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梳子賣給和尚,故事背後隱藏著這樣的商機!

一個企業要做 大,一定要有一個做強做大的模式。很多企業做到一定階段就做不大了,為什麼呢?李波老師在上海MBA20班《頂層設計與商業模式》課程上,為我們深入分析了這一問題。

把梳子賣給和尚,故事背後隱藏著這樣的商機!

因為一開始就錯了,一開始的模式就註定做不到。 “頂層設計”就是用科學的方法論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做出系統性的規劃,基於對目標市場的理解,對用戶需求的把握,對競爭格局的認知,那什麼樣的商業模式才能是你的企業面對日常激烈的市場競爭呢?

李波老師給我們分享了一個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

把梳子賣給和尚,故事背後隱藏著這樣的商機!

一家生產梳子的公司招聘業務員,經過面試後剩下三個人,最後一道題是:誰能把梳子賣給和尚?半個月後,三個人回來了。結果是——

經過努力,最終賣出了一把梳子。(在跑了無數的寺院、推銷了無數的和尚之後,碰到一個小和尚,因為頭癢難耐,說服他把梳子當作一個撓癢的工具賣了出去。)  

乙:賣出了十把梳子。(也跑了很多寺院,但都沒有推銷出去,正在絕望之時,忽然發現燒香的信徒中有個女客頭髮有點散亂,於是對寺院的主持說,這是一種對菩薩的不敬,終於說服了兩家寺院每家買了五把梳子。)  

丙:賣了1500把,並且可能會賣出更多。(在跑了幾個寺院之後,沒有賣出一把,感到很困難,便分析怎樣才能賣出去?想到寺院一方面傳道佛經,但一方面也需要增加經濟效益,前來燒香的信徒有的不遠萬里,應該有一種帶回點什麼的願望。於是和寺院的主持商量,在梳子上刻上各種字,如虔誠梳、發財梳……,並且分成不同檔次,在香客求籤後分發。結果寺院在應用之後反響很好,越來越多的寺院要求購買此類梳子。)

把梳子賣給和尚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這三個人都應該算是很優秀的銷售人員。從三個人完成任務的方式上我們能學到什麼東西呢?

1、甲是個很勤勞的銷售人員,面對困難的時候契而不捨。

最後終於圓滿的完成任務,從完成任務本身是很嚴謹的。因為這把梳子的確是賣給和尚去使用了,不過是他挖掘了產品的另一個附加功能—撓癢。這不能不說也是他的聰明之處。

我們做銷售或者做策劃的時候也是同樣,是否要把我們認定的主要功能去推銷出去,哪一種是客戶或者消費者最需要的。滿足客戶是消費者最需要的。

2、乙的成績要比甲好,在銷售過程中他也做了更為大膽的嘗試。

那就是大膽改變了銷售人群,讓不可能購買的人群去購買給需要的人。買的人不一定用,用的人不一定買。這種情況是現實生活中一直存在的。那麼我們是否要盯著我們確定的目標人群不放,並一直抓下去呢?並不是所有勤勞的人都會有結果的,而在於你是否能找到正確的方法。

3、丙的做法更讓人大吃一驚,因為他創造了循環的效益。

而且找到了一個嶄新的市場。但丙的做法給我最大的啟發卻是一個很簡單的商業道理——雙贏。讓別人賺到錢,自己才會賺錢。

只有飽和的心態,沒有飽和的市場。商業模式的創新,讓看似飽和的市場充滿機會。好的商業模式不僅僅是一種理念,優秀的商業模式能夠創造性地為客戶解決問題,帶來比預想更高的利潤。

無論什麼類型的商業模式,都需要從根本上回答“如何創造並獲取價值”這一核心問題。

為顧客持續創造“不可替代的價值”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競爭優勢的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