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大規模儲能是未來能源建設的大勢所趨

(原標題:大規模儲能是未來能源建設的大勢所趨)

4月30日,彭博新能源財經資深撰稿人Angus McCrone就近期召開的彭博新能源財經峰會上產生的最新觀點和主旨內容撰文,他提出,未來能源發展應更積極地推動儲能的發展,減少“黑色”能源的使用。

彭博新能源財經團隊在上個十年對於世界能源的發展有著“天馬行空”般的猜想,但是誰又會想到,本月早些時候在紐約召開的2018年的第一次峰會上,能源領域發展的現狀又再一次地震驚了我們的想象,我們會聽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之一的企業為何註銷了230億歐元的商業資產;美國電力部門的排放量是如何下降了28%;或者中國是如何消納大量額外的進口液化天然氣;太陽能配儲能和風能配儲能,是如何以成本優勢挑戰傳統發電源;煤炭行業又是如何以煤炭儲量為其生存理由而打響絕地反擊。

趨勢|大規模儲能是未來能源建設的大勢所趨

在過去的十年裡,能源和交通領域的變革顛覆著所有人的觀念。實際上,許多投資者在幾年前就曾質疑,這樣重大的轉變,將會走多遠。但在2018年峰會上,與會人員一致認同了它的發生,以及它發生所產生的“能量量級”。

對於未來的變化將會走向何方,人們的意見相差甚遠。儘管認知上的差異難以精準量化,但今年的峰會似乎對未來的前景提出了一系列特別的看法。

儲能

在峰會期間,許多議題在數千名能源部門高管、金融家和決策者之間討論得最為激烈,但在這些話題中,他們不得不以某種“寬鬆”的方式對待能源儲存問題——因為這個話題在十年前似乎是完全沒有被提及過的。

其他一些不確定因素似乎也不再那麼難以確定。例如,光伏發電和風能發電在越來越多的地方成為成本最低的發電選擇;電動汽車有望在2030年前,在與傳統汽車的成本競賽中勝出;企業和投資者將代替政府政府,致力於帶動清潔能源的發展。

趨勢|大規模儲能是未來能源建設的大勢所趨

當然,儲能仍然是一個大問題,或者說還存在很多問題。電池價格下降的速度有多快?在平衡多變的可再生電力方面,儲能將發揮多大的作用,還是不是發揮作用?電動車電池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電網的平衡?在風不吹,光照不充足的情況下,又是什麼來提供電能的長期儲存?儲能產業的迅速崛起,是否會削弱平抑尖峰時刻用電需求的天然氣電廠等發電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後,或許也是最重要的,監管機構將如何應對儲能有可能帶來的巨大收益以及對現行能源系統的干擾?

在此次峰會上,彭博新能源財經公佈了其關於平準化電力成本的最新估算。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光伏和陸上風電的價格都下降了18%。但讓業內人士擔心的是,事實證明,鋰電池成本緩慢下降的速度,正威脅著可再生能源配存儲在“可調度”發電領域的競爭力,以及儲能在“靈活性”競爭中的收入。

在峰會上,彭博新能源財經首席分析師Albert Cheung提到,研究表明,英國首個已運行的太陽能配儲能項目(10兆瓦光伏配6兆瓦/6兆瓦時儲能),如果同時獲得發電收益和頻率響應收益,可以獲得12%的內部回報率。與此同時,從夏威夷到亞利桑那州,美國眾多公用事業公司的光伏配儲能項目簽署數量也正在增加。

南加州愛迪生公司負責監管事務的高級副總裁Caroline Choi,在題為“可再生能源配儲能與天然氣的競爭”會議上預測,她所在的州至少需要安裝10吉瓦的儲能電池容量,才能實現2030年的綠色能源目標。其他發言者預測,隨著電池價格的持續下跌,在2020年,儲能的應用將會導致一些燃氣機組的退役。

通用電氣能源金融服務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David Nason在題為關於“電力市場的靈活性、創新和未來”的會議上表示,他認為儲能還不能成為“天然氣的完全競爭對手”。他補充道:“如果儲能有可能取代我們所投資天然氣資產,這可能意味著我們將撤資,而不是為其繼續投資。”

作為電力買家的大型企業也因獲取到了儲能產業的訊息而蠢蠢欲動。谷歌母公司Alphabet inc.的能源戰略主管Neha Palmer告訴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她的公司希望在2018年“有所作為”,她的戰略佈局包括建設一個獨立的電池廠為電網供電、為家庭或企業安裝表計儲能設備,或者是建成一個與太陽能或風能項目相連的系統。

“天然氣比電力更容易儲存,尤其是以液化天然氣的形式儲存。液化天然氣可以在管道末端生產,然後運輸至世界各地,比過去的形式要經濟得多。”彭博新能源財經亞洲研究主管Ashish Sethia在峰會上表示,隨著液化天然氣價格在過去兩年內企穩,浮式儲存和再氣化加工等新技術激增。這有助於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智利和埃及等國開始進口液化天然氣。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預測儲能可以平穩航行,尤其應用於電力領域。Engie公司負責人Grzegorz Gorski說,他早些時候說要註銷230億歐元的商業資產,他認為“我們還沒有實現7天24小時可再生能源配儲能形式電力生產的價格競爭性。”儘管如此,Engie公司也正在投資儲能產業,認為“表計後的儲能擁有更大的潛力”。

愛迪生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Pedro Pizarro說:“電動汽車的電池將在多短的時間內將電量輸送回電網,這是一個值得懷疑的命題。車輛—電網的關係仍然懸而未決。”他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儲能技術的發展,是否可以實現電動汽車充電到反饋回電網的週期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