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由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道义

《我不是药神》:由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道义

作为一部现象级的影片,我不想再用更多溢美之词来为它锦上添花,我只想写下在观影过程中,那些让我备受感动的细节。

是的,这是一部情节丰满,细节同样出彩的影片。

首先是主人公程勇对待钱的态度。

程勇作为一个卖壮阳药的纯屌丝,面临着同时失去父亲和儿子的威胁,他铤而走险,去印度走私格列宁,来牟取暴利。想象一下,进价500元,售价5000元,即便是打八折4000元,他也纯赚3500,这意味着第一批100瓶药,程勇便挣了35万,他交了父亲的手术费,儿子也顺利的留在了上海。

那时,钱对于程勇是救命稻草,他珍惜钱,钱给他带来的喜悦、满足感,让他忘掉了这背后的危险。

在拿下了代理商资格,并且拥有了自己的团队后,程勇对待钱的心态又变了,这时,他是一个十足的暴发户,他在夜总会,不惜砸重金,就为了能够泡到思慧,但在孩子纯真的眼神下,他落跑了。这时,程勇明白,有些东西,不是金钱可以买到的。

遇到骗子张长林之后,程勇被泼了一盆冷水,他不得不正视这笔暴利的背后,是牢狱之灾。

程勇毫不犹豫的把医药代理商的资格卖给了张长林,那时,对于病人,他毫无愧疚之感。是的,这时,金钱对于程勇而言,已经不是救命稻草,而是通向幸福生活的阶梯。

一年后,程勇成为了一家服装厂的老板,生意兴隆,日进斗金。如果不是吕受益的死,金钱对于程勇的意义,就是财富、地位、体面地生活。

可吕受益终究病危,这时程勇非常慷慨亲自去印度买药,但再多的钱也挽救不了这个昔日共患难的好友。程勇后悔了,原来,金钱不仅不能买到爱情,更不能买到生命。

除了吕受益,还有千千万万的病人,等着这种原本应该大多数人都吃的起的药品救命。程勇决定不顾安危,继续走私药品,以进价卖给需要的病人。

这时,金钱对于他,已经不再是第一位,但他还是在意自己的安危,他只想拯救曾经买过他药的人,这是他对吕受益的忏悔。

直到彭浩的死,彻底触动了程勇的心,金钱、安危再也不重要,这时的他,由一个最普通的市井小民,升华成一位英雄。金钱在他眼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就像奥斯卡辛德勒一样,开始用自己赚的钱,延续着这些与他原本毫无关系的生命。

其实,我们许多人都经历过对金钱同样的态度,我们终将明白,金钱绝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只是,许多人终其一生还在为生存而挣扎,金钱对于他们始终是救命稻草。

年轻的义士

这部影片,除了程勇,还塑造了一位英雄,那就是彭浩。这个不满20岁的男孩,身上却有着一股侠义之气。

他第一次出现,是去偷药,可对于这救命的药物,他没有全部留给自己,而是分给了其它病友。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他不是不知道,但他选择了分享。

后来,他开始和程勇一起卖药,他明白,程勇是为了挣钱,但毕竟药品的价格比起市场价已经便宜了10倍,他帮助程勇,其实是在帮助

其他病友。

而在程勇第一次放弃卖药后,彭浩是第一个选择离开的,他比吕受益看的清楚,程勇只是为了钱,根本不会在乎他们的死活。

然而,就是这个男孩,最后为了程勇,也为了其他的病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孟子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在这点上,彭浩比程勇更接近于义,因为他从始至终都有这份义气。而程勇的义,则是被环境一点点的激发出来的。

关于宗教

整部影片,提到宗教的部分,虽然都在调侃,但正是这几句调侃,点出了影片的主旨。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是的,刘牧师就是被这两句话所打动,开始帮着卖走私药。而程勇虽然一开始利用这两句话拉牧师下水,后来,却成为这些真理的实践者。

程勇在去印度帮吕受益买药的时候,看到众人抬着湿婆和迦梨两尊神像走过街头。湿婆是印度三大主神之一,而迦梨(手中提着一颗人头)则是他的妻子。湿婆身上兼具创造与毁灭两种能量,并富有牺牲精神。而迦梨则是印度神话中最黑暗的母神。

而程勇身上,便具有着善与恶两种特质,他曾经也利用病人挣钱,并在挣到钱后弃他们于不顾,而如今,赎罪与自我牺牲的特质开始在他身上占上风,但是以吕受益和彭浩的生命与鲜血为代价。

小人物与大时代

影片的背景在2002年到2004年间的上海,但镜头没有停留在高楼林立的黄浦江两岸,而是那些弄堂中的贫民窟。成千上万的社会底层病人在这些阴暗、破败的夹缝中求得一席之地。

没有人关心他们的死活,所以他们建立了病友群,分享着任何一线生的希望,他们住在最便宜的群租房中,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

这些景象,也曾经触碰到程勇的心,但远远不够,毕竟就像张长林说的,你不可能治得了“穷病”。

是的,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张长林,我们都认为穷病不能治,我们用穷则独善其身来自我安慰,而直接忽略掉了那些在我们视线之外的人。

可当血淋淋的真相摆在我们面前,当我们知道,原来这些人本来可以不必去死,只要有合理价格的药品就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时候,我们还能如此安心吗?

作为警察的曹斌便是第一个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的公务人员,当老婆婆质问他,你可以保证自己一辈子不得病吗?他无话可说。而彭浩的死,让他宁愿牺牲前途,也不再触碰这个案子。因为他明白,这个案子的本质,是在扼杀掉生命的希望。

那么,如今,到底还有多少人原本可以活命,却由于吃不起天价药而不得不在痛苦绝望中死去呢?我想,这个统计数据,会比这部影片本身更残酷,更令人绝望。

或许,我们都应该学会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