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年了,遲暮英雄,仍在等待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槍響,讓中華民族進入了最危險

的時刻。81年後,橋上的漢白玉石獅子終於可以靜靜地看著波瀾不驚的河水,天空的彩雲霽月。

那些用血肉之軀組成過長城的英雄們,如今已是風中的爺爺奶奶。他(她)對這個自己用生命和青春換來的最好時代,還有些什麼願景呢?在萬家燈火下聽輕聲笑語的時刻,他(她)心中對未來的還有什麼期盼?

七七事變81週年之際,全國的志願者夥伴們聽到了遲暮英雄的心聲,握住了他 (她)們滄桑的手,懂得了他(她)們心底的等待

他(她)們等待著有人翻開青史

81年了,迟暮英雄,仍在等待

我們是否還記得81年前的那場戰爭中逝去的英靈,那些為自由為獨立而倒下的身軀。那是百年中離我們最近的歷史,那場戰爭中倖存的老兵已成為難得的歷史見證人。

可是很多年來,這群人一直沉默,對子孫也三緘其口。多少次抗戰文化研究會的記錄者上門,問起一些他們埋藏心底多年的細節:當年行軍的路線,部隊美國顧問的帽簷顏色,還有拼刺刀的七個把式,他們都熱淚盈眶。旁邊朝夕相伴的兒女子孫多露出吃驚的神色:“從來沒聽他(她)說過啊,我們都不知道…..”

81年了,迟暮英雄,仍在等待
81年了,迟暮英雄,仍在等待

圖:文淑仙(左) 謝禮謙(右)

(點擊可看大圖哦)

我們不知道的,有戰火裡的一轉身就是一輩子的愛情。九十多歲的文淑仙,1948年結婚,49年丈夫隨部隊赴臺灣,留下她和女兒。直到2000年,他才終於回來看她一次。這一段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的婚姻,窮盡了所有的愛情的可能性,再現了時光的無情流逝。“你恨他嗎”有人問。“不恨”“為什麼”老人沉默。

我們不知道的,有遠征軍拼死

回家的瞬間。75年前,歐陽全作為戴安瀾的貼身衛士,一起在緬北熱帶叢林裡面拼死突圍,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回家。戴安瀾死的時候,他就在身邊幾十米的地方。他說:“師長太可憐了,只要衝過公路他就可以跟我們回來但是一言難盡啊。”他回來了,帶著這鮮活的一瞬間。

81年了,迟暮英雄,仍在等待81年了,迟暮英雄,仍在等待

圖:長沙抗戰文化研究會口述史記錄中

(點擊可看大圖哦)

再沒有人傾聽和記錄,這些“不知道”將永久成為中華民族記憶中最大的缺失。抗戰親歷者的口述紀錄和影像保留,是對這塊缺失填補的最大努力。長沙抗戰文化研究會的全體成員,希望讓抗戰老兵的的記憶以影像的方式還原,讓抗戰親歷者的人生以文字的體現躍然紙上。

掃碼助力銘記歷史

↓↓↓

他(她)們等待著故鄉

81年了,迟暮英雄,仍在等待

“客舍渝州八十載,歸心日夜憶三晉”。家是每個遊子心中的牽掛。當年未及弱冠已經上戰場的他們,有多少生死茫茫永別了故鄉和雙親,也有多少即使活著也未能再回一次家。山西關愛抗戰老兵的志願者,在找尋流落在外的家鄉老兵,為他們送上家鄉的慰問,並且實現他們暮年返鄉的願望。

81年了,迟暮英雄,仍在等待

1936年,22歲的曹廷明為了替家裡還債,“自己把自己賣了”,加入國民革命軍第29軍38師獨立26旅225團3營11連,從此開始了他的崢嶸歲月。

作為一代名將張自忠的警衛員,曹廷明對其一直心懷敬仰。

81年了,迟暮英雄,仍在等待

離家從軍,曹廷明再沒有回過山西老家。他曾參加過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等重大戰役,九死一生。特殊年代,他同家鄉親人失去聯繫。曹老說:“離鄉80年,我每時每刻都在想念家鄉和親人。我為國盡忠卻未盡孝。現在,我就想回去看看,喝口家鄉水,嚐嚐家鄉菜,聽聽家鄉音,聞聞家鄉味,在父母墳前上炷香,告訴爹孃兒子回家了”。

可惜因為家庭經濟原因,他未能成行。得知老人的心願,關愛抗戰老兵山西、重慶兩地誌願者積極聯動。

終於,在2015年6月8日11時27分,已經102歲高齡的曹廷明坐著輪椅,在經過17個小時的旅途後,由重慶志願者推著,在兒女們的陪同下緩緩走來。客居異鄉80年,他終於踏上山西故土。少小離家暮年回,這是戰後第一次回家,也可能是最後一次

81年了,迟暮英雄,仍在等待

多少曾經用腳丈量過國土的士兵,在暮年,竟然寸步難行,返鄉不得。山西省信林公益基金會在此希望聯合我們全國的關愛抗戰老兵團隊,為我們客居異鄉的山西籍抗戰老兵送去一份家鄉的禮包,送去一份家鄉的問候和溫暖。

掃碼即可幫助老兵回家

↓↓↓

抗日中的浪裡白條在等著你的援手

81年了,迟暮英雄,仍在等待

1928年,張洪波出生於金華浦江。15歲那一年,他的兄長被日軍殺害。在那個“

一寸山河一寸血10萬青年10萬軍”的年代裡,他痛失至親,家愁國恨在心頭,他憤而退學從軍。

張洪波是大戶人家的孩子,接受過中學水平的教育,又擅長游泳,所以被選中訓練為一名“蛙人”,編入特種部隊,隸屬軍事行動隊淞杭支隊水上特種行動分隊。

江南的大川,都是他潛水炸軍艦的身影。和戰友弄潮鳧水在黃浦江、錢塘江、杭州灣、淞滬口、太湖、崇明島以及運河一帶,屢立奇功。1944年到1945年,抗戰勝利前最黑暗的黎明,他先後一共炸沉了7艘日本軍艦,是金華所有的抗戰老兵裡戰績最為突出的一位。

日本侵略者投降之後,這位大名鼎鼎的抗戰“浪裡白條”就解甲歸田,回到浦江老家務農為生。 沒多久,他與妻子劃清界線,孩子也被妻子帶走,後來一直單身。

81年了,迟暮英雄,仍在等待

圖:張洪波爺爺的居住環境

一直以來,張洪波自食其力,自己種地自己吃,又有政府每個月給的補貼,怡然自得。老人還經常坐公交車進城去玩,有一些小學請他去講打日本鬼子的故事,金華小腳丫公益基金會聯同浦江當地的志願者也經常會去看望他,日子也算是有滋有味。

81年了,迟暮英雄,仍在等待81年了,迟暮英雄,仍在等待

但英雄終究也會老去,2017年夏天,張洪波摔了一跤,跌斷了腿骨,生活開始無法自理。禍不單行,老人住的房子在暴雨裡倒塌,那會只能住在隔壁祠堂的一個角落,不僅無人照顧,而且棲身之所沒有水電。當地的志願者“淡淡”把他送到醫院治傷。但是,在治療過程中,被固定在病床上的“約束保護”措施勾起了戰爭時的黑暗記憶。張洪波出現了一些精神症狀,出院後仍然整天恍惚。

81年了,迟暮英雄,仍在等待

最近,老人病情加重需要住院。張洪波是孤寡老兵,目前是外地醫保,醫療費用成為一個難題。為了讓抗戰老兵活得有尊嚴,晚年生活不留遺憾,秉承不拖延救助,不讓老兵生活條件惡化,金華小腳丫公益基金會所以發起此項目,聯合社會力量,共同關愛老兵,讓老兵不留遺憾。維護抗戰老兵起碼的尊嚴。

為了回饋您的愛心,小腳丫團隊將為直接捐款2000元及以上者贈送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金華抗戰老兵口述實錄》上下冊。

沉甸甸的歷史,因為您的愛心,化作一份謝禮。

81年了,迟暮英雄,仍在等待

81年前,在國難當頭的時刻,這些年輕人挺身而出,在戰火沙場上,青春化作滾燙的血淚。今日,這些和平和安寧的締造者已是百歲老者,在困苦和孤寂中等待著,等待著你的關愛和遲來的致敬。

掃碼即可救助病危老兵

↓↓↓

81年了,遲暮英雄,仍在等待致敬英雄 不忘七七”,他們在行動

中國抗戰史上最活生生的一頁,正在永久地合上。

七七事變81週年之際,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聯合全國各省15個致敬老兵公益事業的夥伴,共同慰藉英烈,銘記歷史。

81年了,迟暮英雄,仍在等待

注:表中老兵/遺孀統計數據為該地區公益組織所服務或計劃服務的數量,非官方統計數據。另,因老兵均年至耄耋,且志願者還在不斷尋訪,隨時間變化數據可能有變動。

關注歷史,關愛老兵

刻不容緩,有你有我

掃碼致敬老兵

↓↓↓

81年了,迟暮英雄,仍在等待

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以“撫慰戰爭創傷,倡導人性關懷”為使命,源起於2008年“老兵回家”公益行動,2011年在深圳市民政局註冊成立。基金會致力於為戰爭背景下的個體士兵提供人性關懷,關懷服務抗戰老兵。

抗戰老兵關懷計劃:

2011年開始,龍越慈善基金會正式發起“抗戰老兵關懷計劃”。

為有需求的抗戰老兵按月敬贈致敬禮金;(2018年新標準為每月600元,特困老兵每月1200元。)為老兵提供緊急醫療救助、房屋修葺以及其他直接惠及老兵的事項。

截至2018年4月,在 1,140,273 人次愛心人士支持下,總計有 11,109 名老兵獲得關懷,支出善款 11,346,382.71 元人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