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表态严禁拒收人民币,人民币拒收的背后是企业和商家短视行为

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8〕第10号——关于维护人民币流通秩序的公告引发社会广泛的关注。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其在国内流通使用本应畅通无阻,平平常常。随着金融机构电算化的普及,电子化交易的兴起,人民币的使用不断边缘化,甚至有时使用人民币还会被人耻笑,更有甚者以种种名义拒收人民币。人民币是过时了吗,你身上除了手机、银行卡还有人民币钞票吗?

一、人民币,你真的要退休了吗?

人民币拒收是一直存在的问题。2016年4月,黑龙江某超市拒收1角、5角纸币而受到媒体广泛质疑。2016年10月,浦东金桥国际商业广场某超市购物,不接受人民币现金付款,仅接受某宝支付。2017年,少数支付机构因过度推行“无现金社会”而遭到央行点名。2018年2月,某位老人因其老年手机不具备电子支付功能而受困于宁波某商城地下无人电子停车场。2018年3月,老人在芜湖乘车时,因用零钱支付车票而售票员辱骂。2018年7月,扬州某餐厅采用自动排号,自动支付方式收款,并拒绝人民币支付。除了公众的案例,官方机构也对近年人民币流通中出现的新问题做了调查。在相关部门调查的2万多个受访商中,近4成表示其在过去1年中曾“拒收现金”;在受访的3万多名消费者中,超3成反映其在过去1年内经历过“拒收现金”。

拒收人民币的案例在超市、餐饮、停车、客运服务等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领域较为常见,而这些领域正是人民币流通使用的主要领域,人民币,你真的要退休了吗?

二、非现金支付工具逐渐取代了人民币支付

随着社会的发展,结算交易数量增长,支付额度逐渐扩大,金融机构电算化和电子支付逐渐普及,非现金支付工具逐渐接替了传统的人民币支付。人民银行发布的2018年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2455.85亿笔,金额930.6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60%和0.21%。自2017年以来,非现金支付业务的规模保持在900亿元以上,并且以20%以上的速率高速增长。

央行表态严禁拒收人民币,人民币拒收的背后是企业和商家短视行为

整理自人民银行

具体来看,2018年一季度,非现金支付业务中贷记转账、直接借记、托收承付以及国内信用证结算等其他非现金结算业务规模为670.52万亿元,较上期出现一定下滑,但其他非现金结算业务规模占全部非现金支付业务的比例一直在七成以上。银行卡交易支付规模达到431.1万亿元,银行卡交易业务增长率扩大到12.63%,但由于银行卡业务十分常见,客户覆盖度已经很高,预计银行卡业务增长将保持较低水平。票据支付业务仅达为39.27万亿元,不但占比最低,且保持了2017年以来的萎缩态势。

央行表态严禁拒收人民币,人民币拒收的背后是企业和商家短视行为

整理自人民银行

虽然电子支付不包含在非现金支付工具以内,但其已一跃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相比较银行卡交易支付,电子支付更加便捷。2017年,电子支付规模接近银行卡支付的2倍,虽然电子支付方式热度已经下降,但746.33亿的支付规模仍然显示出公众对快捷支付的认可。

央行表态严禁拒收人民币,人民币拒收的背后是企业和商家短视行为

整理自人民银行

人民银行支付系统是最主要的电子现金支付清算系统,涵盖了诸如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同城清算系统、境内外币支付系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等主要支付种类。2018年一季度,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业务规模达到1427.7万亿元,虽然略低于2017年四季度的交易规模,但较2017年同期有明显增长。

央行表态严禁拒收人民币,人民币拒收的背后是企业和商家短视行为

整理自人民银行

三、人民币拒收只是维护社会的公平和合法经营问题的冰山一角

数据显示出,电算化数据以及电子支付以及具有庞大的规模。对于结算人而言转账清算系统、银行卡、电子支付、具有快捷,免找零,付款人无需携带现金的优势,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高频、大额交易电算化将极大的提升交易效率。因此,人民银行也一直大力开展电算化支付手段的推广工作。电算化的普及将极大的提升金融机构办理业务的效率,而受限于要清点和验真的工作,人民币钞票的交付效率大大降低,难以满足目前金融机构交易处理的要求。

金融机构尚且如此,居民服务领域的商家更是这样。不论超市、餐饮,还是停车、客运服务,当有大量的客户等待结款时,人民币支付的清点、验真和找零工作将极大影响了效率,延长了客户交易时间,降低了客户的消费体验。因此,某些机构取消人民币支付的方式主要是为了提升交易效率,直接来说,就是尽可能快速收款,并通过提升消费体验的方式吸引客户,以便更多的收款。

人民币拒收只是社会的不公平和合法经营问题的冰山一角,商家如此苛求收款方式,购买小额商品或服务的客户就该被排斥吗?不适应电子支付的老年群体就该被淘汰吗?人民币拒收真的能够改善企业自身长期经营状况,提升社会服务吗?

人民币拒收事件虽小,但其背后反应的是商家对于客户的尊重问题,对于行业法律和规则的坚守以及社会创造长期价值的初衷。以在金融领域为例,某些房地产开发商拒绝住房公积金贷款;某些股评人自己构建老鼠仓;某些企业主上市圈钱;某些艺人钻税法漏洞以及某些网贷机构恶意退出市场等等的事件都体现出经营者短视的问题。

而只有那些正规的,尊重客户的,有意愿推动社会进步的企业才会遵守法律和行规,长期稳健经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