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農村教學水平不行?

永乾的心


農村教學水平差,主要源於生源差、師資差、環境差的惡性循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積重難返了。

1.生源差

主要體現在學習上,那些學習成績好點的學生,都考到縣城或城鎮上學去了,留在鄉村學校的孩子成績差的比較多,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相對比較散漫,學習 不是很用心,減負以後,在校學習的時間短,又沒有錢去補習,爺爺奶奶又輔導不了功課,下午放學以後,基本上都像散養的山羊一樣,漫山遍野的撒歡去了,而城裡的學生基本上都在補習,或者是家長在輔導功課,基礎本來就不是很好,學識又等於比人家短,學業上的競爭力就越來越差,久而久之,鄉村學校也很難形成濃厚的學習空氣,越差就越沒有生氣,越沒有生氣就越差,如此循環往復,鄉村的教學水平就越來越差了。

2.環境差

首先是家長的教育理念差,因為他們身處社會底層,不是打工的就是種地的,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大多數家長認為,無論學習好壞,將來都是打工,所以,家庭教育上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微乎其微,尤其現在,大學擴招,大學生質量下降,大學畢業就等於失業的現象嚴重,農村家長就更不去督促孩子學習了,讀書無用論氾濫。

家庭教育差,農村學校的學生留守兒童居多數,基本上都是爺爺奶奶帶孩子,農村的爺爺奶奶大多沒有什麼文化,學業上輔導不了孩子,再者,爺爺奶奶大多比較慣孩子,更不會在去規範孩子的行為,散漫慣了的孩子,學習上也很難嚴謹。

教育資源差,因為原因種種,鄉村教育水平差是不爭的事實,正因為這樣,教育行政部門對鄉村學校的投入也無形之中相對減少,覺得沒有投資的價值,教育資源的落後會導致教育手段的落後,孩子視野狹窄,見識少,學業成績就越來越差。

3.師資差

因為鄉村生活條件差,待遇低,即使有師範類院校畢業分配來的專業技能比較強的老師,也都利用各種渠道,紛紛離開了。現在鄉村學校的很多老師都是一學歷高中乃至於初中的民辦教師出身,後來經過函授進修,參加考試而轉為正式教師的,而且一般年齡偏大,無論是教育理念、還是教育手段等都比較落後。也有一些刻苦鑽研,有一定教學水平的老師,因為看不到希望,漸漸地也暗淡了進取之心。

生源差、環境差、師資差形成的惡性循環,使鄉村教育幾乎是集體淪陷,改變鄉村教育面貌刻不容緩。


王老師教育新視界


為什麼農村教學水平不行?教學水平的高低取決於哪些的因素?

實事求是的說農村教育水平比城區的教育的確要低。這是不爭的事實!去年有個地區把城區和農村的孩子做了一個水平測試。同是一張卷子,城區的孩子的成績基本都能在90分左右,而農村的孩子大多在四五十分。為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最重要的因素是生源問題。農村的生源越來越少,富裕點兒的人家都把孩子帶到了城區上學。 學生稍微學習好的也想方設法到城區上學,所以農村生源,現在來講是越來越差!

第二,是家長的重視不夠。相對城區農村家長還在為生計而奔嗎?他們騰不出過多的時間去關注自己的孩子的學習。有的家長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上幾年級?

而城區的對孩子學習特別關注!基本大多數家長每天都盯住孩子的作業。一般學生課下還有輔導班兒。還有各種興趣班,其實孩子上興趣班,有時候也促進了學習!我們知道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學習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家長的關注與你家長不關注,差距是非常大的!



第三,城區學校管理比農村學校要嚴格。城區各方面兒管理比較正規,由於城區學校監督的比較到位,形成了嚴格管理傳統!各項工作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進行。由於監督不到位或者設備的簡陋農村學校的管理就相對差了些!

第四,城區學校老師教學的整體水平比農村老師的教學水平要高。首先是學校領導的重視,教師之間有一個競爭的氛圍。每年搞的活動非常多,老師出外聽課的機會比較多。

農村學校的老師相對來講老化比較嚴重,新鮮血液很難補充進來,也使得農村教育失去了活力!

另外城區學校本來就有許多高水平的老師,特級教師基本上都集中到城區學校,農村學校的特級教師了了。這是他們的優勢。普通教師身處高水平的老師之間。帶動許多老師的水平不斷的成長!這個道理就跟中國足球引進外援一樣。外援的水平高了,自然而然的把身邊的球員的水平帶動起來。

隨著城鄉一體化的進程。農村的教育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有關部門採取輪崗等措施正在逐步縮小城鄉之間的教育教學的差距!


松高尋鶴


近年來,農村教育情況得到很大改善,可是依舊存在許多問題。由於受地理條件、社會經濟因素的制約,農村教育事業受到影響。


農村教育設備不完善。在很多偏遠山區的學校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完善學校的教學設備。沒有電腦,即使有了電腦也沒有網,沒有多媒體教學設備,甚至連一塊像樣的籃球場地都沒有。山區孩子的音樂課都是老師唱一句學生學一句的模式。山區環境閉塞接觸和接受新鮮事物水平較低。對多元化的社會只有片面的認識。


師資力量落後。農村學校的許多老師以前都是民辦教師轉正為正式老師的。這些教師都是初中畢業就進入學校開始代課教書,最後通過自學努力拿到大專學歷。其教學能力、 授課技巧受到一定限制。還有就是業務水平好的老師通過其他渠道調到城裡了。由於農村環境和工資待遇問題,難吸引優秀的教師人才到農村任教。


在農村由於經濟條件原由有很多家長出外打工,常年出門在外,把孩子託付給了爺爺奶奶,或者放在小飯桌。爺爺奶奶年級大,沒有什麼文化只能管孩子吃飽穿暖,輔導不了孩子的學習。小飯桌的老師只管孩子作業完成情況,不會對孩子的成才起到教育作用。有的家長本身文化水平就不高很難協助學校完成教學工作。所以學習成績很難提高。


農村教育水平低,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就現在農村教育來說,國家和政府更應該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多投入一些教育經費。還有,農村的父母們也應該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積極配合學校的各項工作。農村的學生們也應該樹立正確積極的學習觀,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爭取在不久的將來,可以為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決勝網


我在農村小學教了十年,後來調入縣城小學教了十六年。 我覺得農村教學水平不行有兩個原因:

第一,師資問題。現在農村學校的硬件設施都很先進,校舍、課桌、電腦、多媒體、白板的配備整齊,並不比城市學校差。

那為什麼教學水平上不去呢?原因之一就是老師的問題。大部分農村教師年齡老化,教學觀念陳舊。記得有一次縣優質課評比,我去當評委。縣城幾所學校派出的參賽教師都是二十多歲的小姑娘,乾脆利索,普通話多,多媒體課件運用熟練。鄉鎮學校派出的參賽教師大多年齡偏大,普通不標準,很少運用課件。

其實,這幾年也有新考到農村學校的年輕老師,但這些老師成長很慢,有的甚至會出現倒退現象。曾經有在我們學校任教過的自聘老師(就是因為缺老師,學校自行騁任教師),考到農村學校任教,隔兩年,再聽她的課,卻發現還不如以前。究其原因,是因為在農村學校時,眼界窄了,接受的新教學知識理念少了。而在縣城或城市學校,大多是走出去,到更好的學校去學習;請進來,請專家教授到學校來講課,做報告。這些活動大大提升了城市學校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水平。


第二,生源問題。現在農村學校的學生流失嚴重,很多人通過各種形式把孩子轉到城裡的學校去上學。像我們學校四千多名學生,大約三分之一來自下面的鄉鎮。他們的家長或在城裡買房,或在城裡打工,或進城經商,都把孩子轉到了城裡的學校。剩下的學生和學生家長大多不重視學習,這樣也間接讓人覺得農村的教學水平不行。


桔燈照童心


我在農村已經工作了快八年了,一樣發現了多數農村學校的教學水平比城裡的差,其實,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尋找答案

一 師資

一般來說,越是優秀的教師主觀上越想進入更好的學校,這裡的好是指待遇好條件好,這就使得各種優秀的教師資源在不斷的往城裡流入。

二 設施

由於農村學校獲得的財政投資比城裡少的多,所以在教育設施現代化上比城裡差了很多,這樣就是學生無法獲得更加先進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在起點上已經輸給了城裡的學生,



三 家長的重視程度

相對來說,由於經濟上的困難,農村的父母大多都要為了生計而外出打工,這就使得對孩子的教育無法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且由於觀念的原因,部分讀書無用論的理論在農村很受推崇,因此,部分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不能用心用力!

四 家庭的投入

由於城市孩子從小即進行多樣化培養,一旦某方面突出,父母即加大投入,所以孩子很容易發現和得到培養。而農村的家長雖然也在孩子的身上投入很多,但數量無法達到城裡父母孩子投入。


望舒辰宇


作為一個在農村學校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教師,我想就我經歷的我看到的,來說說這個問題。

農村學校教學水平的確不行,必須承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師因素。

一,大多數教師專業水平低。

很多農村教師,都是民辦教師,代課教師,後來通過假期到師範學校函授學習後轉正,或者通過本地考試直轉,成為正式編制教師,留在工作崗位的。他們大多數人的原始學歷,都只是初中,極個別人是沒考上的“大學漏”。我們鎮上,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才有零星的中師畢業的師範生回到家鄉學校任教。九五年之後,才有幾個師範院校的大學畢業生回來。這些人,無一例外地成為學校的骨幹教師,的確給學校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正因為他們的優秀,才讓他們中的很多人跳槽去了政府,當了公務員,或者脫離了一線,當了領導。這幾年,特崗教師來到農村學校,充實教學一線,情況有所好轉。但是,通過事業編考試回城,是他們的奮鬥理想。不打算長期留在農村學校,幾乎是他們的共識。因此,本來特崗教師分配比例就少,加之每年都有通過考試回城的,真正留在農村學校一線工作的師範畢業生,相對而言,還是少數。


二,農村教師不重視個人業務提升,學習意識差。這些年,“國培計劃”開展的轟轟烈烈,普及到全國每一個鄉村學校,惠及到鄉村學校的每一個教師。但是,大多數農村老師,對學習並不重視。網絡培訓,就是應付學時,掛著電腦,根本不看;實地交流學習,也是學然後什麼也不知道。培訓效果差,是普遍現象。

三,教師老齡化日益嚴重,青黃不接。很多老師五十多歲,臨近退休,依然在任教中考學科,依然在當班主任。不能說他們不努力,不敬業,但是從精力上看,從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意識和能力上看,的確不如年輕人。每年開學,學校就鬧人荒,幾乎是所有學校都普遍面臨的難題。

第二,家長因素。

一,農村家長不重視孩子學習。他們的知識水平普遍很低,眼界窄,認識不到學習對於人的一生髮展的重要性。他們大多數初中沒畢業,甚至沒上過初中的。現在農村人生活水平不低,他們都能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但是,在正確的教育投資上,還明顯認識不上去。比如,語文老師會要求學生準備《現代漢語詞典》,但是家長認為,六七十塊錢買一本書,太浪費,考試又不考。老師又不能強制學生買,於是,學生就沒有。即使需要學生必備的課外閱讀名著,就算考試要考,有些家長也是捨不得買的。



二,農村家長普遍溺愛孩子。在他們的意識裡,只要孩子在上學,就是好孩子,不管學得如何。有些孩子不學習不聽話,有的家長會跟老師說:“這孩子我管不了了,老師你就多費心。”這都是好的。更多的家長會這樣說:“孩子太小,回家啥也幹不了。老師你就給看著吧。”把學校當幼兒園,是很多農村家長潛意識裡的觀念。孩子學習無望,送去職業學校學技術還捨不得,就留在學校混日子。

第三,學生因素。

一,農村留守兒童越來越多。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將孩子丟給老人。老人在孩子的生活、教育、管理方面力不從心,讓很多孩子無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早早荒廢了學業。

二,農村單親孩子越來越多。在農村,離婚現象越來越嚴重。父母離異,孩子的心靈創傷往往難以撫平,有的人再婚後,孩子也難以適應新家庭,從而嚴重影響學習。有一個教學班,三十多個學生,離婚家庭佔了一半,這些孩子,普遍學習成績差。

第四,環境因素。


由於農村學校教學設備,教師資源相對較差,很多物質條件允許的農村家庭,就都把孩子送到城裡讀書。留在農村學校的學生,要麼學習不好,要麼家長不重視,要麼被家長放棄。生源差,也是導致農村學校教學水平低的重要原因。有教育專家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其實,說這話的,真是不瞭解農村學校現狀。有些孩子,老師縱使出渾身解數,也是教不了的。


三尺講臺秀芳菲


當前農村整體教學水平相較於城市,確實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農村教學水平低,與城市之間的差距原因主要有:

一是基礎設施配套差。農村的經濟條件比較低,雖然這些年也投入了不少,但是仍然存在學校的基礎設施較差,比如:教學器材不足、教師破舊、體育器材缺乏等。因為農村學校基礎設施差,其綜合影響力也相對不足。


二是缺乏雄厚的師資。現在很多地方農村小學仍然是四五十歲的老教師在辛勤耕耘,甚至很多年都沒有進新人,沒有新鮮血液的湧入。雖然老教師經驗比較多,但是知識體系更新速度慢,整體文化及專業素養不高,導致教學師資水平較低。

三是優質生源的逃離。相信農村人都會認為城市學校要比農村學校要好,所以只要有條件的農村人,都會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市學校就讀,這就使得農村學校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優質生源,甚至進入招不到學生的困境。

歡迎關注“東愛雨公考”,專注教育、農村問題答疑


東愛雨公考


路過,我是農村出來的,我試著回答一下。



我覺得農村教學水平不行,主要是源於過快的城市化和嚴重的農村空心化。

20年前,我還在農村上學,我的很多老師都很強,除了英語老師發音有很強的方言味之外。我中考成績還不錯,足夠可以上縣城一中,市一中自然是差點,但其他市級重點中學還是沒問題的。但我媽說了,離家那麼遠,學費那麼貴,就在鄉上的中學讀吧。除了我,我們當時前十名,只有第一、第二去了縣上。我們也沒有太多的輔導資料,只有課本,所以我們最大的優勢是課本熟,誇張點可以從頭背到尾,但劣勢是知識面特別窄,除了會種地,在沒啥特長。家鄉根本不管,都是放養,你要學就學,不學就回家種地。



後來高考,自然是600+,自然上的是985重點大學,但英語才考了90分。我們學校的第一更是逆天,680+,全市理科第一,可英語才120。但是全校近300人,本科上線率才不到20人。所以,20年前,農村的教學水平本來就比不上城市,我覺得差別主要體現在中等生,城市學校可以讓一大批中等生上本科線,但農村中學就難以做到。

20年後,當我再瞭解時,當年我的老師絕大多數都去了縣城,好多都進了政府單位。學校老師數量銳減。同時,學生只要成績稍微好點,都被家長送進了縣城或市裡。學校生源和教師都銳減,傳言說高中部要裁撤。有一次和我的同學聊天,我說你也是師範生,為啥不回去,他說他想就市裡,最差也要留縣城。我知道再過些年,我的中學母校就會消失在這個時間,反正小學母校已經消失了。以後我能追憶的母校,肯定就只有那所屹立百年的大學。


笑傲江湖149553812


1.農村留守兒童多。

2.農村多數孩子學前教育沒搞好。

3.農村教師素質不太高。好的都去城裡了,再加上工資低,來的有些是不入流的。在社會浪了很多年,找不到好工作,突然招聘教師了,供不應求,一下子來了一大批。

4.教師不敢管。

5.當今教育之外的事太多了,教師幹了與教育無關的事太多,還有多少心思花在教學上。

6.農村孩子不完成作業的太多了,老師無招,而且作業質量不高。爺爺奶奶教不了也管不了。

7.學生沒有輔導資料(上級不準也不配),除了課本還是課本,就學課本上的。沒有鞏固複習,成績會好嗎?

8.農村沒有課外輔導,也不會有誰家送孩子去輔導。

9.非師範專業的教師太多,方法又不太好。師範專業的去了非教育單位,來的不多,更別說農村了。

10.有很多優秀的教師都考公務員了,或者轉行去了其他單位了。

11.高考優秀的學生不讀師範大學,讀師範大學畢業的優秀學生不教書,可想而知……

12.均衡發展只是設備的均衡,教師不可能均衡。再說,就算設備配齊了,沒人用(全是非專業的也不會用),照樣成擺設。比如:普實配備的實驗室和儀器基本沒人用。

13.如果招聘教師有公務員那麼火,結局肯定不一樣………


Minitail


我們農村的教學水平相對於城市來說確實要低,這是不爭的事實,下面就我個人的經歷來談一談這個問題,以下是我個人見解,有不對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1.家庭教育,我記得有人說過:造戒孩子相對條件下,成績千差萬別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於孩子的第一塊基石------家庭教育。而農村,現在還好,在以前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情況不聞不問,甚至孩子在幾年幾班班主任是誰都不知道。


2.師資力量,由於是農村,條件相對艱苦,大學畢業生都不願來,絕大多數老師都是七八十年代的民師轉正的老師,而現在又而臨老年化,現在好一些了,來了一些特崗教師,繪學校注入了活力。

3.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利用率低,國家為改善農村辦學條件,為學校的每個教室都安裝了先進的教學設備,由於老師年齡老化,使其利用率低。


4.生源問題,隨著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農村人湧入城市,帶走了一部分生源。(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