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一家電品牌惠而浦,是怎樣在中國一步步迷失的?

美國第一家電品牌惠而浦,是怎樣在中國一步步迷失的?

惠而浦(中國)上週發佈公告稱,金友華將於12月29日辭去董事長一職,亞太區總裁吳勝波將進入惠而浦(中國)董事局。三個月前,金友華剛辭去公司總裁一職,而最近半年,還有五位高管相繼請辭。

在高管人事更迭的背後,惠而浦剛剛經歷近2億元的會計計提差錯的負面事件影響。12月12日,惠而浦(600983)股價收報6.98元,盤中見6.95元創出四年以來新低(除權後價格)。雖然過去幾十年來,作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惠而浦擁有多品牌運營的成功經驗,然而卻在中國市場遲遲沒有找到突破口。

半年6位高管密集請辭

金友華的辭職似乎令惠而浦徹底迷失在中國市場。

金友華可以說是惠而浦的一面旗幟。從2008年擔任合肥三洋榮事達董事長開始,金友華就一直執掌這家公司。惠而浦中國成立後,金友華仍是公司的總裁兼董事長。同時,金友華還擔任中國家電協會的副理事長、合肥信息家電行業協會會長,在家電行業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金友華的辭職,是為惠而浦披露出來的財務事故承擔責任。”家電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表示。不過,這僅僅是一方面,惠而浦近3年來不盡如人意的經營表現,也導致金友華的離任。

10月15日晚,惠而浦(中國)發佈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公告稱,公司2015年、2016年因差錯導致分別多算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億元、8901.99萬元;另外,此次會計差錯更正還將分別累計減少公司2015年、2016年合併總資產1.82億元、3.17億元。這直接導致接近2億淨利潤、5億多淨資產,瞬間灰飛煙滅。

惠而浦調整後的財報顯示,2014年惠而浦營收55億元,同比僅增3.37%;2015年營收53.8億元;2016年營收54億元。連續3年營收數據徘徊不前,和同時期的知名家電企業相差越來越遠。

美國第一家電品牌惠而浦,是怎樣在中國一步步迷失的?

同樣的環境下,中國本土白色家電三巨頭業績卻依舊保持了增長。格力電器、美的集團、青島海爾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分別為154.61億元、149.98億元、56.82億元,分別保持了24.48%、26.43%和22%的增長。

事實上,從今年初開始,惠而浦高層就動盪不止,這也從另一方面印證了惠而浦眼下的困境。2017年2月,George Wong辭任CFO,而這已經是不到兩年時間內,首席財務官職位的第四度易主;10月18日,公司獨立董事曹若華提交的書面辭呈,申請辭去公司獨立董事職務;11月17日,一直負責合肥三洋和惠而浦中國營銷工作的章榮中,辭去惠而浦中國副總裁的職務,並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同期,惠而浦中國的副總裁黃秋宏也辭去副總裁的職務。

此外,12月13日,也就是在公告金友華離職的前一天,惠而浦中國中層大規模換人,時任銷售財務負責人、電商負責人、財稅會計負責任人、連鎖業務負責人、物流負責人、銷售財務洗衣機經歷、電商專員為重大會計差錯背鍋,與惠而浦和平分手。

中怡康副總裁彭煜表示,惠而浦中國此次換帥,意味著美國總部希望增強對中國業務的控制力,強化產品導向,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但是本土化依然是考驗惠而浦在中國市場能走多遠的問題。

白電巨頭中國水土不服

自1994年登陸中國以來,惠而浦先後收購了北京雪花冰箱、上海水仙洗衣機、順德蜆華微波爐和深圳藍波空調,但這4次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均以失敗告終。直到2014年,惠而浦入主合肥三洋,成為其控股股東。

然而自2014年開始,中國業務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卻連年下滑。時隔不到三年,今年10月31日發佈的第三季度報告顯示,今年1-9月,惠而浦中國營收49億元,同比減少3.57%;虧損5661萬元,淨利潤同比減少123.44%。

對於公司三季報顯示的營收淨利潤下滑的問題,惠而浦方面解釋稱,公司出現利潤虧損的情況首先是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導致營業成本大幅上升;其次是公司產品銷售價格下降,高端產品結構沒有達到預期,導致產品均價下降。

美國第一家電品牌惠而浦,是怎樣在中國一步步迷失的?

隨著金友華的謝幕,惠而浦持續動盪的人事調整也有望告一段落。但留給繼任者吳勝波的路顯然不是坦途,尤其是惠而浦負責的四大品牌關係。

坐擁惠而浦、三洋、帝度、榮事達四大品牌的惠而浦(中國),其產品線非常寬廣,從洗衣機、冰箱等常用家電,到廚房電器、生活電器的覆蓋,無所不及。此前金友華曾經明確表示,公司內部將旗下4大品牌分為3個矩陣:三洋和帝度沿襲日系的設計風格,更重視健康、生態,設計的精細化;榮事達在中國婦孺皆知,口碑的核心是品質;惠而浦的定位則是“百年品質創易生活”,主打中高端。

然而,榮事達品牌所有權在合肥國資委,雖目前授權了惠而浦,但由於歷史原因品牌對外授權使用混亂。三洋雖然在惠而浦收購案中將股權全部出售給惠而浦,但之前已將民用白電業務出售給海爾,並改名Haier Aqua。惠而浦徒留三洋品牌,卻無任何技術收穫。

2011年榮事達三洋推出了主打冰箱的帝度品牌,但最近幾年來在市場上面臨著對手的強勢打壓,市場空間頗為尷尬。而惠而浦品牌本身由於歷史原因,空調、熱水器、小家電品牌使用權在蘇寧手中。最終,名義上的“四大品牌”卻讓惠而浦中國團隊在一線市場競爭中處處受限。

家電行業分析師楊哲平認為,雖然過去幾十年來,作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惠而浦擁有多品牌運營的成功經驗,卻在中國市場遲遲沒有找到突破口。一方面,既存在經營管理團隊的能力和經驗侷限,未能將惠而浦在海外的經驗在中國成功改良和運作;另一方面,也存在惠而浦上述四大品牌複雜的背景,從而無法順利打通引爆的力量。

戰略保守逐步被市場邊緣化

回顧過去幾年惠而浦的市場表現,總體上是不溫不火,在同行們都一步一個臺階邁上更高臺階的時候,同為國際品牌的惠而浦,卻在逐步被市場邊緣化。

白色電器本身技術發展就比較緩慢,然而惠而浦並未在產品層面追上近兩年在國內興起的互聯網家電、智能家電概念。主流家電企業紛紛發佈智能化戰略時,外界也鮮見惠而浦的身影。

中怡康白電事業部研究經理王宏吉表示,惠而浦的頹勢主要受大環境的影響。近3年是惠而浦的中方管理方式和美方管理方式的磨合期,出現經營波動也是公司正在整合的一個表現。另外,從2014年開始,中國的冰洗市場整體都較為疲軟,惠而浦的產品以冰洗為主,它的表現平平也是受市場大環境的影響。美的、海爾、格力等幾大家電企業在最近2年的上升,很大程度是依賴了空調業務近30%增長的貢獻。單純以冰洗為主要產品的家電企業,這幾年的經營狀況也是僅維持在幾個點的增長。

“惠而浦是美國家電第一的品牌,但來到中國,在白電企業大部分盈利的情況下卻出現虧損,我認為並不是它的產品不好,而是其品牌過於老化,在中國的戰略過於保守。類比其他企業如三星、博世等,經常會有一些宣傳發聲,而惠而浦出現在主流媒體和公眾視野的機會較少,久而久之,這個品牌就被大家遺忘。”劉步塵認為,目前整個白電行業都在往智能化轉型,而惠而浦推出的都是功能型產品,缺乏智能的閃光點。如果出現在公眾視野的機會少,再加上產品理念跟不上時代,就會逐漸邊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