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祖山散記(三)

人祖山散記(三)

尋覓人祖

  從玻璃橋返回,先到抗日烈士紀念館,哪裡有廢棄輪胎製做的坦克,車,槍,有各種武器,甚至有過去年代的石碾子,進到廟院裡,有一座大戲臺,有二皇宮,有抗日紀念館。我突然有一種錯覺,覺得幾千年的祖先突然和百年前的抗日英雄生活在一起,也許冥冥之中,我們的祖先一直在庇護著她的子民。

  二皇廟供奉著女媧和伏羲,在我的影響裡伏羲是人,而女媧是神,兩個人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如果他們真的曾經產生過愛情,那又將是一部神人相愛的故事,比牛郎織女的故事更加久遠。可是這樣的愛情我怎麼覺得如此彆扭?如果是女媧創造了人類,那麼伏羲也是她的子孫,他們的結合有沒有人倫的問題?這些疑問也許只是現代人的想法,這些人類文明的產物也許並不適合遠古。除了二皇宮,別的廟宇裡都是抗日紀念館,人祖山攝影展,看到滿山紅葉的人祖山攝影,我又嚮往秋天這裡的美景,如果那時來這裡,群山全部紅遍,那將是怎樣一種風景,又將怎樣驚豔我的眼睛。

  離開了二皇宮廟宇,我們來到通往媧皇宮的山坡上,這裡離媧皇宮還有無數臺階要爬,順著這些臺階一路向上,就能到達山頂的媧皇宮,還有女媧石,聽張主席說女媧石就是女媧補天時站立的石頭,如果女媧真的在這裡練石補天,那麼紅樓夢裡遺落的那塊不甘寂寞的石頭,也來自這裡,那麼這座神奇的山還有多少傳說和神話?總以為紅樓出自婉約的南方,愛恨情仇,人情冷暖都和南方的吳儂軟語有關,想不到源頭竟然在這裡。

  上山的階梯似乎沒有盡頭,走過一級還有許多,同伴們越走越慢。我不打算休息,一路往上,很快就把同伴扔在山路拐彎的地方,樹林遮住了臺階,只能聽見下面傳來模糊的說話聲,我終於到達山頂,山頂的石頭防禦工事面積巨大,這也是抗日戰爭的傑作,堅固的城牆把院子圍在裡面,我們爬上牆頂,牆頂是寬闊的戰道,兩邊都有放槍的豁口,走到盡頭就是木梯可以下到碉堡裡,然後回到院子裡。當年人們僅僅靠人力修築的工事歷經了近百年的考驗,仍然堅固結實,不能不讓人佩服。

  來到媧皇宮我虔誠地跪下上香祈福,對於女媧的塑像和我想象的相去甚遠,我以為女媧是一個頭戴花環,身穿草裙的女子。這裡卻是唐宋的標準著裝,這讓我覺得建造廟宇的人並不瞭解我們的創世女神。

  對於創造人類的祖先我們應該崇敬。過了廟宇我們就來到一段棧道跟前,這裡下面是懸崖,用木板搭成一條小路,路兩邊的山石上,雕刻著十八羅漢的雕像,這裡叫做懸空寺。

人祖山散記(三)

我想這裡應該是唐宋時期的產物。和女媧隔著幾千年的歲月,這座山竟然融合了遠古,文明,近代許多的不同時代遺蹟,不同時期不斷的修繕過程也遺留下來。這裡不僅僅是女媧造人的地方,也經歷了無數歷史變遷。過了懸空寺,我們終於來到了女媧石邊,這塊不同尋常的石頭,高大威猛,石頭下有許多洞孔,好像是人為鑿出來的。馬纏明告訴我們那是古人刻的,說明天圓地方。可是那些密密麻麻的小洞是什麼意思卻沒有人知道。我想那時候沒有文字,無法計數,也許是古人留下來表示某種信息。過去了久遠的歲月不再有人明白它們的真正含義了。

  站到石頭上,遠眺群山峻嶺,似乎溝壑之中有淡淡的霧靄,輕輕纏繞在山巔,山腰之中,就像一層飄渺的煙塵,薄如蟬翼。和天空淡淡的雲融為一體,在這裡看天似乎近在咫尺。所以就有女媧為救蒼生補天一說。

  看過了人祖山的美景,解開了我未解開的謎團,我覺得自己滿載而歸,每個人都是世間匆匆過客,也許留不下丁點塵埃。幾千年的歷史,遠古的神話,不老的傳說不過在一座山上留下了些許遺蹟,永遠不老的只有山,石,樹,大自然才是世間永恆的主人。

  既然人生如此匆忙,我們就要珍惜存在的每一天,看人間美景,品世間百味,解塵世無數傳說。這樣才不會白來塵世一場。每個人的人生也是一場旅行,珍惜每一場相逢,別離,才會不枉此生。

人祖山散記(三)

作者:喻巧鳳,富縣社會福利中心工人,喜歡寫作,曾在《今日陝西人》上發表過報告文學,在延安日報發表散文若干篇。在縣刊網刊都有作品發表,富縣作協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