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訃告,我們還可以這樣銘記凋零的背影

接昨天發的訃告,去世的老兵不僅僅是令人心疼的數字;有人用巧手,為凋零的英雄立下豐碑,挺立在蒼茫大地。龍越邀您一起支持這項事業,請為

“中國遠征軍雕塑群”投票!

“中國遠征軍雕塑群”投票鏈接

進入後→點擊“投票系統”→投4

你們走的腳步太快

2018年4月5日的凌晨4點,在清明節的當日,中國遠征軍徐中平在新疆的家中逝世,享年97歲。

除了讣告,我们还可以这样铭记凋零的背影

攝影:李春鋒/李捷

“清明時節送親人。”徐老女兒悲傷的感慨到。

徐中平老兵,出生於1921年3月15日,原籍湖北武漢,生前居住在新疆的庫爾勒市。

1943年11月,徐中平在重慶報名參軍,後隨部隊抵達印度,編入中國遠征軍駐印軍第38師指揮部後勤,運輸戰需用品,1945年4月從緬甸回國。1945年11月隨國民革命軍汽車20團4連從雲南曲靖到新疆。部隊後來改編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1981年退休後在新疆庫爾勒市孔雀河畔居住至逝世。

除了讣告,我们还可以这样铭记凋零的背影

圖片由徐老的家人提供

戰時,徐老身在後勤運輸部隊,雖然沒有親自到戰場,但他仍從各個渠道瞭解了那些慘烈的戰爭。滇西緬北戰役、騰衝戰役、密支那戰役……“我見過從戰場上下來的傷員,都是血淋淋的”

在今年的2月8日,徐老收到了由關愛抗戰老兵新疆志願者申請、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捐贈的“關愛抗戰老兵暖冬禮包”。當時的徐老特別欣喜,穿戴上禮包裡的馬甲、呢子大衣、以及帽子,手持抗戰勝利73年紀念章,微笑著讓女兒拍照,他還拜託女兒向捐贈方以及志願者們表達謝意。

可沒想到,徐老的禮包才收到沒兩個月,他就逝世了。

“關愛抗戰老兵”無疑是一場是和生命賽跑的公益,四年前,志願者採訪的生活在新疆的47位健在抗戰老兵中,有20位是中國遠征軍。到如今,健在的中國遠征軍只剩下4位,曾經生活在庫爾勒的四位中國遠征軍已全部離世。

除了讣告,我们还可以这样铭记凋零的背影

圖片由徐老的家人提供

用豐碑將你們永遠銘記

在艱難的走過那段慘烈的戰爭年代之後,已經人到暮年徐老,最感到驕傲的是,自己的形象還被雕刻在了“中國遠征軍雕塑群”裡,以祭奠那一段刻苦銘心的崢嶸歲月

2013年,為紀念中國遠征軍,在雲南省龍陵縣松山抗戰遺址(松山曾是中國遠征軍慘烈戰鬥過的地方),雕塑家李春華創作並捐贈了402座單體雕塑,按真人尺度1:1.2的比例塑造。其中有28座是以仍健在的遠征軍老兵為原型雕刻的,徐中平老兵便是其中之一。

這個作品吸取了傳統兵馬俑的藝術語言。用龐大的軍團式數量,反映了我國遠征軍的氣勢和軍威

2013年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日。這天,遠在雲南龍陵縣松山的“中國遠征軍雕塑群”揭幕,在慘烈戰爭中犧牲的英雄雕塑前,徐老的小女兒徐義替他灑下巴州地產酒祭奠英靈。

徐老說,其實除了自己在這個雕塑群,他更在意這四百多個雕塑群的建立。這說明了那段塵封已久的悲慘往事還能再被人記起,甚至警醒世人。

除了讣告,我们还可以这样铭记凋零的背影

2015年,徐老曾收到有關方面的約請,可去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役勝利70週年閱兵式,但無奈身材狀況不佳,無法遠行。

如今,徐老已歸隊,他為後人留下了他的獎章和勳章,那些是老兵生前最珍愛的寶貝,其中也蘊含了的這個國家和社會對抗戰老兵的敬意和肯定,讓老人體會到了久違的尊嚴。

我們都知道,這個數字終將會變成零。但是,數字的歸零,不代表這段慘痛的過往會被世人忘卻。無論是在零之前,還是在零之後,我都希望抗戰老兵的故事能被傳播,抗戰老兵能活在人們的記憶中。不單隻因為他們的付出,也因為他們應該成為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深刻記憶。

現在《雕塑》雜誌發起了一項2017公共藝術獎的公眾投票,其中,就有雕塑家李春華創作的402座單體雕塑——“中國遠征軍雕塑群”。(公共藝術獎,以多元化的理念真實地反映我國公共藝術的現狀和水平。推選入圍作品時既考慮到鼓勵公共藝術的前沿性探索,也要兼顧那些使用傳統語言和方式進行創作的好作品;使公共藝術評審本身也彰顯出公共性特色。)

所以,拜託拜託~請大家參與這個作品的投票。希望大家能認識到,併為這些曾經英勇無畏,保家衛國的戰士的英姿留下一些痕跡可以紀念。同時,也給予它在遠征軍與藝術層面,更高層的昇華。

徐老的故事來自於:李萍志願者。

故事詳情請戳:

進入後→點擊“投票系統”→投4

除了讣告,我们还可以这样铭记凋零的背影

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以“撫慰戰爭創傷,倡導人性關懷”為使命,源起於2008年“老兵回家”公益行動,2011年在深圳市民政局註冊成立。基金會致力於為戰爭背景下的個體士兵提供人性關懷,關懷服務抗戰老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