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幾處流水幾處橋

往事|幾處流水幾處橋

張巖

一直覺得“小橋流水人家”所描繪的景象就是濟南的曲水亭街,潺潺泉水從王府池子流過老濟南城內最小的橋——起鳳橋而匯入曲水河中,河底長長的水草順著水流飄忽舒捲,水在橋下流,人在橋上走,頗有江南水鄉的味道,這就是老泉城的風韻,周邊三兩住戶搬著藤椅坐在河邊的樹下,吃著泉池裡冰好的西瓜,聊著各自發生的趣事,安逸的氣氛似乎能夠驅走夏日午後的燥熱。

小時候,姥姥總會一手牽著我,一手提著幾件衣服,帶我去住在後宰門街的表哥家裡接他,然後去曲水亭的小河邊洗衣服。那時的我們總是調皮地跟著姥姥走下岸邊,用手撈著河裡涼涼的水潑向對方,直到姥姥給我們幾毛零錢然後把我們趕到起鳳橋那裡“老實”待著。炎熱的夏日,我們坐在橋邊,舔著冰棍數著橋下游過的鯉魚,時不時嘰嘰喳喳的對話總能逗樂起鳳橋拱門對面乘涼的老奶奶。第一次,我從老奶奶的口中聽到了關於起鳳橋的故事。

往事|幾處流水幾處橋

她說,在順治年間起鳳橋頭其實有一座“騰蛟起鳳”的牌坊。“騰蛟起鳳”源自唐朝王勃的《滕王閣序》,“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形容文人騷客文采斐然,宛如龍騰鳳舞。古代趕考的秀才會經過起鳳橋進入貢院及文廟,拜孔子,入府學,“騰蛟起鳳”是對他們未來平步青雲的祝福。傳說後來有一天,劉墉陪著乾隆皇帝走在濟南府的雲路街上,劉墉想到了當年經過此地去文廟拜見孔子的情景,興致高昂地對乾隆說:“皇上請看,此橋叫‘青雲橋’,意為平步青雲,橋那邊的牌坊坊額上寫著‘騰蛟起鳳’,臣就是從這橋走過,中了舉人,又考中進士,殿試中了狀元的。”話音未落雨點便落了下來,二人急忙下橋避雨,忙亂中劉墉不小心撞在石柱上,頭上頓時起了一個包。過後,劉墉摸著頭,吟了一首打油詩:“雲路街上多風沙,青雲橋下起疙瘩。熱血曾想憂國民,化作冷雨澆笨瓜。”乾隆隨即贈詩一首:“雲路街上練真情,起鳳橋下鑄英雄。天生我材必有用,別忘祖宗和百姓。”乾隆回京後,下旨將青雲橋改為起鳳橋,雲路街改為起鳳橋街,以安撫劉墉。

往事|幾處流水幾處橋

老奶奶講完故事笑著對走過來接我們的姥姥說:“你家這倆小子天天在這兒玩,以後啊肯定能當個大學生。”姥姥拍拍我們的頭笑道:“能當大學生就好了,就怕長大了還是這麼調皮。”然後帶著我們沿著曲水亭街向北朝著文廟走。

在芙蓉街北首的府學文廟中,有一座精巧的泮橋。這座建在古代學宮裡的橋樑,是對封建禮制科舉考試的體現。舊時,學子入學稱為“入泮”,泮橋也叫狀元橋、跨鰲橋,意為跨過這座橋科舉應試之時就能獨佔鰲頭。泮橋是過去文廟建築的主要組成部分,位於欞星門之後、大成殿之前,橫跨於泮池之上。與熙熙攘攘的芙蓉街相比,文廟顯得安靜多了。泮橋是五孔石橋,長約20米,寬約4米,橋身比例勻稱,形態舒展優美,是濟南古橋中的佼佼者。泮橋欄杆、護板上的雕刻也極為生動,每根望柱柱頭上都雕刻著流暢的蓮花圖案,欄板上主要是各種雲紋和如意紋圖案。其中一塊欄板上還刻著一隻奔鹿。舊時讀書人踏上泮橋就像是進入了高等學府,宋代又尊崇儒學,因此府學文廟的泮橋修得如此精美也就不足為奇了。舊時橋下泮池之水是由芙蓉街諸泉匯聚而成,後又經半壁街匯入百花洲,泉水終年不絕。那時泮橋岸邊松柏參天,碧水環繞,的確是個讀書求學的風雅之處。

往事|幾處流水幾處橋

姥姥每次都會帶我們走走泮橋,邊走邊唸叨著:“保佑這兩個小子能好好學習,以後考個好大學也能當個秀才。”那時的我們還只是懵懂的孩子,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遊走在泉城路上,要麼結伴在巷子衚衕裡穿梭打鬧,要麼站在西門的過街天橋上扒著欄杆數著橋下駛過的汽車。每次姥姥問我們以後想幹什麼,單純的我們總會吵著說要當司機開小汽車,姥姥總會笑罵我們沒出息,然後牽著我們走下天橋準備去環城公園找舅舅。有一次,我傻傻地問姥姥,為什麼這條河上沒有橋,姥姥告訴我頭頂上的馬路就是以前老西門橋所在。

明清濟南城曾設置四座城門,四門在溝通城內外交通中的地位並不一樣。明王象春在其《西門道》中寫道:“古道朝京踏作河,寒泉無奈熱腸何;東門一樣垂官柳,只是西門送客多”。西門為主要孔道。由於城南近山,“歷山千佛諸峰,蜿蜓相接,山徑曲折,車馬不通”。而北部河道縱橫,北門為水門,只有水道交通,因此陸上交通多從西門取道。早在宋代,蘇轍就曾在《齊州濼源石橋記》中寫到:“城之西門,跨而為橋。自京師走海上者,皆道於其上”。從南方的泰安、西南方的張夏、西北方的齊河來濟南,都要從西門入城,可見濼源橋年代之久遠。

往事|幾處流水幾處橋

西門全景,1928年

在西護城河與共青團路交界口,就是西門濼源橋,該橋以前是一處拱橋,寬10米左右,由石板砌成。對於這一帶,如今人們更多的印象可能是趵突泉北門、泉城路、三聯家電、沃爾瑪商場等,但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座橋的名字。

往事|幾處流水幾處橋

西門箭樓、甕城及濼源橋

有專家根據考古發現和文字記載推斷,濼源橋可能是護城河上最老的一座橋。1950年,重建濼源橋時,曾在橋下挖出一座完整石橋,上面就有“濼源橋”字樣;20世紀80年代,又挖出刻有宋代修建相關字樣的橋基石。

長大後,還是會身影匆匆地路過西門,穿過芙蓉街走過泮橋,也會因為在電影裡看到起鳳橋的身影而激動。這些橋於濟南而言不僅單純是一座橋,也起承了濟南的過去與未來,銜接著濟南的歷史與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