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助困——「牽手行動」——走進河源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響應市社會組織管理局的號召,佛山市旅遊協會積極參加了省民政廳關於開展百家社會組織走近留守和困境兒童的“牽手行動”。7月9-10日我協會聯合近10家社會組織共同走訪慰問了河源市紫金縣兒童福利院,以及橫徑村、新莊村、上莊村、黎坑村、袁田村等5個村共14戶貧困家庭,從幫教助學、成長教育、心靈關懷、扶貧幫困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關愛行動。

扶贫助困——“牵手行动”——走进河源

7月9日上午,河源市紫金縣兒童福利院

幫扶對象:福利院17名兒童,分別為殘疾兒童,智障兒童。

下午市旅遊協會按照計劃,分成了3組,分別到8戶貧困孩子的家裡落戶探訪,並贈與現金、花生油、大米、兒童牛奶、書籍、餐具等物資,希望可以稍稍改善一下他們的生活。

7月9日下午,河源市紫金縣橫涇村、新莊村、上莊村

幫扶對象:8戶家庭。

在入戶探訪橫徑村貧困戶小豪家時,市旅遊協會在與小豪的奶奶交談中得知,小豪家是離異家庭,他的媽媽已經好幾年未回家了,一直以來都是奶奶和爸爸在帶小豪和小豪哥哥,由於從小缺少母愛,雖然家裡比較困難,但是爸爸和奶奶對小豪和小豪哥哥一直比較寵愛,希望能夠從各方面能夠補償他們母愛的缺失。當得知小豪和小豪哥哥十多歲了還不會自己煮飯時,佛山市旅遊協會秘書長曾愛萍親切的對小豪奶奶和爸爸說,家長應該讓小孩多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以及自立能力,要讓他們知道生活的來之不易,長大以後才能更好的在社會中立足,比如要早些教會他們自己做飯、洗衣服,甚至一些簡單的農活也可以在他們學習之餘參與進來,如果一味的溺愛他們,過多的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應由他們自己完成的事不是愛他們,是害了他們呀。聽完曾愛萍秘書長的話,小豪奶奶和爸爸很是後悔,並表示以後會多多的讓孫子鍛鍊起來,培養他們的自立能力。

期間“救援小組”徐奶奶主動與小豪家人互動,一起做了簡單的小遊戲並教會他們其中的一些道理,拉近了父子之間距離。大家其樂融融,氣氛溫馨感人。

通過這次活動,市旅遊協會對走訪地區的實際情況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協會黨支部在對這些家庭和孩子奉獻愛心的同時,也對下一步的扶貧助困有了更為清晰的規劃。曾愛萍秘書長於7月11日上午在協會辦公會議上簡要總結了這次“牽手行動”的所見所聞及走訪活動的重要性,並表示對這些困境兒童的關愛還有待進一步發揚,給予的相關物資資助和情感關愛是最基礎的,更重要的是市旅遊協會要真正的深入基層,通過與福利院工作人員進行交流,多做留守兒童急需的關愛工作。市旅遊協會希望這樣的“牽手行動”能持續接力下去,把愛心傳遞開來。希望在市旅遊協會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為扶貧助殘出力,給這些殘疾的孩子們帶去更多的關愛和幫助。

為了更好解決留守和困境兒童問題,佛山市旅遊協會號召全社會,重視留守和困境兒童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密切關注兒童、增強情感投資。在學校,老師要稱當“愛心媽媽”的角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鼓勵他們與他人多交流,避免長期沉默寡言,形成內向孤僻的性格。

2、對留守兒童開展學習輔導、思想教育、生活服務、全日制寄宿等服務等。這一點地方政府還是要投入資金、人力等來完善此事。

3、確定監護人員、家庭和學校通力合作。讓他們有歸屬感,在遠離父母的日子裡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4、健全”留守”檔案、便於信息捕捉。要對留守兒童的性格、興趣、學習、思想、心理、品格等各個方面的實際狀況進行了解、分析,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專門的檔案。檔案包括學生的家庭狀況、家長的相關信息、監護人的信息,並將這些檔案進行管理。

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工程。

佛山市旅遊協會呼籲:“留守和困境兒童問題”應成為學校、家庭、全社會的共同職責和義務,市旅遊協會應該共同努力,使留守兒童和所有孩子一樣享有同一片藍天,得到更多關愛,讓他們在身體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長。

特別鳴謝:

河源市紫金縣民政局

河源市紫金縣商業服務協會

廣東省健康養生協會

廣州新育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美名揚健康糧油連鎖機構

廣東省嶺南教育慈善基金會

深圳市社聯社工服務中心

廣州市致誠法律助援研究中心

廣東省心怡科技公益基金會

東莞市橫瀝鎮隔坑村社區服務站

廣東救援輔助志願者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