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上的少數民族古文字

文字作為記錄和傳達語言的書寫符號,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除了56個民族通用的漢字,還有許多少數民族文字。少數民族文字既包括正在使用的文字,也包括古代各民族曾經使用過的文字。一些文字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一些文字卻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一直沿用至今。對於那些退出歷史舞臺的少數民族文字,我們要了解其寫法、讀法和意義,只能通過一些歷史文物來對其認知。而少數民族古錢幣作為承載文字的一個重要載體,為我們留下了瞭解和觸摸這些文字的珍貴實物資料。通過研究這些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少數民族古文字錢幣,可以建立起一個瞭解各民族歷史文化的獨特視角。以下我們通過一些古代的鑄幣對這些古文字做一些瞭解。

八思巴文

八思巴文,這是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命國師八思巴創制的“蒙古新字”,是根據當時的吐蕃文字而制定的,用以取代標音不夠準確的蒙古文字。八思巴文作為官方文字在整個元朝版圖內廣泛使用,一直沿用到北元時期,後漸消亡。其字母多數採用藏文字母,自左向右按音節直行書寫。八思巴文大元通寶折十型大錢,是較為常見的民族文字古錢幣之一,元至大二年鑄造,存世量大,版式繁多。因為市場價格只有幾百元,所以被藏家們所青睞。元代八思巴文錢幣除了大元通寶之外,還有至元通寶、元貞通寶、大德通寶、至正通寶背文等。

古钱上的少数民族古文字

滿文

滿文,是公元1599年努爾哈赤命額爾德尼和噶蓋二人參照蒙古文字母所創制的(無圈點老滿文)。1632年改進為圈點新滿文,後在全國普遍使用,成為清朝的“國語”。清朝滅亡以後,使用漸少。滿文是全音素文字,由上至下豎寫,由左至右排列。

天命漢錢,努爾哈赤元年鑄幣,是滿文錢幣的一個代表,存世量大,版式繁多,較為粗糙,一般與漢文天命通寶錢成為對品,是我國鑄幣史上的一朵奇葩。近年東北地區曾大量出土,一般市場價相對較低。除此之外,滿文天聰漢錢也被泉家所青睞,目前市面已很難見到。品相好的“大天聰”,一般價格在2萬元左右。

古钱上的少数民族古文字

西夏文

西夏文,又稱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屬表意文字。由西夏王朝党項族建立並使用。西夏國滅後,西夏文仍繼續使用,元代稱為河西字,明初曾刻印過西夏文經卷,明中葉還鐫刻過西夏文石幢,使用時間長達四五百年。西夏文一字一音,字形方正,基本筆畫與漢字相同,文字結構也採用類似漢字“六書”的會意字和形聲字。近現代以來,因識者寥寥,被稱為“天書”。

大安寶錢,西夏惠宗大安年間鑄造,錢體較清脆,易碎。面文旋讀,光背無文,版式較多,較多背月紋版。西夏文錢多出土於我國的西北地區,東北地區的窖藏錢幣中也有零星發現。因傳世少見,歷來被藏家所重視。西夏文錢因鑄造工藝的問題而多氣孔,是鑑定真偽的一個要素。目前大安寶錢市場價格一般在5000元到8000元。除此之外,西夏文錢還有貞觀寶錢、福聖寶錢、乾佑寶錢、天慶寶錢等,均為古錢幣中的珍稀品種。

契丹文

契丹文,屬於古南蒙語,是遼代創立的少數民族文字,現已失傳。契丹曾有兩套文字:一套是在公元920年於阿保機統治下創立的“大字”,屬於非組合文字;另一套是創立於公元924年的“小字”,其特點是可由不同的部件組合成較大的字。契丹大字和漢字的書寫方式類似,每個字代表一個音節。一些大字是直接假借漢字,如:一、二、三、五、十、百、皇帝、國等。還有一些大字是將漢字改造字型、增減筆劃的仿造字。目前發現的契丹大字約有1000多個。而契丹小字與契丹大字並行於契丹國中,使用的人多為中國東北部的契丹貴族。進入金代以後,女真人也沿用了契丹字。1194年,金朝宣佈廢除契丹字以後,這種文字逐漸走向消亡。

天朝萬順錢,銅質,折十型,光背,為契丹大字錢的一個典範。據瞭解此版存世僅3枚,被國內外泉家所追捧。關於此錢還有一段趣事,2006年中國嘉德春拍,此錢曾以48萬元落槌,加佣金52.8萬元,當時引起泉界譁然。時隔4年多後,2010年此錢在中國嘉德秋拍再次現身,結果因經濟危機影響,最終僅以18萬元落槌。拍得者如獲至寶,秘藏至今。另外天朝萬順錢還有金質、銀質、銀鎏金質地等,大部分泉家認為此錢為遼代早期鑄造,為紀念或賞賜性質,非流通貨幣。另外,契丹小字有壓勝錢“天長地久”。一些契丹文在壓勝錢上偶爾出現,許多錢文至今未解。

粟特文

粟特文,又稱窣利文,是古代窣利人使用的一種拼音文字,用以記錄當時流行於中亞及中國西北部的商業語言——窣利語,也用於書寫宗教文獻,其中尤以佛經為多。這種語言屬印歐語系、印度·伊朗語族伊朗語支,同波斯語和古和闐語關係密切。創制年代不詳,現存最古的銘文為公元2世紀至3世紀,南北朝時期由絲綢之路傳入我國新疆地區,約在公元11世紀消亡。

突騎施汗錢(突騎施可汗錢),是公元8世紀初興起於中亞的一個少數民族地方政權騎施汗國鑄幣,仿唐開元通寶形制鑄造,它是粟特文鑄幣的一個代表。錢文采用粟特文,正面為一圈粟特字母的突厥文,背面有凸起的弓形圖案。《對突騎施粟特文錢的探討》一文中將此錢幣完整銘文譯為:“強大的突騎施可汗之錢幣”,而背面月牙紋則認為是突厥文部落的徽標。這是中原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諸多方面廣泛影響於中亞的有力物證。此錢一般鑄造厚重,質地精良,甚至比很多“開元通寶”錢還要厚重,中原錢的風貌體現得淋漓盡致,市場價格一般在千元左右,相信隨著人們對這種文字的不斷認識,錢幣的價格也會隨之攀高。

古钱上的少数民族古文字

龜茲文

龜茲文,是用印度婆羅米字母斜體書寫,所代表的語言為“吐火羅語”。龜茲文的創制年代不詳,現存文獻多屬於唐代,為中亞婆羅米字母的變體。20世紀初在新疆曾發現用中亞婆羅米斜體字母書寫的兩種印歐語系語言文字,在詞彙和語法上差異不大,一般認為是一種語言的兩種方言。所發現的殘卷年代約在隋朝至唐朝前期之間(公元7世紀至8世紀)。現已沒有任何民族使用這種語言,當年流行地區估計就是焉耆和庫車。

龜茲五株錢,又稱“龜漢二體錢”,是龜茲文鑄幣的一個代表。龜茲是古西域國名,在今庫車縣,漢代屬西域都護府。此錢為魏晉南北朝時古龜茲國所鑄,是明顯受漢文錢影響的產物。錢以紅銅澆注,仿五銖形制,內外郭多有不齊整或銼磨修整現象,鑄造不精,特別是漢文多瀰漫不清。此錢屬於漢文和龜茲文相結合的產物,市場價格一般在500元左右,品相出眾者會超過千元。

回鶻文

回鶻文,是維吾爾族先民回鶻人公元8世紀時用粟特文(即窣利文)字母創制的拼音文字。公元9世紀時在高昌國得到廣泛使用。公元13世紀至15世紀是金帳汗國、帖木兒帝國和察合臺汗國的官方文字。先後在新疆地區使用了800多年,創制年代不詳。行文方式早期從右到左橫寫,後期大多豎寫。

西州回鶻錢,是回鶻仿唐開元錢形制而用回鶻文鑄造的錢幣。有雙面回鶻和單面回鶻之分,雙面回鶻文錢幣較為少見。《高昌回鶻國回鶻文銅錢研究》一文中,將單面回鶻文譯為“奉亦都護敕令(准予)流通”。回鶻是我國維吾爾族的祖先,西州回鶻又稱高昌回鶻或者阿薩蘭回鶻,是立國於吐魯番盆地長達500多年的少數民族政權,他們鑄造和流通回鶻銅錢時間不長。單面回鶻錢的市場價格在千元以上,而雙面回鶻錢因為存世較少,而價格也相對較高。

察合臺文

察合臺文,又叫老維吾爾文,為公元13世紀以後形成的畏兀兒(維吾爾)等突厥部落使用的文字。後來演化為現代阿拉伯字母形式的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柯爾克孜文。這種文字使用時間比較長,行文時自右向左橫寫,自上而下排列,詞不連寫。

熱西丁汗錢,是西域新疆紅錢中的名品,錢文是察合臺文,也稱老維文或者回文,是早已不通用的老維文的一種。正面漢譯順讀為“賽伊德·哈孜·熱西丁汗”,背面漢譯順讀為“京城庫車鑄造”。按鑄造地點該錢可分為庫車版和阿克蘇版兩種,阿克蘇熱西丁較為少見。同治三年(1864年),新疆庫車地區爆發農民起義,當地大阿訇熱西丁取得領導權,建立了當時新疆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封建割據政權之一,即熱西丁漢政權,政權建立後即開始鑄幣,錢幣鑄造和使用時間較短。察合臺文的錢幣在其他打製幣中也有出現,今人多已不識。庫車版熱西丁汗錢市場價格一般在100元至200元,而阿克蘇版熱西丁因存世較少,價格更高。

佉盧文

佉盧文,是佉盧蝨吒文的簡稱,又名犍陀羅文,是一種音節字母組成的文字。行文時自右向左橫書,詞連寫,音節間無空格,有合體,行文中沒有音調符號。公元2世紀至4世紀在新疆于闐、鄯善地區通行,保留下來的文字資料有文書、契約、信牘、錢幣、佛經等千餘種。

漢佉二體錢,又稱“和田馬錢”,是一種老的打製貨幣。外形呈圓形,無孔,正面的中心是一匹馬或駱駝的圖像,周邊是一圈佉盧文字母,是一種頌詞,大意是“大王、王中之王、偉大者……”。背面遵循了中原秦漢時期流通的錢幣銘文和幣值、重量體系,大多有漢文篆字“重廿四銖銅錢”、“六銖錢”等,表示錢幣的重量和麵值,鑄造時代應該相當於中原的東漢時期。這種錢幣是東西文化的合璧,吸收了東西方兩大錢幣體系的特點,用漢文和佉盧文雙體文字。《新疆錢幣》中介紹:為于闐古國錢幣,于闐在今新疆和田一帶,漢代屬西域都護府。此類錢有大錢和小錢兩種。小型馬錢市場價格在2000元左右,大型馬錢則要過萬。

古钱上的少数民族古文字

女真文

女真文,是女真族(滿族的先民)文字,公元1115年建立國號為“金”的區域性政權。據史料記載女真文有大小兩種,公元1119年,頒行女真大字,是在仿照漢字的契丹文基礎上創制的,並在金、元、明三代使用,後傳到朝鮮。《女真語言文字研究》一書中介紹:公元1138年,頒行女真小字,但至今沒有發現這種文字,它的形式結構和使用情況都不清楚,而且現存的女真文文獻資料很有限。因此一般說來,傳世女真文只有一種,大多數為表意字,少數為表音字。金王朝覆滅以後,女真文書籍散失殆盡。東北女真人沿用女真文到明朝前期。

女真文大錢,折十型,金代鑄造,包漿溫潤,四字錢文未識,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它為我們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此錢應為僅存的孤品。

以上十種錢幣使我們對我國的民族古文字有了一個簡單的瞭解,雖然並不全面。除此之外,還有于闐文、古突厥文、納西東巴文、水書等已經失傳的古老文字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的奧秘。另外,還有一些古老文字一直沿用至今,如藏文、哈薩克文、柯爾克孜文、朝鮮文、方塊白文金平傣文、滇東北老苗文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先民千百年來留下的深厚文化,為世人所矚目。當然,還有許多古錢幣上民族古文字期待我們的發現和解讀,這些古文字都是我國悠久文化的一個永恆的印記,在古錢幣等載體上被記載和傳承。

古钱上的少数民族古文字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進入圈子、瞭解市場價格!網拍是無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