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得通、有效果、可複製的基層治理新路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社會治理積分制管理觀察

群眾參與“冷”、社區工作“累”、鄉村治理“難”,是基層工作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走出一條行得通、有效果、可複製的基層治理新路?

湖北荊門市東寶區對此進行試驗,開展社會治理積分制管理試點,對社會事務實行量化管理,通過正向激勵,調動居民自管自治積極性,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社會管理的“東寶模式”在全市推廣。

三無社區成全國和諧社區

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的瀏河小區,有住戶700多戶,是一個典型的無物業管理、無安防設施、無維修金“三無”小區,小區住戶對居住環境、社會治安等方面反映強烈。自2015年10月起,瀏河社區開始推行積分制管理,用積分記錄居民日常行為中的美德。居民可自行申報積分,積累到一定分值,可兌換物品和服務。

維修小區路面、幫行動不便的住戶購買生活用品、主動清掃垃圾、宣傳城區禁鞭政策……在這一項項積分申請行動中,瀏河社區居民自律自覺的“自控力”被挖掘出來,曾經的“三無”小區成為湖北省文明社區、全國充分就業社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

據瀏河社區居委會主任蘇玉梅介紹,積分制管理按服務對象類別,分為居民、家庭和單位三大主體,分別設積分事項、積分標準、積分賬戶。居民積分項目分為社會治安、公益美德、社區建設、獎勵懲罰四大類69項,家庭積分項目有11項。積分按時間、地點、事由三要素齊全的要求,由社區居民自行申報、網格員初審、社區審核、公告公示後錄入系統,存進“行為銀行”存摺。

積分“積”出鄉風文明

城鎮的社區推行積分制情況較好,那麼農村推廣情況如何?

“清理垃圾池加5分,義務疏通山溝加5分,小組討論開會加15分……”子陵村綜治主任張家華展示出了8組村民賀傳軍的積分存摺。這樣的積分存摺還有很多本。

用積分對村民的行為表現進行量化考核,按照積分的名次發放獎勵。子陵村印發了積分存摺,參與積分的村民以戶為單位一戶一本,自己做的好人好事,按照村裡的積分細則,自己記錄清楚後,拿到村裡進行核實,核實認定後可為自己添加積分。

張家華介紹,自2017年4月份開展積分制管理以來,子陵村村民的正能量被積分給激活了。子陵村專門懸掛宣傳廣告,宣傳積分獎勵辦法,分精神獎勵、物資獎勵和政策激勵。村裡通過開展群眾現身宣講、開展積分分享會等活動,現場亮積分、比積分、兌積分,進一步激發了村民參與熱情。

子陵鎮黨委書記曹軍說:“積分‘積’出鄉風文明。群眾整體的素質大為提升,由以前被動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到現在主動作為,這激發了群眾自治的活力,提升了基層組織社會治理的能力,也促進了鄉風淳樸鄰里和諧。”

積分讓群眾真正“動”起來

去年,東寶區綜治委針對社會治理的特點,將積分制管理軟件模塊植入網絡化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平臺,邀請積分制管理專家,講授管理原理、特點及操作,分批培訓社區人員。今年,東寶區在全區所有社區(村)全面推行積分制管理。

獎勵制度是積分制管理的關鍵。東寶將積分獎勵分精神獎勵、政策激勵、兌換服務和物質獎勵四大類。精神獎勵包括評星、評先表彰等;政策激勵有辦理特惠公交IC卡,優先入住養老院,優先選擇實物配租公租房等;兌換服務獎勵包括志願者服務、家政服務、免費體檢等;物質獎勵通過財政保障、商家讓利、社區補貼積分券等辦法,讓居民可以在合作商家以積分兌換商品。通過積分、評優、發放福利等方式,調動居民積極參與社會治理,爭做好事,爭當優秀居民。

積分讓群眾真正“動”起來了。石橋驛鎮花園村在黨建引領、明燈導航的指導下,以“明燈行動”為載體,將積分制管理、美麗鄉村建設和精準扶貧建設完美結合,形成了一套屬於花園村的“積分制+”模式。目前,全村已經有20名黨員、192戶群眾參加到積分制管理中,營造出了向上向善、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

行得通、有效果、可复制的基层治理新路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观察
行得通、有效果、可复制的基层治理新路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社会治理积分制管理观察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