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隆科多身爲顧命大臣,爲何最終倒向八爺黨逼宮篡位?

歷史茶坊


關於隆科多倒戈八爺的真相,真實的歷史,小說原著,電視劇,一個比一個高級。


真正歷史上,隆科多是佟國維的次子,而佟國維的妹紙佟佳氏,是康熙皇帝的合法皇后,孝懿仁皇后。

也就是說,隆科多和康熙是一輩,比雍正大一輩。由於雍正生母出生低微,小時候是交由佟佳氏撫養,所以嚴格的說,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而雍正繼位以後,也公開稱呼隆科多為舅舅。可見這層關係。

隆科多在雍正繼位的時候發揮了關鍵作用,擁戴雍正成功以後,自己也達到了權力的頂峰。

真正導致他下臺的罪狀,是兩個,一個是收受賄賂。這個並不是雍正彈劾他,而是朝堂上有人彈劾他,查實隆科多收受封疆大吏年羹堯、總督趙世顯、滿保,巡撫甘國璧、蘇克濟行賄。其實在腐敗的封建王朝,貪汙受賄是常態,但是你一個權傾朝野的大臣勾結封疆大吏,不得不使雍正警覺。但是即便如此,隆科多隻是被撤職,雍正並沒有辦他,而是讓他去與俄羅斯談判了。

第二個幹掉隆科多的罪狀,也是公開的最主要的罪狀,是私藏宗碟。你把我王公貴族的家譜,戶口簿天天放在家裡研究是想搞什麼?分明就是要結黨營私。所以這一次,雍正把他全家都辦了。

不得不說,這中間有雍正猜忌的因素,但是歷朝歷代都是,飛鳥盡,良弓藏。擁戴有功的大臣最好的命運要麼是死在戰場上,要麼就是主動歸隱,如果新君上位,你恃寵而驕,還拉幫結派蠢蠢欲動,尾大不掉,那麼必然做任何事都要遭到懷疑和防備,最後必然死路一條。

小說裡,隆科多是因為和佟國維密謀,佟國維讓他去燒四爺冷灶,自己燒八爺熱灶,怕他反悔,於是兩個人立下了規約。好死不死這個規約被八爺黨從佟府上截獲,至此被八爺抓住了把柄,而張廷玉那裡又有一封隨時可以斬殺他的康熙的手諭。隆科多都已經權傾朝野了,還隨時被要挾著,沒有自由,可見心情也一定十分不爽加變態。

而電視劇裡,最為高能,無數集都在告訴我們,隆科多本身就不是改革派,而是個頑固的保守派。

最開始清理國庫虧空,還款的時候,就是公子哥隆科多,馬國成和田文靜打擂臺,看看隆科多的拽樣——


一看就是公子哥,官二代慣了的,怕你個田文靜?

但是小多子還是有腦子的,馬國成咆哮公堂,情緒失控,小多子還是曉得這樣搞沒什麼好結局的。所以沒有瞎起鬨——

作為入關以後的八旗子弟,打仗是不行的,守在京中,敗家也敗光了,到了最後只有賣刀還債,這和《水滸傳》裡面家道落魄,自己又沒什麼本事的楊志賣刀頗為相似。

雍正一直在改革,改革就是要動這些習慣了養尊處優的八旗子弟的奶酪。而八爺是打著“祖制”的旗號,堅決反對改革的保守派,所以隆科多和八爺其實利益是一致的。不存在誰拉攏誰,要挾誰,只要八爺上了臺,憑隆科多這個地位,又可以繼續貪。他們這些人很顯然是隻看眼前利益,不管王朝是否被顛覆。

所以隆科多和雍正的主要矛盾,不是什麼把柄,什麼宗碟,什麼貪汙,主要矛盾是他不適應形勢,不管歷史上,還是小說,還是影視劇,只要隆科多站出來做改革急先鋒,那麼可能又是另一個結局,然而對於他這樣伸手靠爹慣了的紈絝子弟,已經搞不來改革,同時,由於關係複雜,也得罪不起滿朝的親友,然後又捨不得榮華富貴,急流勇退,最後自然被脅迫,被猜忌,被清算。


HannibalLecter


電視劇中,隆科多有一句話特別印象深刻就是,“這次不會再再扶錯了人。”這句話明確的向我們反映出,隆科多在扶持雍正登基以後,是十分後悔的。

當初隆科多可以說百轉千回的繞到了康熙病榻前。被康熙恩威並施,拐到了雍正麾下。第一章,賜死的聖旨在張廷玉手裡,一張升職的聖旨在雍正登基當天生效。可以說隆科多在康熙,去世前是唯二的託孤之臣。可是在雍正登基以後的政策處處不合隆科多心意。滿人的利益和士紳的利益一再被損害。自己推薦的諾敏,剛剛被封為“天下第一巡撫”,緊接著就被查出做假被斬首。



隆科多作為唯二的託孤之臣,也沒有顯示出被唯二的重視。雍正張口閉口一個衡臣,十三弟,甚至雍親王府的奴才李衛都比自己受到重視。雍正對自己的戒心都快趕上對八阿哥允禩的戒備了。想當初我可是扶植你登上王位的重要人物啊。要是我投了八阿哥,現在這皇位是不是你胤禛的,還是個未知數。


隆科多的目的不是要扶植八爺,而是要讓弘時登基。這樣顯得自己名正言順又受到重視,不會揹負罵名。弘時代表的利益集團和自己一致。勝算這麼大的八爺黨逼宮,隆科多樂意之至。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隆科多最終倒向八爺黨,協助老八胤逼宮篡位,主要是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利益被剝

雍正上位,大搞新政,如火如荼。但這些新政方略的實施,對以往的利益集團造成的損失是十分巨大的。

1.攤丁入畝。

這項政策利國利民,但嚴厲扼制了豪強地主的土地兼併行為,土地越多,納稅越多,責任越大,對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階級來說,損失慘重。

隆科多做為佟家的掌門人,佔有的土地數量自然十分龐大,這項政策嚴重損害了他的利益,他內心是極度不滿的。



2.士紳一體當差。

士紳一體,當差納糧。這項政策對於龐大的士紳階層的傷害也是十分巨大的。做為士紳集團的上層,隆科多所面臨的衝擊也很嚴厲。門下眾多門人官紳,受到重創。

3.火耗歸公。

這項政策嚴厲打擊了貪腐行為,對各級地方官員的權力進行了削弱,隆科多控制下的勢力又遭到了進一步扼制。

二、把柄被握

隆科多有兩項把柄被死死握在別人手中,這使他始終睡不安穩。

1、張廷玉手中的康熙遺詔。

康熙臨終召見隆科多,託以扶立新君的大任。但是,留下了牽制他的兩份遺詔。一份是加官進爵,讓他榮華富貴。另一份卻是興師問罪,隨時都可能讓他墮入地獄。



這份隨時能讓他墮入地獄的遺詔指明,如果他與八爺胤禩和十四爺胤禵勾連,就要賜死。

而這份遺詔卻掌握在張廷玉手中,若落在雍正手中,雍正隨時都能拿出來把他摁進鬼門關。

2、佟國維熱炕冷灶信

當初九龍奪嫡,佟國維與隆科多叔侄倆設下左右逢源之計,一燒熱炕,一燒冷灶。隆科多向康熙帝舉報了佟國維,使八爺黨勢力嚴重受創。但叔侄倆的這份計劃信卻落在八爺胤禩的手中。



現在這種情況下,隆科多最怕的就是八爺黨的垮臺。如果八爺徹底失勢,破罐子破摔,把這份信扔出來,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這份信單獨拿出來,至少是個丟官失爵的大罪,如果與上一封信合到一起,那就是必死無疑了。

三、寵信漸失

雍正上位最初,隆科多是有扶立之功的,頗受器重。

但隨著雍正的帝位逐步穩固,權柄越收越緊,隆科多的阻礙作用就逐步顯示出來了。

雍正清理虧空,隆科多推薦的大臣諾敏欺上瞞下,虛報政績,最終被查處問罪,雍正堅決拒絕了所有大臣的求情告免,下旨處斬,這對隆科多造成的衝擊相當巨大。



雍正開恩科,量才取士,擴充勢力。在取士過程中,對人才的選拔,雙方也產生了重大矛盾。

考生劉墨林,因宿妓的罪名被隆科多排擠,而雍正意見與其完全不同。同時,十三爺胤祥用計,把隆科多兒子在妓院出沒的把柄捉住,迫使隆科多就範。



隆科多進宮向雍正為兒子請罪,但雍正拒絕接見,這使隆科多深深的認識到自己逐漸失去寵信。

當前的政治格局要變!

隆科多清醒地認識到:雍正就是要大批吸納新的忠於自己的人才,在朝堂上組構完全忠誠而有能力的勢力,來逐步打壓、牽制和排擠這幫老傢伙們。

事到如今,隆科多也就只能冒險一搏,以求變局了。



四、隆科多有幾方面與八爺黨是一致的

1、八爺黨不能垮。

八爺黨垮掉,隆科多勢力必孤,很容易被收拾掉,一份遺詔和一封書信足以讓他獲罪被處。

2、雍正下臺。

如果任由朝堂形勢再繼續這樣發展下去,隆科多的失勢已成必然,這他是決不能接受的。他必須阻止雍正。

3、弘時上位。

這一點上,隆科多與八爺胤禩是一致的。老八不能上位,這對隆科多並沒有好處,而弘時上位,是最佳結果。皇權被架空,隆科多手握重權,可以為所欲為。兵權在手,他還有機會制服老八胤禩,獨攬朝政。



綜上所述,隆科多就挺而走險,倒向八爺,突然向雍正發難了。


饞嘴肥貓1


隆科多是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重要人物。在劇情裡是承上啟下的重要角色。因歷史上的隆科多和電視劇裡的不盡相同,這裡只從劇情上進行分析。

隆科多在康熙晚年被提拔為九門提督,掌管了北京兵權,這使其成為九王奪嫡和康熙傳位雍正等一系列事件中舉足輕重的力量。康熙臨終前召隆科多,賜兩份詔書,一份賜死,一份加官晉爵,以確保隆科多站好隊,保雍正順利繼位。

雍正繼位後,隆科多有擁立之功,加上又是雍正“舅舅”,此時的隆科多聖眷正隆,從成功保舉諾敏為山西巡撫,其後諾敏半年內補上了山西十幾年的虧空,雍正查都沒查便御筆親題了“天下第一巡撫”的匾額,可見雍正對隆科多的信任。

但是也正是因為諾敏的欺君罔上,使得隆科多在雍正面前失了寵。這點從隆科多兒子的話中可以得到證實,見下圖。

雍正下令菜市口眾臣觀看諾敏和張廷璐問斬時,隆科多稱病不去,雍正當即下令傳他必須到場並在樓下觀刑,隆科多由此可能覺得受到了羞辱。

隆科多失寵後在權力核心裡就靠邊站了,隆科多自覺高官厚祿不會長久了,就想借扶弘時上位的機會保住自己的祿位,這也就是隆科多最終倒向八爺黨的原因。


琅琊清靜散人


在歷史上並沒有所謂的逼宮一事,還是要把歷史和劇情分開。


《雍正王朝》劇中隆科多最終倒向八爺一方,協助逼宮,確實有些令人費解,雍正上臺後,隆科多已經位極人臣,身為“九門提督”完全可以瓦解“八爺”逼宮的企圖,為什麼最終倒戈了呢?

尋找新的靠山

這種解釋是完全成立的,雍正上臺後推行新政,觸及了朝中諸多權貴的利益,除了李衛,田文鏡等人推行新政外,朝中大部分人抱有牴觸態度,再加上老八從中串聯,雍正顯得勢單力孤。

隆科多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毅然加入了八爺一方。

對雍正不滿

隆科多有句話“這次要是再扶錯了人,我也認了”,這說明他對雍正並不滿意。

從雍正繼位後來看,隆科多雖然位極人臣,但是卻並沒有受到重用,因為諾敏一案還背上了心裡負擔,所以八阿哥找他聯合逼宮之時,隆科多欣然應允。

把柄落入人手

隆科多有把柄落在了八爺手裡,正是當初隆科多和佟國維密謀商議燒“冷灶熱灶”的信落入“八爺黨”一手。而且小說中交代,隆科多從皇史館裡面借出的玉蝶落入了八爺之手,八爺以此制住隆科多。

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隆科多和八爺都沒有機會逼宮雍正,在皇權達到頂峰的清朝,逼宮之事也不可能發生。他們早在雍正繼位之初就被收拾了。


一點點歷史



隆科多為啥倒向八爺胤禩,我覺得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雍正方面

我們都知道雍正即位,讀遺詔之人正是隆科多,按道理,在當時“九子奪嫡”如此激烈時刻,隆科多還能站在雍正這邊,證明康熙是傳位給雍正,雍正事後肯定會非常重要隆科多。但從雍正即位後,對隆科多的表現來看,好像沒有像隆科多期待的。


首先,雍正登基之後沒多久,就頒佈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例如“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而這些政策對於滿人來說,特備是對於擁有大量土地的旗人來說,是非常致命的打擊。隆科多毅然如此,政策對他的打擊特別大。


其次,隆科多在雍正登基之後,發現雍正對自己的態度,並沒有多麼熱情,雖說隆科多和十三爺胤祥無法比,但在隆科多心裡,自己至少應該比漢人張廷玉、雍正的家奴李衛得到更多恩寵吧,可事實卻讓隆科多無法接受,雍正對張廷玉的信任與態度,對李衛的提拔與任用,都在隆科多之上,更讓隆科多受打擊的是,隆科多提拔上來的諾敏,在雍正都已頒發“天下第一巡撫”的牌匾後,竟然還能翻臉殺了諾敏。


由此,隆科多反向胤禩的第一點,就是雍正給予隆科多的態度,讓隆科多心生間隙。

二、隆科多自己

我們在第一點時說到隆科多是宣讀遺詔之人,表面上看是隆科多站在了雍正這邊,但其實我們也清楚隆科多能夠在如此情況下,依然照實宣讀遺詔,其一大部分原因應該受 康熙下發的另一道聖旨所控制,在康熙駕崩之前,張廷玉曾當著康熙的面,給隆科多宣讀了兩份聖旨,兩道聖旨含義均不一樣,一道是宣佈隆科多與胤禩勾結,賜死;一道是宣佈隆科多進入上書房,太子太保,一等公。也就是說,隆科多自己的命運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裡,他若想繼續生存,就得如實宣讀聖旨。所以,由此可以分析,隆科多並不是非常心甘情願的站在雍正這邊。

一個原本就不是心甘情願站在雍正身邊的人,那麼心裡的天平將會一直處於搖擺狀態,而天平的兩端正是雍正和胤禩,雖說雍正已登基,但並不代表胤禩就沒有了可能,這也就有了後來的當胤禩搞“八王議政”時,隆科多加入的原因。

因此,從這第二方面來看,隆科多反向胤禩,主要還是自己不夠堅定,自己長期處於搖擺的狀態。

三 外界因素(胤禩、弘時)

前兩點,我們說了雍正和隆科多自身,這兩點只會讓隆科多心裡的天平產生搖擺,但不能將隆科多推向胤禩,真正將隆科多推向胤禩的,還是外界因素對隆科多的影響。在太子第一次被廢之時,當時自己的叔叔佟國維為了佟氏一族的未來,與隆科多商量了“站隊”策略,可誰曾想這個商量的信件竟然落入了胤禩和弘時的手裡,當胤禩察覺到隆科多在雍正身邊並不如意後,開始拉攏隆科多。而隆科多擔心胤禩情急之下會將信件抖落到雍正面前,只能一步步的走入胤禩的圈套中。


這第三方面,在酒翁看來,正是基於前兩個方面。


綜上所述,則是隆科多倒向八爺胤禩的三方面原因。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們會喜歡~


寒舍閱獨


這個問題也簡單也複雜,隆科多和其他親貴一樣,都是家族式入朝,更別說其他皇親了。雍正的新政都是動搖親貴利益的,而且執政較為嚴苛,大大縮小了他們的自由權。隆科多身在其中自然要反對。再一個就是老八聯合了幾個旗主鐵帽子王和朝中絕大部分官員,隆科多為保住自己的根本,也是見風使舵而已。怎奈天下兵權盡在十三爺手裡 ,從電視劇方面看,這是他們唯一的失算。


影畫點選


隆科多是武將出身 又是滿清貴族 皇帝的舅舅 他就犯了跟年羹堯一樣的毛病 錯把天恩當自己的本事 認為皇帝欠他的人情 也就是眼界不夠高 看問題不夠通透 不知進退。康雍乾三代皇帝 心術都是極深的 臣子只能聽話當棋子 千萬別自以為是 下場都是極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