「我家四十年」八旬老党员吴殿华的大爱人生

老有所樂

「我家四十年」八旬老党员吴殿华的大爱人生

現在,來自衡水、滄州等地的70多位老人在養老院入住。生病了可以立即到醫院救治,出院後,可以到養老院護理養老,不但價格比市場上同類的養老院低了不少,醫保、新農合的報銷也都銜接順暢。閒暇時,吳殿華還會組織老人們聽聽戲、唱唱歌,老人們在這裡頤養天年、其樂融融。

穿了整整七十年的白大褂,有著六十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吳殿華帶著對黨的忠誠和對患者的敬重,用無悔奉獻書寫了大愛仁醫。“只要我活著,就會一直幹下去,為人民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