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幾對用人標準的歷史鏡鑒之「長」與「短」

南宋學者胡宏說:“治天下之亂者,必以知人為本。”如何從芸芸眾生中識人用人,成為治國理政之關鍵要素。古人在識人過程中,能夠認識到“夫才能參差,大小不同”的個體差異和長短之勢,這就為科學用人奠定了紮實基礎,在具體用人過程中發揚其優勢,規避其短處,揚長避短,讓人才發揮重要作用。

《管子》中說:“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長,不任其所短,故事無不成,而功無不立。”這段話旨在強調要有識人之明,對所用之人揚長避短,最終必能做成事情。

薦讀|幾對用人標準的歷史鏡鑑之“長”與“短”

雍正任用李衛

雍正為了整治康熙晚年以來風氣日下、弊政日生、吏治日壞的社會環境,裁汰冗員,提倡勇於任事、敢於擔當的官員,試圖矯正不良官風。非科舉出身的李衛通過捐資入仕,卻得到雍正的賞識和重用,原因在於李衛幹事雷厲風行、行而有效,這一特徵切中了雍正整頓和改革吏治的初衷。李衛擔任雲南鹽驛道時,積極治理百弊叢生的鹽務,嚴格管理、嚴肅法紀,整頓鹽務取得顯著成效,由於政績卓越,一直做到直隸總督。在直隸總督任期內,“衛尤長於治盜”,制定方案、周密部署、嚴追盜賊,“必盡得乃止”“以是所部乃無盜”。李衛為雍正實行實政作出巨大貢獻,亦成為一代名臣。君臣際遇且宏圖大展的成效來源於雍正對李衛的賞識,“知衛才”,這裡的“知”是對李衛工作能力優長的瞭解與洞悉。

然而,李衛並非完人,他也有自己的弱點和缺失。他對上級官員粗率無禮,對屬下又比較刻薄。雍正知其長處而發揚光大,明其短處而進行批評教誨,使得其短處受到節制甚至得以改正。雍正“察衛尚氣,屢教誡之”。當雍正得知李衛在雲南做官,李衛令人制作“欽用”牌子掛在儀仗隊中示眾,過於張揚,雍正對其進行教誨:“爾其謹慎,毋忽!”“汝宜勤修涵養,勉為全人,方不負知遇。”李衛在雍正的教誨下,短處得以節制或改正,成為當時頗負盛名的封疆大吏。

管仲力薦五子

但凡能夠青史留名的名臣,總是能夠恰到好處地發揮自己的長處,鑑別出別人的優勢之處,並使之來做工作以彌補自己的短處,最終促成整體事業的成功。齊桓公在鮑叔牙進言“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之後重用管仲。在管仲的幫助下,成就了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偉大成就。成就霸業的基礎是建立在國內和平、百姓安居樂業、綜合國力提升之上,在這個基礎上,抽出更多時間與其他諸侯國進行政治、外交、軍事博弈,最後完成霸業。管仲的高明之處在於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優長和短板,並且做到揚長避短。

管仲的短板在於不能如專業人才那樣施展專業技能,於是他向齊桓公推薦了五個人:“對各種朝班禮儀,我不如隰朋熟悉,請他來做大行吧;開荒種地,充分發揮地利,我不如甯戚在行,請讓他來做司田吧;戰場之上,能讓兵車不亂,士兵不跑,讓三軍將士視死如歸,我不如王子城父,請任命他為大司馬吧;判案公正,不濫殺無辜,不冤枉好人,我不如賓胥無,請讓他來做大理吧;敢於直諫,不畏權貴,不怕殺頭,我不如東郭牙,請他來做大諫吧。”這種客觀分析建立在管仲對五子專職才華在自己之上的判斷上,他們正好可以補己之短。管仲的長處在於能夠準確分析國內外形勢,整體上制定決策,然後發揮其他人才的專長去推行決策,取得集體優勢,並最終取得成功。

齊桓公正是看到了管仲總攬全局的相才,委以重任,發揮其長,成就一番偉業。而之後齊桓公也恰恰由於違背了他先前用人所長的原則,對於沒有足夠能力擔任宰相一職的人員進行任命,結果齊國出現禍事。齊桓公在管仲病重期間去探望並請教管仲“群臣誰可相者”這個問題,並且提出了自己擬選名單共有三人分別是易牙、開方、豎刁。深諳識人用人之道的管仲皆予以否定:“不可”,因為易牙“殺子以適,非人情”;開方“背親以適君,非人情”;豎刁“自宮以適君,非人情”。不具備宰相之能的易牙、開方、豎刁在管仲死後,被齊桓公重用,結果“三子專權”。做事不符合人情的三個人擔任要職,在重要崗位上一定會做出不符合人情事理的事情,這樣的教訓是深重的。

韓滉善用人之“短”

任長避短非常重要。如果讓韓信去當謀士,讓董仲舒去打仗,讓陸賈去辦案,恐怕誰也不會創立各自的功勳,所以“任長之道,不可不察”。能將人才的優長髮揚光大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能夠將人才的短處轉化為長處,更值得借鑑。唐朝有一個大臣叫韓滉,有一天接待了一個別人推薦來求官的年輕人。在接待他的時候,這個年輕人表現出脾氣古怪、不懂世故,然而卻剛正不阿的特徵。如果是別的官員考察這個年輕人,恐怕是不會錄用的,因為這樣性格和行為特徵的人會經不起復雜多變的仕途磨練。可是,韓滉善於把這個官員的所謂“短處”轉化為長處,從他的不通人情世故,看到他的鐵面無私,於是韓滉派他去倉庫當負責人。待他上任後,偷庫盜庫現象極少發生,該年輕人非常稱職地完成了工作任務。在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韓滉精通識人用人中的長短之道,更難能可貴的是將“短”轉為“長”,發揚人才的長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