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川普的治理下,一邊是媒體的普遍不看好,一邊經濟上卻出現了良好的發展?

兮小牛_Max445


這其實並不矛盾,特朗普上臺是美國主流精英們最大失策,而美國經濟發展良好是美國本身固有的慣性,大部分並不是特朗普的功勞,當然他也起到一部分作用。

具體解析:

1、特朗普不喜歡美國傳統媒體,主流媒體也不看好特朗普。

特朗普上臺被美國主流精英和媒體視做一次黑天鵝事件,根本都沒有想到特朗普會當選,普遍看好舊式精英希拉里,但希拉里競選敗給特朗普,在新的美國政治生態中,網紅出身的特朗普更能抓住時代脈搏。

至於說美國主流媒體不看好特朗普,這是早在特朗普要參選總統時就決定了,這些傳統媒體都是美國財團旗下公司,這些財團普遍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雖然希拉里沒有當選,但這些媒體一直不喜歡特朗普,特朗普上臺後每一個政策都被這些傳統媒體質疑,甚至直接黑特朗普本人。

當然,特朗普也非常討厭這些媒體,作為一個網紅段子手出身,他是美國頂級大V,推特粉絲高達5000萬,人氣蓋過好多頂級明星,發聲渠道都是在網上,這就是“推特治國”的由來。所以特朗普本身不需要傳統媒體張目,這些媒體在特朗普身上獲得不了太多好處。

特朗普還多次怒斥CNN、《紐約時報》等傳統媒體為假新聞製造者,是全美國人民的敵人。導致於美國很多媒體天然和特朗普走向對立,黑特朗普也就成為常態。

2、特朗普上臺一些政策的確有的促進美國經濟的進步。


特朗普上臺後的確出臺了不少很好經濟政策,比如為企業和個人減稅,讓很多美國大型跨國集團把海外囤積大量的資金迴流到美國,進行再投資,增加就業,增強美國的經濟活力,也充裕了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稅收。如果蘋果公司把海外上千億美元資金轉移到美國,美國政府一次性獲得超過300億美元稅收。對美國經濟發展具有很大的益處。

3、美國經濟從歷史常態來看,是一直都不錯的。

美國自從1894年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國以來,之後的這一百多年裡一直都是世界GDP老大,從來未掉線過,之前出現挑戰美國的國家都陸陸續續掉隊,如果日本和蘇聯,而美國卻一直是平穩發現。所以美國經濟發展良好,是固有的經濟形態和慣性,特朗普在短期內再怎麼折騰也是無法改變其格局的。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美國出現這種經濟快速增長、媒體普遍不滿的反常現象,只能說明特朗普執政之後,加劇了美國社會的撕裂,精英階層主導的、公共媒體對特朗普的評價很低,而草根階層看到經濟較快增長,個人財富增加,則對特朗普的評價較高。這種現象肯定不是一種常態,特朗普繼續這樣操作下去,美國將來要麼走向孤立、集體稱頌特朗普,要麼一起咒罵特朗普。個人認為,經過幾年努力,特朗普被美國社會集體唾棄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經濟超預期增長並非特朗普一人之功

2008年,另外一個共和黨總統小布什下臺交權的時候,美國深陷金融危機的泥潭,華爾街多家大型金融機構破產,大批購房者出現違約,住房被銀行收回,不少地方政府財政破產,美國國內一片愁雲。奧巴馬接手之後,

利用美國的鑄幣權,採取超級量化寬鬆政策,用泡沫化他國美元儲備的方法,將美國從經濟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

事實上,到2010年,美國經濟已經走出了谷底,恢復到金融危機之前的狀況。2015年12月,美聯儲開始加息,標誌著美國經濟正式進入擴張通道。特朗普的減稅方案雖然對美國經濟增長有刺激作用,但是剛剛執行半年時間的政策,作用並沒有特朗普宣揚的那樣巨大和直接。美國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還是奧巴馬政府調整經濟結構的結果,但是現在特朗普貪天之功將美國經濟的一切成就都歸功於自己,一切問題都推給奧巴馬。特朗普的這種行徑可能能夠矇蔽美國草根選民,但是欺騙不了美國的精英階層。

特朗普的孤立主義飽受精英階層詬病

美國是二戰後全球化經濟浪潮的主要推動者和受益者,美國通過經濟全球化,從全世界汲取資源,傾銷,進一步鞏固了美國的經濟霸權。時至今日美國雖然製造業競爭優勢下降,但是在金融和高端製造業、服務業領域,仍是全球霸主。而美國製造業競爭力下降是美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果,也是美國勞動力上成本上升的必然結果,更是全球經濟分工的必然結果,即使不是東亞國家,也會有其他國家承接美國轉移出來的中低端製造業。

特朗普上臺後,打出美國至上的旗號,不是真的打算關起門來自己玩自己的,而是既想佔全球化的便宜,又不想承擔全球化的義務。特朗普不願放棄要金融、高端製造業、服務業的超額利潤,也不放過中低端製造業帶來的就業機會,完全是想獨佔全球化的好處。特朗普這種違背常識,不給其他國家活路的做法,不可能有成功的機會,必然導致貿易戰,而貿易戰的結果則是美國製裁他國的低端製造業,別國報復美國的優勢產業

特朗普的所作所為確實能夠騙取美國鋼鐵工人等藍領階層的選票。但是在美國精英階層看來,特朗普為了鋼鐵這種夕陽產業,而損害美國優勢產業競爭力的做法,完全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不利於美國的長期霸權。

特朗普撕裂美國的做法被精英階層廣為詬病

美國社會雖然信奉商業主義,推崇商業精英,但是治理美國這樣一個複雜的社會絕不象治理一個私人商業公司那麼簡單

。特朗普用運營商業公司的方法運營美國,在重大決策中奉行多數法則和權力法則,很少把協商原則擺上案頭,使得美國共和和民主兩黨的鬥爭,共和黨內部不同派別的鬥爭日益激烈。比如特朗普解除前國務卿蒂勒森職務一事,雖然此前也有預兆,但是特朗普作出最終決定時,就像一個公司老闆開除員工那麼簡單、隨意,既沒有與蒂勒森本人進行協商,也沒有與美國國會共和黨同僚進行溝通。蒂勒森被解職時正在從非洲返回美國的飛機上,完全不知情。一時間美國公眾媒體也搞不清楚蒂勒森是否真的被解職了,美國金融市場還因此發生波動。美國精英階層當然對特朗普這種唯我獨尊、我行我素的作風十分不滿。

特朗普執政之後,仍然把自己當成支持者的總統,而不是全體美國民眾的總統。政策制定、宣傳和執行,都具有強烈的民粹主義色彩。執政一年多來,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雖然出現了反彈,但是隻不過是喜愛特朗普的人更加喜歡,厭惡特朗普的人卻沒有絲毫改變自己的觀點。美國社會因為特朗普的執政在不斷被撕裂,呈現出兩個嚴重對立的陣營。特朗普的貿易戰措施讓鋼鐵產業的藍領工人受益頗多,但是也讓美國的農場主和國際貿易領域的從業人員非常憤怒。

近期沸沸揚揚的特朗普移民政策更是如此,美國畢竟是一個移民社會,特朗普用殘酷的手段對待非法移民的未成年子女,讓曾經也是移民甚至非法移民的拉美裔、亞裔公民憤怒不已。近期,反對特朗普的民眾頻繁在公共場合圍攻特朗普閣僚,憤怒的民眾包圍國土安全部長的住宅播放非法移民家庭幼童哭泣的聲音,甚至還出現支持特朗普的民眾和反對特朗普的民眾在街頭使用彈簧鎖互毆的情況。如果特朗普執迷不悟,美國社會會被割裂得更加嚴重,將來美國民眾用特朗普死不肯禁止的步槍在街頭互射也是很有可能的


經濟增長有助於增加每個人的財富當然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但是往往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後就是更大的危機和災難,美國精英階層正是看到了這種危機和災難,才會持續不斷地攻擊和譴責特朗普。也許特朗普執政四年時間不夠,如果讓特朗普再繼續幹上一屆,美國社會撕裂的傷口真有可能變成美國的致命傷,讓美國陷入無窮無盡的內鬥之中,難以自拔、無暇他顧。


衝擊時評


謝邀。一個國家不純粹是成本收入,這個是公司運作的模式。而一個國家,假如單純看成本收入,那麼近代大清帝國是一個例子,再早,猶太人又是一個例子,還有很多我們不熟悉的例子,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國家不是企業,不是賺錢多就行的了。

而美國,現在估計沒有太過全面的信息,因此無法做客觀評價,姑且從已有信息來說說看吧!

首先,要讀懂美國現在的操作,必不可少的就是從歷史中找原因。這要從美國的來歷說起。美國是當年歐洲的一些刑事犯、政治犯、宗教犯以及冒險者所組成的國家。從文化根源來說,它是跟歐洲一體的。但是,它們之間還是有差別的。因此,在考慮戰略的時候不能把他們看作一個整體。

其次,美國的崛起,是由於趕上了兩次工業革命的快車道,且幾百年來本土只有過一次死人很多的大戰。這讓它自身發展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反觀當時的最強文明圈——歐洲,兩次世界大戰把自己打得稀巴爛,讓技術、資本都跑到了文化同源,而且非常安全的美國。可以說美國的崛起是繼承了歐洲的遺產所造成的。而且,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都幾乎是等到局勢明朗以後才加入,且都是加入的舊的既得利益集團。因此,它非常順利地從當時既得利益集團的一哥那裡,接過了世界領導者的地位。從技術上講,他是因領了兩次工業革命,從國際地位上講,它是成功從小弟接受大哥傳位,成功登頂。因此,它自始至終都代表著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

再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它頂著舊勢力一哥的皇冠,直接面對當時的挑戰者——蘇聯的挑戰。但是它沒有像它的前輩英國那樣,直接出手打壓新興勢力,而是帶著鐐銬跳舞,用一頓溜得飛起的操作把蘇聯愣是搞解體了。雖然用的代價是最少的,但其實也反應了兩個問題。第一,雖然美國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還有一堆小弟幫它搖旗吶喊,但是,真要它打當時的紅色政權,它是知道自己打不過的。這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其次,這個操作雖然非常精妙,但是也恰恰反映了美國這個國家的文化就是資本主義文化,單純的資本主義,任何問題都考慮投入產出比,一旦接下來的動作會讓他短期內損失巨大,它就會把這個選項pass掉,哪怕這個選項長期來看是會獲利的。這個從蘇聯解體以後美國對於航空航天工程的投入基本為0就可以看出。這是資本主義的惰性造成的。

好了,終於可以開始分析美國現在操作的一些原因了!首先,美國最近確實出了問題,特別是伊拉克戰爭以後。本來在科索沃戰爭以後,美國按照一般性操作就會像對日本剪羊毛那樣,對中國進行一次剪羊毛,以緩和它在戰爭中的消耗,但是,好死不死的,當時的總統克林頓受到了拉鍊門的騷擾,沒辦法及時進行對中國的敲詐勒索。而到了下一任的小布什總統,面臨著本拉登大叔的調戲,在上一任成績的壓力下(漂亮打贏科索沃戰爭)不進行反擊那是不行的。於是美國在還沒完全恢復上一場戰爭所消耗的元氣之前,又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但是,不知道是上天的安排還是真的有什麼神靈在眷顧著中華民族,因為正是這次戰爭牽扯了美國太多的精力與時間,讓它消耗了太多的資金和銳氣,導致它在蘇聯解體之後的地球上唯我獨尊的氣勢被打破了。中國也因此得到了最關鍵的發展時間。在這10年的時間裡,中國雖然面臨著很多問題,但發展經濟的大方向沒變,安全的周邊環境這個先決條件沒變,這就讓我們在量產積累起來了質變的效果,這就讓我們在2010年以後,徹底有了發展科技,追趕美國的底氣。從這個角度講,美國把我們視為頭號競爭對手一點錯都沒有。在美國打完薩達姆以後,回過頭來想剪中國羊毛以恢復它在10年戰爭中所損耗的國力的時侯,發現中國已經不是它想剪就剪得動的綿羊了。而這個時侯上臺的奧巴馬還進行了最後的嘗試,那就是重返亞太,希望能再把中國摁回籠子裡,但是他失敗了。

最後了,這時候,到了特朗普上臺以後,他一系列操作就很清晰明瞭了。首先,他高喊美國優先,實際意義那就是對舊勢力的既得利益者們說的,那就是“新興挑戰者——中國,我是沒興趣去碰了,它繼續發展必然會影響到現有利益劃分,但是不好意思,我沒興趣當出頭鳥,幫你們這幫人抗boss了。”退群“我老大不要當了,閉起門來自己玩,你們愛誰誰。”重返中東“中國崛起?想得美!我不當老大也不能讓你這麼舒坦上來!”朝核問題“你妹的中國!居然讓三胖有核彈了?你自己不好意思用核彈威脅我,你就讓三胖來威脅我?得得得,我怕了你們了,不就是想讓我從亞太走嗎?那我走就是了,別把那麼危險的東西拿出來晃好不好?”貿易戰“哼,別把我的退讓當軟弱!我還是很危險的!你當世界老大也不能讓我利益受損,知道嗎?要不然我可不是吃素的!”接下來必然就是談判,美國資本低價進入中國市場,在未來中國真正的“跨越式”發展中分一杯羹。因此,估計全面放開外資進入中國股票市場,以及進一步規範證券市場會是談判的應有之意。


翻譯哥布林


我認為,問題可以稍微改變下,為什麼特朗普治下的美國,經濟雖然出現良好態勢,但媒體還是不好看他。

從經濟數據來看,去年美國GDP、就業、股市指標都呈現良好態勢。GDP前三個季度低開高走,連續兩個繼續超過3%,失業率下降到4.1%,是17年來的最低值,股市也表現優異。

為什麼這樣優異的表現還是得不到媒體的認同呢?我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目前還無法說明這些優異數字是否是市場對特朗普政策變化的應激反應,還是可以持續。特朗普到現在為止上臺不到兩週年,他的政策還沒有全面鋪開,現在市場雖然給出了良好的反應,但要看長期走勢的話還難以判斷。因此這樣的市場表現,也還難以得到媒體的認同。

二是,特朗普的種種脫軌的言行,已經在媒體中留下了“一個缺乏政治涵養的小丑”的刻板印象。大部分媒體從業者受到西方價值觀影響多年,對特朗普這種挑戰價值觀的人是不認同的。這樣的不認同隨著特朗普言行不斷出現不合規矩的地方,逐漸加深,形成了刻板印象,短時間內難以改變。


小溪解局


特朗普的聲望不好,甚至說是醜聞纏身,但是特朗普的美國的經濟卻非常不錯,失業率達到十幾年來最低,股市不斷上漲,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美國大規模的基建等等。
特朗普的名聲什麼時候好過呢?要知道,在競選的時候,只有兩家媒體是支持他的,而五六十家主流媒體都是支持希拉里的,特朗普與主流媒體之間的關係從沒有好過,那些媒體都被特朗普稱為“fake news”,上任第一次記者會就跟媒體開撕。如果這些主流媒體能夠說特朗普的好話,倒是咄咄怪事了。
從新聞本身來說,沒有理由,也不能為特朗普進行宣傳,而是天天盯著特朗普,讓他不開心,這叫做監督吧,所謂的第四權力。特朗普喜歡的媒體叫福克斯新聞,重大的問題的時候接受福克斯的專訪,幫助提高收視率,即便如此,特朗普還是沒有得到主流媒體的青睞。
特朗普一開始就是另類的政客,大嘴巴、不靠譜的印象已經深入人心了,而且很多媒體編譯美國媒體的新聞和觀點的時候,進一步加工和裁剪,特朗普就更加不靠譜了。媒體中的特朗普和現實中的特朗普之間越來越是兩個人,而且很多人願意看到特朗普的新聞。
經濟增長與媒體之間並存在什麼必然聯繫,口碑好的領導人並不一定懂得怎麼搞好經濟,畢竟經濟增長還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跟個人好惡關係不大。特朗普認為原先那一套全球化的做法並不利於美國經濟的發展,美國讓步太多,用學名來說,就是美國提供公共產品,但是這套公共產品的成本比較大。全球化帶來的結果就是美國的去工業化,金融化過度,中產階級衰落,貧富差距擴大等等一系列問題。
特朗普的套路就是重新平衡美國與外部世界的經濟關係,也就是從多邊主義的約束中退出來,通過雙邊談判,確立美國的主導權,進一步說,特朗普不是不要全球化,而是要一個有利於美國的全球化,以美國利益為核心的全球化。
經濟要實現增長其實合理配置資源要素,減少交易成本就可以實現,特朗普的很多做法其實還是在一國之內資源的有效配置,以美國利益為優先。當然,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是全球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深化,美國的跨國公司、華爾街精英都是獲益者。同時,為了戰略利益,美國也做出了不對等的開放, 現在要求對等和公平貿易,其實是進一步迫使其他國家開放市場,為美國的企業和資本創造機會。
特朗普是個商人,他有清晰和明確的成本-收益觀念,當然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成本,為了更大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可以賭上眼前的成本。從這一點來說,特朗普在實現美國與世界之間收益的重新洗牌。這個過程中,當然很多或者越來越多的人罵他,但是美國經濟未必會隨著罵聲而下行。

孫興傑


可以這樣說,特朗普之前的多數總統,都是搞政治、玩企業的,而特朗普是搞企業、玩政治的。

搞政治、玩企業,首先想到的是政治利益,亦即一項政策的出臺,一個措施的實施,包括說的每一句話,都要先考慮政治影響,考慮政治平衡,考慮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也正因為如此,包括奧巴馬在內的前幾任美國總統,在出臺政策、制定措施、發展與其他國家關係時,都會把政治利益放在最重要位置,並從政治利益最大化中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象奧巴馬,剛剛卸任美國總統,就能到處演講,就能財富嘩嘩而來。而在他們擔任總統期間,曾經為他們搖旗吶喊的企業,1則可以按照美國法律,給予相應的利益傾斜。很顯然,在這些總統的眼裡,政治利益永遠是大於經濟利益的,他們可以為了政治需要,置企業利益於不顧,大玩特玩企業。所不同的是,他們對企業的玩耍,沒有市場競爭那麼明顯,而是用權力暗的明的一起玩。所以,搞政治的總統更加心狠手辣,是殺人不見血的那種。在他們的任期內,一般情況下經濟既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差,說得過去就行。但政治一定要玩到極致。而一旦經濟出現問題,還可以用經濟手段、軍事手段等挽救。

對特朗普來說,由於長期堅持做企業,對企業的酸甜苦辣都十分清楚,對政治給企業的捉弄也是心有狠意。所以,當他出任美國總統以後,很明顯的把搞企業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對政治則淡然視之,用近乎玩耍的手段,把政治邊緣化了。所以,他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是如何有利於企業發展,有利於經濟發展,有利於美國利益。也就是說,他把美國也當作了一個企業,而不是一個國家。他對美國的治理,採用的就是企業治理方式,一切圍繞美國的經濟利益、經濟效益出發。有利的,就做,不利的,堅決不幹。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之一。所以,政治在特朗普的眼裡,真的也不算。

也正因為如此,雖然特朗普在民眾中的口碑不是太好,但是,他在經濟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卻讓美國經濟出現了更好的復甦狀態。而隨著加息次數的不斷增多,美國對國際資金的吸引力也將越來越大,對其他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是相當不利的。這就是一名玩企業的總統留給其他國家的東西,也是最難處的方面之一。


譚浩俊


特朗普做為政治"素人"能成功入主白宮,以及在"美國優先″名義下實行的貿易保護,移民和一系列的退群政策,不僅顛覆了世人對美國政治,經濟,外交等傳統觀念的"三觀"認知,更是撕裂了美國的傳統社會結構,使美國出現了孤立主義回潮,以及"白人至上"等民粹主義的思潮氾濫。並且因此引發了以奧巴馬等為代表的傳統精英建制派與特朗普為代表非建派的猛烈碰撞與衝突,使本來就存在許多國家政治動亂,分裂主義份子盛行,民族流血衝突,宗教和種族鬥爭仍然存在,面臨諸多問題的當今世界更加增添了一份撲朔迷離性和不確定性。

由於特朗普製造的貿易摩擦,移民政策,以及逃避"應承擔的"法律義務″與不願承擔外援的責任等世界熱點問題的不多增多,更是成為當今的世界經濟,籠罩在危機和衰退陰影之下的更上一層樓表現!

而美國在特朗普的治理下,一邊是媒體的普遍不看好,一邊經濟上卻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雖然此種現象看起來是美國的"面子"和"裡子"之爭,但是由於美國一級超大的政治,軍事,經濟,科技的領先優勢,使美國的"家事"也就變成了世界的"國事",因此才出現了美國打個"噴嚏",世界都要"感冒"的奇特與詭異現象。

因此,特朗普使當今的國際社會始終充處於一種沒有安全感的"風雨飄搖"之中,世界各國也時刻被籠罩在危機與風險並存的陰影之下,無法真正獲取周邊地緣因素下安全利益與世界格局中戰略安全,始終都要時刻去面對現實和潛在的危機與風險!,因此現在的美國霸權已經成為危害世界安穩與和諧的罪魁禍首!

而美國的特朗普主義經驗表明,冷戰結束後,隨著雅爾塔秩序下的世界格局崩潰,“傳統的地緣政治"已經不能適應信息化時代的需要,世界各國必須創新思維,更新觀念,以新的地緣政治取代傳統的地緣政治,來達到共同遏制與抵抗美國優先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以及美國"新保守主義"迴歸的浪潮!

因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的今天,任何"閉關鎖國”,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奉行單邊主義的國家,也包括美國在內,都是逆歷史潮流的自殺行為,註定要被滾滾前行的歷史潮流所吞噬和拋棄!而超越冷戰思維的新安全觀為核心的安全理念,應該成為促進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的主流趨勢!

而特朗普治理下的美國,在國際上通過軍事恐嚇與美元霸權的優勢,放棄網絡中立原則,加大對科技優勢的管控能力等政策措施,製造出的美元避險功能,使美國達到了美元從新興國家重新迴流,為失血的美國經濟重新輸血的戰略目標。

在國內,特朗普通過政府加大幹預經濟的手段,通過製造業迴歸,減稅以及重振實業的政策手段,使美國的經濟增長,就業,以及非農指標都出現了強勁增長勢頭和良好的趨勢,因此使特朗普獲取了美國中下階層的支持與擁護。

然而通過特朗普和重新振興美國經濟的前總統克林頓對比,雖然特朗普的政策和克林頓的政策有相似之處,都是以主抓國內經濟為主,加大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力度,以及創新和保留美國科技實力的領先優勢,但是通過二者的比較,使人不難發現,特朗普所吹噓得"政績"要和克林頓振興美國經濟的政績對比起來,表現的實在是遜色很多!

首先來說,即使美國在保守主義盛行的二戰以前,甚至是在克林頓重振美國經濟的當年,美國從沒有向今天這樣的"百年孤獨"過。在二戰前,美國為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的建立和《非戰公約》的締造,都曾發揮出積極,有建設性的主導作用。克林頓時期在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在對外政策上穩定同世界幾個大國關係方面,以及更加重視制定國際規則等問題上,都是頗有建樹!,

而今天特朗普治理下的美國,除了一次次的退群行為給全世界造成傷害,四面楚歌式的到處樹敵之外,根本完全看不到特朗普治理下的一極獨大美國,在國際中應擔負起的責任,和與應盡義務的形象與責任感,而恰恰恰相反與不幸的是,",現在的美國反而成為了全世界公敵的代名詞,處處遭遇抱有正義感世人的譴責,唾棄與非議!

其次,特朗普治理下美國所獲取地經濟成就,現在根本體現不出國際貿易準則中,公正,客觀,互惠互利的原則。而現實情況完全就是"剃頭擔子一頭熱","只聞美國"叫",難覓他國笑"。,特別是特朗普放棄網絡中立原則,加強對高新技術管控的政策,不僅會使絕大多數的世界國家生活在戰略安全風險之中,更會使國際社會生活在美國技術制裁′的陰影之下,使各國所面臨的風險與危機,更加難以預測和掌控!

由此可以看出,美國現在的"幸福",純粹就是通過建立在他國"痛苦之上的方式來實現的!″然而,美國的這種眼前戰略利益模式註定不會長久!

自古以來,都是矛和盾相伴而生。,既然有進攻就要有防守,有遏制便會出現反遏制!

所以說,現在的世界各國是不會心甘情願的坐以待斃,眼睜睜看著自己國家利益受損,或是生活在美國安全環境的陰影之下而無動於衷。特朗普的此舉,必然會激起世界各國的強烈反抗與抵制,因此,突破高新技術的瓶頸與攻克高新技術的難關,降價甚至把美國的此種威脅消化於無形之中,將成為世界各國所主攻和研發的方向!

而美國曾經失敗的經驗教訓證明,美國的經濟制裁與對高新技術的封鎖政策,對於教育落後,科,工,防基礎薄弱的國家來說,絕對是美國鋒芒畢露,屢試不爽的法寶。但是對於不怕犧牲,不畏懼強敵,聰明,智慧,艱苦創業,自力更生,以及充滿戰鬥性格的國家與民族來說,美國除了一次次的被打臉,丟人現眼外,幾乎不存在一點勝算的可能!

所以說,特朗普治理下的美國,看似為美國取得了眼前的經濟利益,但是其付出的代價也將是致命和慘痛的!

因為已經喪失戰略信用的美國,將會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無法換取他國的戰略信任與互信,這將會對美國積攢多年的軟實力,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和難以修復性的損失。

因為只要世界各大國敢於正面回擊美國的霸權行徑,就等於美國的霸權基礎上開始出現裂縫或是美國的霸權基礎開始崩塌,而這正應驗了中國那句,"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亙古不變真理!

所以說,"特朗普所取得的政績,對於本人來說是值得吹噓的政績。但是對於關係到美國"長治久安"的霸權角度來說,"這純粹就是美國一場贏了"面子",輸了"裡子"的"不義戰爭",其損失的長遠戰略利益,"將是眼前獲取的利益遠遠所無法彌補的,這也更是應驗了中國那句"謙招益,滿招損"的古訓!

當我們再次回首自信爆棚的特朗普時,
不知他是否會再次加大力度,再一次用一種更猛烈,更急促的方式,來吹響美國衰落的號角聲?


相忘江湖71941665


國家經濟出現增長乏力的時候,右翼保守勢力,民族主義者上臺執政是西方民主國家的規律,通過貿易保護主義和排擠外國企業獲得國內經濟快速增長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墨索里尼,希特勒,都是這樣上臺的,而且上臺後都取得了快速增長,迅速扭轉國家經濟狀況,自然支持率非常高,。這樣比喻,不是刻意醜化美國總統。而是他上臺的背景,執政的手段,政治理念,經濟的表現和人民的反應都十分相似。而美國主流媒體反對他也是基於這個事實規律。這樣做將迅速惡化美國的國際環境,導致美國成為公敵,造成惡性結果。應為這種增長的內動力不是合作共贏,而是單邊主義零和博弈,對外就是威脅+戰爭。當年希特勒用向全英法美蘇開戰為要挾提出利益主張,最後是世界大戰。特郎普以向全世界展開貿易戰為要挾,提出利益要求,最後導致世界貿易戰。同的時間,相似的人,相似的做法,相似的結果。這不是什麼高深的道理,這是發生過無數次的事實。將特朗普必做這些歷史罪人,也不是中國政府說的,都是美國媒體自己說的


Roy203294014


謝邀,這是昭楊為您回答的第209道問題

特朗普任內經濟良好和媒體普遍不看好他,其實並不矛盾。

因為經濟雖然是評估總統表現的一個重要指標,但遠非唯一指標。

對於特朗普而言,內政上有爭議的點太多了,氣候變化,中東問題,盟友關係,移民政策,醫療保險,通俄門等都有可能成為美國國內媒體批評他的焦點。

在外國媒體眼中,特朗普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移到耶路撒冷,退出伊朗核協議,退出教科文組織和聯合國氣候變化協議,表現出一副我行我素,美國利益至上的行事風格,招來很多國際媒體的批評是難免的。,

聚焦到經濟領域本身,特朗普上任只有一年半,現在經濟表現好,他的治理到底有多少貢獻,實在很難說。

支持者認為特朗普的減稅,廢除繁複的法規條文對促進美國經濟數據向好發揮了很大作用。

但反對者說特朗普不過沾了奧巴馬時代美國經濟成長的光而已,更不用說特朗普在經濟領域還有很多倒行逆施,比如說和全世界打貿易戰。

因此,對特朗普經濟政策的評價,見仁見智,連美國人自己都在爭論不已。如果媒體的預設立場是今天美國的經濟的強勢和特朗普關係不大,那麼批評他的時候自然不會考慮經濟良好這一因素了。

平心而論,特朗普上臺後一方面提出了大刀闊斧的減稅政策,激發了企業界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另一方面他同時廢除了幾百條奧巴馬時代對企業的規制條款,比如奧巴馬曾經出於環保考慮下令禁止開採北冰洋和大西洋的頁岩氣,但特朗普卻廢除此類禁令,肯定刺激了美國能源業的發展。這些必然有利於美國的經濟增長和就業。

然而另一方面,奧巴馬2016年結束任期時,美國經濟增長態勢就相當良好。而且2018年開始後,特朗普對墨西哥,加拿大,歐盟,日本,中國等以各種名目增加關稅,樹立貿易壁壘,肯定會對全球經濟發展帶來損害,但是貿易戰的負面後果在短期內未能顯示出來。

所以,很多媒體對於今天美國經濟表現並不感冒不是沒有道理。畢竟特朗普的總統任期還未過半半,現在給出過高評價未免為時過早。

總而言之,特朗普作為一位相當罕見的非政界人物,藉助美國民眾反全球化訴求的興起,當上美國總統。他的言行不僅極具爭議,還損害了很多既定原則和既得利益,我預計,他的爭議將一直持續到任期結束。

簡而言之,特朗普一系列言行引發的爭議和批評之大,不是這一年多經濟表現良好可以平息的。

您的點贊和轉發決定我的文章能走多遠。


昭楊


不可否認,美國當前的各項經濟數據指標表現優越,而且有持續改善的表現。2017年,美國經濟增長率達到2.3%,失業率降至4.1%,為十幾年來的最低點;三大股指迭創歷史新高,不僅金融總財富超危機前,而且美國家庭收入也超過了1999年的峰值水平,極大增強消費者信心。

1、美國經濟欣欣向榮,貿易戰或致美國經濟衰退

據最新的數據顯示,美國失業率又降到了3.8%,與2000年4月以來的18年新低持平,是21世紀初互聯網泡沫崩潰以來最低值。另外,在美國非裔、拉美裔和女性失業率等多個方面也都創下最低記錄。

然而,經濟上的強勁表現還是難以掩蓋媒體對特朗普貿易保護主義行為的擔憂,這與美國的經濟增長並非矛盾,畢竟這需要一個時間去消耗。當特朗普“扣動扳機”,在貿易上向全世界“掃射”,卻引來了多國的聯手還擊,包括歐盟、加拿大、墨西哥、印度、土耳其等等在內的多個國家。

媒體的擔心不無道理,如果世界形成一個反特朗普貿易戰的聯盟,那麼美國與世界其他經濟體之間的貿易衝突將不斷加劇,屆時將對實體經濟生產明顯影響,這很大概率會讓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不看好也在情理之中。

2、除經濟政策之外,特朗普的反移民政策普遍不被看好

其實,媒體不看好特朗普不完全是因為經濟原因,還有可能是特朗普實施其他的爭議政策。特朗普上任沒多久,就發佈了極具爭議的“限穆令”,使部分穆斯林國家的公民無法赴美旅行、留學和定居,這無疑會給媒體創造輿論話題。

當特朗普行為處事的價值觀不受到認同時,即便特朗普對經濟的推動做出很大貢獻,也不能讓媒體對其產生好感。最近,特朗普宣佈了最新的反偷渡政策:一旦發現有偷渡者希望進入美國,邊防警察會將他們逮捕,其中未成年人將被送至專門的未成年人收容所,而成年人則會被送至其他機構,等待被遣返。

3、美國媒體商業政治化深,或為利益“看衰”特朗普

這一政策將家庭強行拆散,造成“骨肉分離”的現象,引發大批美國媒體聲討,席捲而來的輿論浪潮逼得特朗普不得不做出讓步,叫停邊境執法人員抓捕非法入境者時將他們與未成年子女“骨肉分離”的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媒體的背後都涉及政治利益和商業利益,或者代表某類群體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時常遭受親近民主黨的媒體攻擊,這次攻擊的媒體裡《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就屬於這一陣營。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