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值得一說的三場特殊畢業典禮

今年全國近3000場高校畢業典禮,可能就屬以下3場畢業典禮最為特別了。

一讀EDU還受邀派出第三方觀察員觀摩了其中1場畢業典禮,希望結合自身觀察和校方、媒體公佈資料,為您全面比較、分析這3場畢業典禮的細節。

2018最值得一說的三場特殊畢業典禮

▲ 國科大首屆本科畢業生合影(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這個夏天,全國高校有將近3000場畢業典禮,但在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下稱“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院士看來,7月2日上午舉行的國科大2018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應該是最特別的”

因為,他即將送走的是“全中國最與眾不同的一群畢業生”。這些畢業生是國科大40年辦學歷程中的首屆本科畢業生,是國科大“永遠的‘黃埔一期’”

而像國科大一樣,上海科技大學(下稱“上科大”)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下稱“港中文(深圳)”)也在今年舉辦畢業典禮,送走了各自的首屆本科畢業生。

這些“黃埔一期”畢業生身上有哪些特點?校長們又給他們獻上了怎樣的臨別贈言?畢業典禮上有哪些別出心裁的環節?從畢業生和畢業典禮流程等方面又能看出什麼門道?

圍繞上述問題,本文總結出以下關鍵詞,幫您一探究竟。

2018最值得一說的三場特殊畢業典禮

▲ 校慶40年之際,國科大迎來首屆本科生畢業生。(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一、自信

3所高校在畢業典禮上公佈了各自首屆本科畢業生的去向數據。

其中,國科大還在畢業典禮前,特意召開新聞通氣會,面向媒體詳細披露了該校首屆本科畢業生的畢業、延期畢業、結業、休學、退學等具體數字。

這也讓國科大成為近年少有的精確公佈學生去向的高校,體現出國科大對該校本科生培養質量的自信。

到了畢業典禮上,接下來還要匆忙趕去上課的國科大本科教學委員會主任席南華院士又向全體首屆本科畢業生和部分學生家長介紹了首屆本科生的培養情況。

他的發言題目是《致力於培養未來科技領軍人才》,而他所列舉的數據和案例也折射出國科大鮮明的科教融合人才培養特色。

例如,國科大332名2014級本科畢業生中,有290人順利畢業,其中244人將繼續深造,

深造率為84.1%,居全國高校首位,只有7人直接就業,另有39人準備再戰一年準備深造;

“你們中的極大部分,畢業後都選擇了深造,這同學校要培養未來科技領軍人才的初衷完全契合。”因公務原因未能到場祝賀的國科大原校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院士在書面致辭中表示,國科大首屆本科畢業生交出了一份能讓社會“基本滿意”的答卷。

2018最值得一說的三場特殊畢業典禮

▲ 290名國科大首屆本科生喜獲學位。(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而上科大和港中文(深圳)首屆本科生也多數選擇深造求學,深造率均在60%以上。

其中,上科大深造率要更高些,該校199名本科畢業生中,約有72%繼續深造,不過,港中文(深圳)畢業生似乎比上科大同輩更受世界知名大學青睞。

近7成(約65%)港中文(深圳)首屆本科生將赴國(境)外繼續攻讀研究生,且人均收到3個以上世界知名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據港中文(深圳)校方分析,學校國際化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養質量是世界知名大學對該校首屆畢業生青睞有加的主要原因

此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上科大和國科大選擇延期畢業的首屆本科生中,均有一些是主動申請的,一定程度顯示出同學們對學校豐富資源的留戀。

2018最值得一說的三場特殊畢業典禮

▲ 上海科技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徐匡迪,委員周小川、丁仲禮、翁鐵慧、傅成玉為優秀畢業生頒發榮譽證書

二、嘉獎

耀眼的畢業生去向數據背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畢業生,他們中的佼佼者,將獲得學校給予的各種表彰、榮譽,而在畢業典禮現場頒發的有關獎項,不僅是對優秀畢業生的嘉獎,還能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學校的辦學特色。

港中文(深圳)為4名傑出的首屆本科畢業生頒發“大學傑出畢業生獎”,以表彰他們在大學期間優秀的學生表現卓越的領導力以及對大學發展的參與和貢獻

獲獎學生各有特點:

應悅同學收穫了來自牛津大學、杜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倫敦商學院等知名學府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代表全體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發言的萬瑋同學則多次獲得校內外大賽冠軍,畢業後將進入世界500強公司工作;

張昊東同學則選擇創業,並已獲得學校10萬元創業基金支持,組建起20餘人的創業團隊。

2018最值得一說的三場特殊畢業典禮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讓·梯若爾教授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2014級經管學院學生應悅頒授“傑出畢

而上科大和國科大均在畢業典禮上為獲得各自所在地區優秀畢業生的同學頒發了榮譽證書,此外,上科大還特別設置

2018屆畢業生校長獎,而體現國科大特色的是對優秀本科畢業論文獲獎者及指導教師的表彰。

席南華認為,國科大科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對本科生深切認識科研、積極參與科研和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這從國科大首屆本科生畢業論文導師陣容和畢業論文題目來源上就可初見端倪:

  • 他們的畢業論文導師分佈在中科院29個研究所和國科大5個學院,其中,來自中科院研究所的導師就佔畢業論文導師總數的94.8%;
  • 學生畢業論文題目來自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的佔比50.51%,其中,110篇畢業論文來源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9篇來源於“973”“863”項目。

這說明,國科大首屆本科生在畢業論文研究、寫作過程中,不僅能得到一線知名專家的精心指導,還能有機會接觸科研前沿問題。再加上之前堅實的數理基礎學習和科研實踐訓練、出國訪學積累,他們交上的畢業論文不乏佳作。

席南華回憶,參加畢業論文答辯的部分院士對本科生論文給出了很高評價,“部分本科生具有很強的科研能力”,“有些學士論文水平已經完全達到了博士級別”

2018最值得一說的三場特殊畢業典禮

▲ 答辯委員會主席姚建年院士宣讀本科畢業論文答辯結果。(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三、致謝

對於開辦本科教育不久的高校而言,能吸引、培養出這樣的畢業生已實屬難得。因此,3所高校均在畢業典禮上特別感謝、讚揚了畢業生。

上科大校長江綿恆回憶道,當首屆本科生選擇上科大時,學校僅有1幢宿舍樓,校園建築還只是1張藍圖,常任教授隊伍也尚未建立。

可以說,同學們並未趕上好時候,而且進校後還要面臨做不完的作業、聽不完的講座和參加不完的活動,“許多本地的同學甚至1個月都不回家1次”

但大家所有的勤奮和辛勞都得到了應有的回報,“我為你們當年的勇氣所感動,更為你們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江綿恆說。

港中文(深圳)校長徐揚生也讚揚了學校首屆本科生,“你們曾陪伴這所學校一起成長。是這所大學將你們推向世界,但也是你們把這所大學推向了世界。”

作為國科大1412班的科學家班主任、首屆本科生的學業導師,和送走首屆本科畢業生的校長、黨委書記,李樹深院士則將國科大首屆本科生譽為

“品牌的鑄造者”

是你們讓‘國科大’這3個字,迅速被社會熟知並廣泛認可;是你們讓‘科教融合’的辦學理念,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生教育改革創新的一張‘靚麗名片’。

除了祝賀同學們順利畢業,他更要向同學們致謝:“國科大因為你們的青春而有聲有色,也會因為你們的大膽建言而偉大光榮。”

“尤為重要的是,你們作為第一屆本科生,為學弟學妹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4年前的歡迎詞中,國科大原校長丁仲禮院士曾特別拜託2014級本科生,要為國科大優良校風的建立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如今,4年過去了,丁仲禮說:“你們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你們都是好樣的!”

2018最值得一說的三場特殊畢業典禮

▲ 李樹深希望同學們堅定初心,記住努力拼搏、奮發向上的自己。(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四、禮物

除了感謝畢業生當初選擇母校,陪同母校風風雨雨,用成績將學校品牌擦亮,3所高校還在畢業典禮現場給畢業生送上了“特別的禮物”。

  • 母校給畢業生送書、送詞做“禮物”

港中文(深圳)和國科大的禮物均充滿文藝氣息。

思慮再三後,港中文(深圳)校長徐揚生決定將自己個人微信公眾號上的散文集結成小書《先生的禮物》贈予畢業生,算是把自己的一些人生經驗與感悟送給同學們。

而國科大原校長丁仲禮院士則時隔4年,再次填詞,贈予畢業生,亦算是一種有始有終。

2014年的開學典禮上,他填的是《賀新郎》,4年後,他再賦一闕《望海潮》:“要胸含萬里,氣蘊八荒。加秩進爵,求田問舍,誠非俊彥心量。大海自汪洋。”

國科大現任校長、黨委書記李樹深院士則在畢業致辭最後,引用英國著名足球俱樂部利物浦隊歌的一段歌詞贈給畢業生:“帶著你心中的希望前進。你永遠不會獨行!”

上科大畢業典禮主打“溫情牌”,先是播放由2018屆畢業生製作的畢業紀念短片,帶領同學們重溫鏡頭記錄下校園生活的點點滴滴,並藉機憧憬明天的美好與希望,後又宣佈正式啟動上科大校友會公眾號,彰顯母校永遠心繫學子之意。

2018最值得一說的三場特殊畢業典禮

  • 畢業生送禮物給母校

難能可貴的是,上科大和港中文(深圳)首屆本科生也飲水思源,為母校送上了特別禮物。

上科大畢業生設計、製作了獻禮匾,在畢業典禮上送給母校。江綿恆校長代表學校接受畢業生贈禮併為禮物揭幕。

這一禮物選取上科大校園科技精神方塔為主要元素,將首屆199名畢業生名字組合成樹葉造型,寓意在上科大精神之樹的培育下,學生氣息欣欣向榮,枝繁葉茂;也寓意上科大因擁有青年才俊,更加展翅高飛,升騰不息。

2018最值得一說的三場特殊畢業典禮

▲ 上科大接受首屆本科畢業生設計、製作的獻禮匾。(來源:上海科技大學官網)

而港中文(深圳)經管學院的李芷璇同學、嚴丹陽同學則通過大學期間開展的創業項目,在畢業之際向母校捐資100萬,成為該校第一批通過捐贈回饋母校的本科生。學校也舉辦“紀念長椅命名儀式”,以感謝她們對母校的回饋與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為感謝家長們的支持和信賴,港中文(深圳)還特意在畢業典禮上設置特殊環節——由徐揚生校長為9名學生家長代表頒授“特別貢獻獎”,並與他們合影留念。

2018最值得一說的三場特殊畢業典禮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為9名學生家長代表頒授“特別貢獻獎”。

五、贈言

畢業典禮常被看作給同學們上的“最後一課”,人們會關注學校邀請了哪些重磅嘉賓出席,校長又送給畢業生什麼樣的臨別贈言。

  • 嘉賓“咖位”足夠高

從嘉賓陣容來看,3所高校利用各自獨特辦學優勢和資源,均邀請到有足夠“咖位”的嘉賓:

港中文(深圳)畢業典禮上最令人矚目的是,有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出席;

上科大不僅請到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趙忠賢先生作為特邀嘉賓出席畢業典禮並作主旨演講,還邀請校務委員會主任徐匡迪(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原院長、上海市原市長),委員周小川(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丁仲禮(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翁鐵慧(上海市副市長)、傅成玉(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原董事長)為優秀畢業生頒發榮譽證書;

現場見證國科大首屆本科生畢業的領導和來賓則包括中國科學院院長、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院士,國科大校長顧問、新加坡國立大學原校長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原校長施春風院士等人。

2018最值得一說的三場特殊畢業典禮

▲ 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傑出大學教授邁倫·舒爾斯作主題演講。

  • 臨別贈言顯特色

畢業典禮上的臨別贈言其實從一定程度也折射出學校的辦學特色。

比如,港中文(深圳)首屆本科生均來自經管學院,平均年薪近14萬元人民幣,看似羨煞旁人,但徐揚生校長不希望同學們在穩定、舒適、高薪的工作中被安逸消磨志氣、束縛精神。

他希望,同學們在該奮鬥的年紀不要選擇安逸

而上科大和國科大均因為具有中科院背景和“科教融合”色彩,在臨別贈言方面均透露出一種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

“作為上科大的畢業生,在慶幸生逢其時的時候,希望你們更要思考時代賦予你們的重任。”上科大校長江綿恆在畢業致辭中告誡畢業生,一個有作為的人生,是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的,是和時代休慼與共的。

他希望,同學們能從上科大開始“立志成才”,從上科大出發“報國裕民”

2018最值得一說的三場特殊畢業典禮

▲ 江綿恆校長致辭(來源:上海科技大學官網)

4年前,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院士就以《科學報國,薪火相傳》為題,給首屆本科生講了“開學第一課”,而4年後的畢業典禮,他向同學們提出的第一個希望依舊與家國情懷有關。

“同學們,希望你們能夠傳承中國科學院老一輩科學家熱愛祖國、淡泊名利的家國情懷和優秀品質。”白春禮建議同學們要不斷與大師前輩和自己的理想目標“對標”,始終將個人的成長夢、成才夢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密地結合,真正成長為未來的科技領軍人才。

除希望同學們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社會發展外,國科大校長、黨委書記李樹深還希望同學們能讓創新成為一種習慣:

對你們來說,填補國內空白和跟蹤國外研究並不算創新,創新是要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敢於破解世界難題。

國科大原校長丁仲禮院士也認為,同學們這代人應該真正做出真正“從0到1”的原創性成果,有能力去突破人類思維的極限,進入“無人區”去探索。

2018最值得一說的三場特殊畢業典禮

▲中科院院長、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院士致辭(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六、小結

畢業典禮已成為學校辦學過程中的重要儀式性活動,受到校內外的廣泛重視,但如何辦好畢業典禮,卻也成為一門學問。

按理說,鑑於上述3所高校的人才培養成績和畢業典禮嘉賓陣容,辦好畢業典禮並不難,所以,真正考驗學校的是如何出新。

在此方面,3所高校均有讓人眼前一亮之處

港中文(深圳)為家長代表和優秀畢業生代表分別頒授“特別貢獻獎”和“大學傑出畢業生獎”,校長給畢業生送書;

上科大邀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為畢業生講好“最後一課”、啟動校友會微信公眾號;

國科大原黨委書記、中科院副秘書長鄧勇臨時請纓,以師長身份給畢業生講心裡話,讓人覺得畢業典禮上的國科大師生共同體更像是一個擁有4年共同回憶的大家庭。

不過,相較而言,國科大畢業典禮顯得莊重有餘,而活潑、新意不足,未來可以考慮增設包涵國科大專門元素的畢業生獎項

儘管獎勵優秀本科畢業論文及其指導教師能夠體現國科大重視科研的特色,但一些本科生在4年求學期間並非僅取得論文佳績,還有部分畢業生在發明專利、學科競賽方面有所斬獲,學校在設立畢業生獎項時不應忽視他們的成績,在獎項標準方面最好能兼顧綜合性和導向性。

2018最值得一說的三場特殊畢業典禮

▲ 白春禮、李樹深為國科大首屆優秀本科畢業生頒發證書。(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