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克羅埃西亞內戰具體是怎樣的情況?

說客


本屆世界盃克羅地亞取得了歷史性的好成績,而且隊內大多數球員都經歷過那場戰火,因此20年前的內戰又引發了大家廣泛的關注與思考。

本文將以文明斷層線上的衝突為視角,帶您重新審視這場內戰,希望能夠滌清一些問題。

首先,巴爾幹半島,以“歐洲的火藥桶”著稱。

巴爾幹半島位於歐亞非大陸之間,由於歷史、民族、宗教、領土等問題錯綜複雜,再加上地緣位置的重要性,不僅內部紛爭不斷,也是大國博弈必爭之地,因而有“歐洲的火藥桶”之稱。特別是南斯拉夫地區(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塞爾維亞、波黑、馬其頓、黑山、科索沃地區),積怨較深,矛盾重重,成為了衝突的最前沿。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摩爾多瓦、烏克蘭、土耳其等也屬於巴爾幹半島國家。

其次,南斯拉夫人,由於宗教的分歧而對立。

斯拉夫人是歐洲的三大民族之一,發端於東歐地區,由於民族遷徙,現有三個分支:西斯拉夫人(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東斯拉夫人(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南斯拉夫人。雖然南斯拉夫諸共和國同種同族,但由於宗教的分立,可謂勢同水火,無法相容。其中塞爾維亞、馬其頓和黑山信奉東正教,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信奉天主教,而波黑和科索沃地區則信奉伊斯蘭教,有趣的是宗教的紛爭,也影響了語言的使用,雖然同操斯拉夫語,但塞爾維亞用西裡爾字母書寫,而克羅地亞卻用拉丁字母書寫。

第三,大國的博弈, 最終走向南斯拉夫的統一。

土耳其人統治巴爾幹半島長達500年之久,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微,以塞爾維亞為核心民族獨立運動,最終推翻了土耳其的統治,但日益強烈的南斯拉夫統一意識,又威脅到了奧匈帝國的利益,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導火索,奧塞戰爭爆發。德國為了維護其在土耳其的利益,與奧匈帝國一起支持土耳其,並結成同盟國力圖阻撓巴爾幹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而俄國為加強其在巴爾幹的勢力,構築反德奧以及土耳其的堡壘,支持巴爾幹同盟的建立,與英法結成協約國,由此一戰全面爆發。

第四,短暫的共和歷史,卻充滿著腥風血雨。

1918年一戰結束,作為戰勝國,以塞爾維亞為核心,成立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實行國王獨裁專制。但反對帝國統治的同盟,無法彌合曆史、民族、宗教的分歧,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從一開始就離心離德, 1929年,烏斯塔沙(克羅地亞獨立運動組織)成立,以爭取克羅地亞獨立為目標。隨著二戰爆發,德國橫掃南斯拉夫,烏斯塔沙倒向軸心國,並建立克羅地亞獨立國傀儡政權,1945年鐵托率領人民軍擊潰烏斯塔沙,克羅地亞重新併入南斯拉夫,並建立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馬其頓、黑山6個共和國組成社會主義聯邦國家。二戰之中,兩族不乏種族屠殺行為,如烏斯塔沙在集中營殺害塞爾維亞人,而塞爾維亞人則屠殺克羅地亞人,這是歷史的至暗時刻。

第五,鐵托的強人手腕,米洛舍維奇的大塞爾維亞主義。

二戰後,美蘇爭霸,南斯拉夫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屬於東側陣營,意識形態的對立成為主流,但鐵托治下,南斯拉夫始終與蘇聯保持一定的距離,堅持獨立和不結盟運動,是歐洲唯一沒有加入華沙條約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國內,鐵托對南斯拉夫主體民族塞爾維亞人採取打壓政策,依靠強人維繫著各民族的和諧,但民族分裂已經暗潮洶洶。米洛舍維奇上臺後推行"大塞爾維亞主義",加強中央集權,消減共和國自治權限,這遭到了其他民族的反對。隨著蘇東劇變,1991年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舉行公投,一起宣佈獨立,並引發連鎖反應,聯邦體制分崩離析已在所難免。

最後,克羅地亞戰爭是文明斷層線上的衝突。

1.南斯拉夫國情分析。克羅地亞人口約430萬,90%為克羅地亞族,說克羅地亞語,信奉天主教,認同西方文明,境內的塞爾維亞族佔少數,大約8%左右。而塞爾維亞有700多萬人口,信奉東正教,其他如斯洛文尼亞為天主教,馬其頓、黑山為東正教,波黑、科索沃為伊斯蘭教。

2.克羅地亞反聯邦政府原因。

一是聯邦領土劃分,偏向大塞爾維亞,使本該屬於克羅地亞的穆斯林波黑成為獨立共和國;二是聯邦政府=塞爾維亞共和國=塞爾維亞人,以塞爾維亞為中心的聯邦,民族地位之爭由來已久;三是教派衝突:天主教與東正教;四是資源分配不平衡,北部和西北部的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較為發達,而南部的波黑、東南的馬其頓、黑山、科索沃發展較慢。南斯拉夫聯邦損害發達地區的利益,政策傾斜欠發達地區;五是對幹部任用不滿,由於克羅地亞二戰中的烏斯塔沙分子,國家的重要職位被塞爾維亞和黑山佔據;六是對米洛舍維奇宣示大塞爾維亞主義極為反感。

3.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西方國家力圖消滅共產主義,而以塞爾維亞為首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共和國紛爭不斷,成為了西方國家分化瓦解的重點。且塞爾維亞屬東正教文明,通過支持克羅地亞及斯洛文尼亞,從內部瓦解聯盟體制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雖然有意識形態鬥爭的大背景,但是文明斷層線的視角也提供了一種解釋路徑。一邊是和平演變,威逼利誘取消一黨專制,採取多黨競爭的西方式民主道路,而一邊則是利用文明斷層線的衝突,從內部瓦解聯盟體制。

4.克羅地亞戰爭的五個層次。第一層:克羅地亞獨立後,境內的塞爾維亞族也謀求獨立,克羅地亞政府和族人同境內的塞爾維亞族發生衝突;第二層:米洛舍維奇以聯邦政府的名義,派兵援助克境內的塞族,由此引發聯邦政府與克羅地亞的戰爭;第三層:因為聯邦政府由塞爾維亞主導,而且戰爭起源於克羅地亞國內克族與塞族的戰爭,塞爾維亞自然不能坐視不管,從本質上說,這是一場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的戰爭;第四層次:冷戰思維下的意思形態鬥爭,資本主義VS社會主義;第五層次:天主教文明同東正教文明的對立,西方國家支持克羅地亞,而俄羅斯及其他東正教國家則支持塞爾維亞。

綜上所述,克羅地亞內戰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啟示價值,當意識形態的爭鬥不再成為主流,文明的衝突將取而代之,尤其是處在文明斷層線上的國家,如何增強國家認同感,如何構建大一統意識,如何避免衝突、分裂,是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畢竟戰爭的創傷影響深遠,從1991年至1995年,克羅地亞人飽受戰火的侵害,雖得到民族性、抗爭性、不屈性的洗禮,但也成為了克羅地亞人共同的傷痛記憶。

如果大家喜歡,請關注我,“新言博論”必是精品。


新言博論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結束了,最終法國隊4:2戰勝了格子軍團,但是克羅地亞人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而克羅地亞10號球員莫德里奇也獲得了本屆世界盃的金球獎!

在比賽過程中,解說員不止一次說到克羅地亞內戰,說到了瘦小的莫德里奇經歷過克羅地亞內戰,說到了拉基蒂奇選擇為了克羅地亞效力的故事。我們說下克羅地亞內戰,克羅地亞內戰(也可以稱作克羅地亞獨立戰爭)的開啟實際山和足球還有點關係的,當然大背景還是受到了冷戰和歷史因素導致的。克羅地亞內戰是指1990年到1995年之間在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之間的戰爭。當時,受東歐劇變的震盪,南斯拉夫聯盟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原有的國家框架正在分崩離析,佔據南斯拉夫主體地位的塞爾維亞人和包括克羅地亞人在內的其他民族矛盾日漸深化,克羅地亞等原南斯拉夫成員獨立傾向越來越嚴重。

值得一提的是,克羅地亞內戰的導火索正是一場足球賽。1990年,薩格勒布迪納摩隊在主場迎戰貝爾格萊德紅星隊,比賽期間兩隊球迷發生衝突,由於當局對局勢控制不當,很快演變為薩格勒布球迷與警方的衝突,矛盾開始轉向克羅地亞人與南斯拉夫中央政權之間。1990年10月,克羅地亞要求廢除聯邦制、將南斯拉夫改造為鬆散的國家邦聯,此舉遭到塞爾維亞強烈反對;同年12月,克羅地亞制定憲法,這等同於宣佈拒絕承認南斯拉夫對克羅地亞的實際控制,矛盾至此已經難以調和。1991年3月2日,克羅地亞警察軍與南斯拉夫人民軍發生武裝對峙,31日警察軍又與塞爾維亞民眾發生武裝衝突,此時武裝鬥爭已經上升至國家層面。1991年6月19日,克羅地亞舉行全民公決,近8成投票者贊同獨立。1991年7月,塞爾維亞人武裝開始進攻克羅地亞人聚居地,因塞族攻克克族領地後即宣佈自治、並將控制權交給作壁上觀的南斯拉夫人民軍,塞族遂遷怒於人民軍並要求人民軍撤出克羅地亞,在遭到拒絕後克族武裝開始圍攻人民軍營地,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勝利、獲得大批武器和補給。南斯拉夫政府對此大為震怒,1991年9月,南斯拉夫人民軍從多個方向進入克羅地亞,計劃重新控制失控地區、解除對被圍營地的封鎖並建立塞族自治地區。
9月22日,南斯拉夫人民軍襲擊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軍事衝突正式演變為內戰,直到1995年,克羅地亞艱難獲得最後勝利。


軍機圖


祝賀克羅地亞獲得世界盃亞軍!昨晚的比賽,看著挺心疼這些克羅地亞隊員的,不知疲倦的奔跑,但畢竟人的體能有限啊!同時,也在懷念那些只有電視上看過錄像,沒有在現代世界盃上看過的南斯拉夫足球隊!

1.上面這張圖,相信大家都通過媒體看到了吧!?他就是當時的克羅地亞英雄,渴望為自己的民族和人民而戰,不願意充當美國和穆族的炮灰和走狗,他就是在法庭上服毒自盡的克羅地亞族將領——普拉利亞克!

2.前南斯拉夫主要分為克羅地亞族、塞族以及穆族組成。但是因為一場足球賽,被北約和美西方輿論戰渲染下,謠言四起,有意挑起克族人和塞族人對穆族人的矛盾,直接導致克、塞和穆族從和諧共處走向了對立。

而現在可以證明:這是北約有意要摧毀社會主義陣營的毒辣陰謀。在西方民主的推行下,那斯拉夫形成的意識形態被摧毀了,人人都希望投票選出自己的族長,那斯拉夫一下子出現40多個政黨,從此——南斯拉夫走向分裂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

1990年,薩格勒布迪納摩隊在主場迎戰貝爾格萊德紅星隊,比賽期間兩隊球迷發生衝突,由於當局對局勢控制不當,很快演變為薩格勒布球迷與警方的衝突,矛盾開始轉向克羅地亞人與南斯拉夫中央政權之間。

3.北約支持穆族,利用一場婚禮直接引爆克、塞和穆族之間的矛盾,從而引發了內戰。在一個塞族青年的婚禮現場,突然出現一個穆族青年舉著機槍開始瘋狂掃射,新郎新娘和親友們瞬間倒在了血泊之中!

西方輿論媒體加足馬力開始渲染(可以參考一下當前的“白頭盔”組織的惡行),直接刺激了三族矛盾,直接讓南斯拉夫走向了戰爭深淵!

4.戰爭爆發後,克族被北約脅迫下與穆族綁在一起,共同對付塞族人,開始了大規模的屠殺和燒殺搶等三光政策!!!

只要塞族反抗或者取得優勢,美英就直接出動戰機開始轟炸鎮壓!

所以,昨天看到法國領導人和克羅地亞領導人站在一起,實在是巨大的諷刺!

5.作為克羅地亞族,根本沒有跟塞族開戰的意願,也無法接受穆族對塞族的種族屠殺和集體輪姦等暴行,更不想成為美國和穆族的幫兇,成為北約的走狗!

於是,1992年,克羅地亞軍隊將領公開宣佈將和塞族軍隊聯合對抗穆族武裝,而選擇良知的克羅地亞將領,就是哪位在2017年11月29日,直接在聯合國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上,直接服毒自殺的克羅地亞族武裝部隊高級將領——普拉利亞克!

(普拉利亞克聽到法官宣佈駁回他上訴後,對法官大聲說:“法官們,斯洛博丹·普拉利亞克不是戰犯!我拒絕接受你們的判決!”緊接著,他掏出一個小瓶,吞下里面的液體,聲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我剛剛喝下的是毒藥!”)

對於克族與塞族聯手,美英豈能坐視不管?於是北約出手開始鎮壓克族和塞族武裝,並將普拉利亞克及其他5名前波黑克族政治和軍事領導人逮捕,然後上了國際法庭——聯合國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形勢法庭!開始各種判刑,其中普拉利亞克被判20年監禁。

遺憾的是:當普拉利亞克正在慷慨陳詞的時候,聯合國的主法官直接關掉了麥克風——更當年薩達姆遭遇一樣!!!

6.自從這些有良知的軍隊高級將領被北約逮捕後,再沒有像普拉利亞克這樣的人敢站出來想北約霸權說不了!

你說是不是悲哀!

7.昨晚看現場,在頒獎階段,央視解說員說到“克羅地亞狂想曲”就是送給克羅地亞的,還念念叨叨,開始了詩人般的朗誦!

本來,對於克羅地亞英武非常支持,但還是想說,這首曲子真的不是為“足球”創作的!《The piano player 2003》,描述的是克羅地亞在經歷戰火後,城市到處的殘牆斷壁的悲慘場面...

好吧,費心巴力找資料,希望能夠對大家有幫助!!


英武


具體講就算了,我建議還是簡潔的講,因為太複雜了。這事是醬式的,確實比較燒腦,得先從南斯拉夫說起,為了您能看清楚,我就簡單的來說:

一,南斯拉夫當時有好幾個國家組成,這其中有倆民族在一戰時候就有血海深仇:一個是塞爾維亞人,一個是克羅地亞人;

二,鐵托在世的時候能鎮得住大家,南斯拉夫是統一的,但是鐵托去世之後,克羅地亞人就鬧著要獨立了!全民公投要獨立;

三,這時候出現了黑色幽默:克羅地亞境內還有差不多12%的塞族人,一看克羅地亞要公投獨立,這12%的塞族人也要獨立脫離克羅地亞,1991年成立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

四,克羅地亞人一看不行啊,我可以公投獨立,但是我後院的這個克拉伊納不能獨立!你要敢獨立,那就打!當然,還是要先談判的,談不成就打。

五,1995年,克羅地亞出動近10萬大軍,以及飛機、坦克和火炮,開始打後院鬧獨立的克拉伊納;

六,克羅地亞很快就打贏了,然後雙方簽了一個協議,先停戰然後再過兩年再把這片地方給收回來,就這樣,克羅地亞這後院的火就算是給熄滅了。

當然,我這事是講的簡單了,這其中其實牽扯了很多問題前後也都有很多因果相連的事情。比如在鐵托去世後的共產黨一黨執政變多黨執政,梅西奇上臺點燃南聯盟開始各種鬧獨立的導火索等等。

而且在克羅地亞與克拉伊納衝突中,南斯拉夫人民軍為了維護克拉伊納獨立還出兵了,然後這裡又有西方國家出手干預的問題。事情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各方接受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戰事告一段落。

戰爭整整打了半年多,代價是一萬多人死亡,三萬多人受傷,50多萬克族和23萬塞族人家園破碎成了難民,直接經濟損失達700億美元左右。


體育圈全能王


我聽張召忠教授這麼說的,當初歐共體重新洗牌,制定一系列有損美國利益的決點,決定與美抗爭,一旦達成協義,歐元區對美元將形成對立勢態。加之南斯拉夫與解體蘇聯關係愛昧。美帝決定拿南聯盟開刀,殺雞駭候。歐盟見此情形。從新申勢,避免引火上身。美國就這樣。誰敢有損,無視我的存在,必將還以顏色。是否如此,高人指點!


單目1


的確如此,巴爾幹地區歷來以歐洲火藥桶著稱,這主要是多民族不同宗教信仰造成的。由於歷史原因,有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有信仰東正教的塞爾維亞人,有信仰天主教的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構成非常複雜。隨著奧斯曼土爾其帝國,奧匈帝國,南斯拉夫王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盟相繼崩潰,幾經戰亂,現在基本上是平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