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螞蟻金服們」追風的區塊鏈支付新玩法

“區塊鏈+支付”愈發火熱,引互聯網巨頭、區塊鏈企業等各類玩家圍獵。

6月25日,由港版支付寶AlipayHK發佈的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的電子錢包跨境匯款服務在香港上線,用戶可通過區塊鏈技術向菲律賓錢包Gcash匯款,耗時3秒。消息一出,引起業內熱議:區塊鏈“殺手鐧”是否將落子支付領域?

解鎖“螞蟻金服們”追風的區塊鏈支付新玩法

事實上,盯上“區塊鏈+支付”這一“肥肉”的玩家遠不止是互聯網巨頭。此前的6月21日,千方基金創始人、LBTC中國社區負責人張銀海也指出,區塊鏈殺手級應用將率先出現在支付領域。具體表現為,任何一種法幣與虛擬貨幣可互相兌換,實現點對點支付。他介紹,LBTC未來的主要方向是支付,目前正在不斷拓展支付功能。

“區塊鏈+支付”,究竟有多大的應用價值和想象空間,各類玩家都以什麼“姿勢”進攻?其應用離落地距離有多遠?又將面臨哪些不確定風險因素?

玩法一:數字貨幣擔任“橋樑”

鳳凰網WEMONEY瞭解到,區塊鏈技術在支付領域應用場景主要包括跨境匯款、個人支付和銀行間超級賬本等。目前,其應用方式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使用數字貨幣作為跨境支付中的不同貨幣交易媒介,從理論上做到任意兩種貨幣間的無縫、快速兌換。

解鎖“螞蟻金服們”追風的區塊鏈支付新玩法

另一類則是將區塊鏈技術視為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之間的接口技術。跨境匯款中的多方機構可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匯款信息分享傳遞至各個鏈上的參與方,從而實現多方協同信息處理,將原本機構間的串行處理並行化,提高信息傳遞及處理效率。

從第一類玩法的邏輯來看,簡單地說,數字貨幣主要起到“橋樑”作用,即使用匯款人的貨幣購買比特幣或其他數字貨幣,轉給收款人後再兌換為當地貨幣。整個兌換過程在鏈上進行,匯款人和收款人都可以實時查詢。

玩法二:“不走幣”的網關技術

除了以數字貨幣作為兌換媒介,區塊鏈技術還可作為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之間的接口技術進行應用。多位業內人士告訴鳳凰網WEMONEY,這一接口技術可理解為“網關”技術,“網關”是區塊鏈中可被公眾信任的節點,參與各方可將“網關”看作為一個交易中介,通過可信中介從而解決陌生人之間的轉賬問題。

近期,“不走幣”的區塊鏈支付應用探索引行業熱議,螞蟻金服在這一場景的嘗試更是將該話題推向高潮。

解鎖“螞蟻金服們”追風的區塊鏈支付新玩法

6月25日,多家媒體報道稱,港版支付寶AlipayHK的用戶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向菲律賓錢包Gcash匯款。第一筆匯款由在港工作22年的菲律賓人格蕾絲(Grace)完成,耗時為3秒,而在以前需要10分鐘到幾天不等。

螞蟻金服工作人員稱,上述整個匯款過程主要在聯盟鏈上進行,AlipayHK、Gcash、渣打銀行(香港、新加坡)四家機構接入鏈上,共同組成區塊鏈網絡,從而利用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技術來實現不同機構間的跨機構協同。

“這一區塊鏈技術將原來像接力賽一樣逐個節點確認傳遞的匯款模式,改變為業務節點實時同步並行確認,提升了效率,也改變了運營模式。在匯出端錢包發起匯款的同時,所有參與方同時收到該信息,在做合規等所需的審核後區塊鏈上協同各方同時完成這一筆匯款交易。”上述工作人員介紹。

解鎖“螞蟻金服們”追風的區塊鏈支付新玩法

不過,對於螞蟻金服跨境匯款原理,有業內人士進一步分析,“螞蟻金服所謂的數秒實現跨境匯款,說白了就是有機構在墊付資金。當用戶從AlipayHK向Gcash匯款時,通過螞蟻金服區塊鏈技術實現信息上鍊,鏈上的渣打銀行進行墊資,從而做到支付操作在數秒內到賬。”簡單來說,在這類場景下,區塊鏈技術僅實現支付信息上的傳輸與共享,支付資金流與價值的傳輸並沒有解決,實際賬務處理依然通過中心化機構在完成。

有哪些不確定風險?

區塊鏈從概念走向應用,前景廣闊但面臨多重製約,“區塊鏈+支付”同樣如此。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其仍面臨著技術瓶頸、商業化成本高、匯率風險、安全隱患、隱私保護等難題。

以上述通過數字貨幣作為兌換媒介的應用為例,雖然做到了支付資金上鍊,但其首先就要解決效率問題。目前,數字貨幣交易所交易效率是7筆/秒,每一個區塊的時間是10分鐘,完成確認需要1小時,顯然,其性能和容量無法滿足大規模交易。

解鎖“螞蟻金服們”追風的區塊鏈支付新玩法

其次是匯率風險,近期,數字貨幣市場行情不穩,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幣值易出現極端波動,因此,轉賬對象收到的錢也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生貶值。

第三是安全風險,數字貨幣交易所本身存在安全隱患,區塊鏈技術應用平臺在當前並未形成風險防控保護機制,相關法律和監管制度體系有待健全,其用戶隱私和商業機密如何得到保護仍然有待商榷。

此外,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區塊鏈的去中心、自治化的特點淡化了國家監管的概念。在監管無法觸達的情況下,市場的逐利等特性會導致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非法領域,為黑色產業提供“庇護所”。

前景豐滿 現實骨感

面臨諸多制約與風險因素的“區塊鏈+支付”,未來還有多大想象空間?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訴鳳凰網WEMONEY,為滿足合規性要求,區塊鏈在支付領域的應用,一般都會提供不基於虛擬貨幣的支付流程備選項,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區塊鏈+法幣的結合,或許才是區塊鏈在支付領域的主流應用模式。

解鎖“螞蟻金服們”追風的區塊鏈支付新玩法

“區塊鏈提倡的點對點、可追溯等特性,可省去第三方金融機構環節,做到實時到賬、提現簡便、沒有隱形成本,這對支付的對賬、結算、清算等方面很有幫助,甚至可以說是顛覆了傳統。”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如是評價區塊鏈在支付的應用前景。

不過,前景豐滿,現實卻略骨感。在尹振濤看來,目前不管是公鏈、私鏈、聯盟鏈,其運行效率仍比較低,短期內難以實現大規模應用。由此,他認為,支付領域是區塊鏈應用中較為可行、有價值參考的應用途徑,但區塊鏈殺手鐧是否率先出現在支付領域仍不好分辨。

● ● ●

來源 | 整理自鳳凰網財經WEMONEY

協會出品

必屬精品

投稿/合作:[email protected]

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是全國首家由政府批准成立省級互聯網金融行業組織。作為協會官方微信,是全國性互聯網金融自媒體平臺,是所有關心關注互聯網金融發展人士的聚集地,彙集行業新鮮資訊,專注行業報道與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